中共九大唯一与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后为民弃官,晚年甘做锅炉工

文摘   2024-12-12 15:22   山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充满传奇与波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百得。

 

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央下达了一条指示,这指示如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让一位普通的炼钢工人,在阴差阳错间被推上了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位置。这位炼钢工人便是王百得。王百得出生之时,家中长辈怀着质朴而殷切的期望,盼着他日后能顶门立户,成为一个出色的农民,于是给他取名“王白蛋”,这名字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却饱含着对他茁壮成长、身体结实如石的美好祝愿。待他入学,私塾先生觉得“王白蛋”太过土气,便为其改名为“王白旦”,从字面来看,少了些俚俗之感,寓意也更为深远,仿若象征着他的人生将如东升的旭日一般,光芒万丈,前程无可限量。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因家境贫寒,王白旦仅仅在私塾就读了三年,便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家中。但幸运的是,解放的曙光很快照耀到这片土地,王白旦又获得了重返校园的机会。1951 年,王白旦前往省城太原,投奔在电业局工作的兄长,随后进入太原钢铁厂,就此开启了他的炼钢生涯。彼时的炼钢工作,环境恶劣,又脏又累,可王白旦毫无怨言,他以一颗纯粹而热忱的心,全身心投入到炼钢技术的学习中。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执着,他迅速成长,不久便转为正式工人,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随着“一五”计划的推进,苏联在齐齐哈尔援建了一座特殊钢厂,这是新中国唯一的特殊钢厂,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党和国家对此极为重视。不仅选派了一批骨干力量赴国外培训,还从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广泛抽调人员。此时已成为七级炼钢工的王白旦,历经层层严苛的选拔,脱颖而出,带着妻子奔赴齐齐哈尔,踏入北满特钢的大门。当时的北满特钢已正式投产,王白旦一到,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工作。他与全组同志齐心协力,为提高生产效率绞尽脑汁,不懈努力之下,每月能多炼出十几炉钢,他的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在厂里有目共睹。

 

1959 年,鉴于王白旦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无疑是对他的又一次肯定与信任。此后的岁月里,王白旦坚守岗位,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持续发光发热。他的炼钢技术愈发精湛,一路晋升至炼钢工的最高级别八级,并且多次率领全炉同志攻克技术难关,他的名字也因此频繁出现在组织的表扬名单之中。

 

1968 年,中央筹备召开“九大”,并将一个代表名额分配至北满特钢,要求选出一名党龄在七年以上的炼钢工人。组织经过反复细致的筛选,惊讶地发现,符合条件的炼钢工人唯有王白旦一人。就这样,王白旦被推选为“九大”代表。由于当年“九大”是秘密召开,没有盛大隆重的欢送仪式,王白旦孤身一人踏上了进京的列车,而他自己或许也未曾料到,此次进京之旅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九大”正式拉开帷幕后,毛主席对中央委员候选人作出重要指示:此次中央委员的选拔,应当有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参与。大会随即展开全面摸底调查,王白旦恰好符合这一条件,于是,他迅速被大会提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就在这时,一个小插曲悄然发生。“王白旦,你这个名字念白了不太好听啊。”周总理在会上不经意地提及。委员们心领神会,相视而笑。此时,有人灵机一动,提议在“旦”字下面加上一竖,如此一来,既保留了名字原本的寓意,又巧妙地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歧义,也无损于中央及他个人的声誉。王白旦听闻,连声称好。自此,“王白旦”正式更名为“王白早”。

 

正式选举的时刻来临,在那庄严肃穆的会场中,1500 余名代表齐聚一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席团提名的 109 名候补中央委员全部顺利当选,而“王白早”的名字赫然在列。更令人惊叹的是,王白早的得票数竟然与毛主席相同,皆为全票通过。这一结果,不仅让王白早本人震惊不已,也在整个会场乃至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这样,王白早仿佛一步跨越了巨大的鸿沟,从一名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炼钢工人,一夜之间踏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央,开启了他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涯。

 

当王白早回到钢厂,他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久之后,或许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身份与角色,又有人提出为王白早再次改名,于是,“王白早”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王百得”。

 

尽管王百得已荣升中央委员,但他的家庭生活却依旧深陷困境。家中一贫如洗的状况并未因他职位的升迁而有所改善,相反,由于他的工作愈发繁忙,家中繁重的家务琐事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全部压在了他妻子那柔弱的肩上。长时间的操劳与压力,让他的原配妻子不堪重负,最终因肝癌晚期,遗憾离世。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王百得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与混乱之中。

 

从此,王百得既要独自照顾一双年幼的儿女,又要兼顾繁忙的工作与生产任务,他时常感到身心俱疲,力不从心。组织察觉到他的艰难处境,出于对他的关怀与照顾,主动为他牵线搭桥,介绍他结识了当地印刷厂党支部书记于淑彦。或许是命运的眷顾,两人初次见面,便对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情投意合之下,他们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在于淑彦的精心操持与悉心照料下,王百得的家庭生活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温暖,他也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凭借着出色的政绩,王百得被调任至市委,担任主管工业的副书记一职,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正向着更为光明的方向稳步前行。

 

然而,命运的波澜再次涌起。王百得逐渐察觉到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陷入了一种微妙而尴尬的境地。不久之后,他被停职,这一停便是八个月。随后,便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处理过程。时光匆匆,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组织终于为王百得做出了公正客观的结论,并给予他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要么留在齐齐哈尔,另任新职;要么前往外地,开启新的仕途征程。面对这看似充满诱惑的美好前景,王百得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组织的安排,表示自己愿意回归钢厂,重拾炼钢工人的旧业。

 

其实,在这赋闲在家的三年时光里,王百得经历了内心的深刻反思与灵魂的自我拷问。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初走上政治道路,不过是历史的偶然与命运的阴差阳错。而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渴望着能够脚踏实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而非在政治的漩涡中迷失自我。

 

1982 年,经历了政治舞台上的大起大落,王百得又一次回到了北满特钢。他再次穿上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工作服,坚定地走到炼钢炉前。此时的他,已年过五旬,但岁月并未磨灭他对炼钢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为了工作的便利,他选择吃住在宿舍,与妻子分隔两地。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停止对他的考验。由于长期缺乏对家人的陪伴与照顾,王百得的家庭再次遭受重创,他的女儿和儿子相继离世,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在他的身上两度上演,这种巨大的悲痛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灵。

 

但王百得并未被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彻底击垮。在料理完儿子的后事之后,他强忍着内心的剧痛,又一次回到了那炽热的炉台前。他就像一位钢铁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离不弃,直至退休。1995 年,王百得终于告别了忙碌的工作生涯,回到家中安度晚年。而北满特钢的同志们,始终铭记着这位老前辈的传奇经历与奉献精神,时常前去探望他,围坐在他的身边,静静地聆听他讲述那些年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那些故事,既充满了荒诞不经的戏剧性,又饱含着坚韧不拔的传奇色彩,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展开,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奇妙。

原原原
关注原原原,学习人生智慧,掌握社会的规律,做你心灵的港湾!今天,就让本栏目带你开启一段全新的心灵之旅,让你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让你可以重燃生活的热情,发现内心深处未曾发掘的力量。修炼最真实的自己,得到不想和任何人交换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