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西湖仅百米,有个“宝藏一条街”,老字号云集,人气小店林立……说的正是青年路!前段时间,青年路标志性的“老网红”钟楼迎来大整修,据了解,整修工作即将结束,钟楼很快就要回归!跟着杭小微一起去逛逛↓↓
还是不少小年轻的“拍照胜地”
青年路长不过300多米,烟火气十足,集合了各种老牌餐饮小店,比如不少杭州人从小吃到大的付成煎包、靠着口口相传成了“网红”的开元烧麦……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照片
中午12点走进开元烧麦,食客熙攘,从厨房到就餐区再到店铺门口,几平方米撑得满满当当。老板娘一边招呼着新来的顾客稍作等待,一边把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烧卖送到食客面前。老板介绍,一般过了中午饭点,当天制作的上百份烧麦都会全部售罄。顾客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不少是专门赶来打卡的小年轻。
不光人气小餐馆颇多,青年路这一带也是老字号云集,大华书场、知味观、五丰冷食、振兴祥……藏着不少老底子回忆。其中一幢红色小洋楼很是醒目,它便是为杭城不少家庭拍过全家福的杭州照相馆。
从照相馆一楼走到二楼,不同时代的全家福在墙上徐徐展开。二楼的拍摄区域陈列着照相馆精心布置的拍摄场景及各种道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连排的仿古木门。
来拍摄全家福的家庭,很多都对这一排木门情有独钟,不少客户会指定说要在木门前拍。杭州照相馆技术总监姚志明称其为“镇店之宝”:“我们店搬到哪儿,木门也就原封不动地跟着我们到哪儿。”
生活气十足又文艺复古,这种包容感或许就是青年路一带的独特气质所在,不少年轻人也被吸引而来。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你总能在这里看到打卡拍照的男男女女。
“来这拍摄的,大多做电商或者和我一样开摄影工作室的,大家都很在乎能不能出片。”小彭表示,在钟楼附近取景,搭配着路两旁的梧桐,秋冬氛围感十足,出片率很高。
自钟楼开启维修工作后,“拍照大军”的成员虽然少了一些,但来打卡的年轻人热情不减。小彭也期待着钟楼早日完成维修,“不知道年前能不能和它再见。”
曾是杭城最“响”地标
青年会钟楼建于1921年,是杭州最老的钟楼,也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民国时期四面机械钟钟楼。初建成时,它曾作为杭州市民校时的标准钟来使用,每当整点报时的钟声响起,方圆十几里的市民都能听得到,大家称其为“西湖之冠”。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维修是以外立面修整为主,大钟不做调整,仍保持钟针走动、钟声不响的状态。
全城老百姓都曾津津乐道
这里还是不少人的“快乐老家”
来国货路这一带看报,不光是陈大爷一个人的习惯。
国货路最西头曾是杭州日报社。老日报社的大门两旁,曾有很长的阅报栏,每天都有市民聚集在此,边看新闻边聊天。
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不少市民心中的信息集散地,对于报社里的很多职工来说,这里还见证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黄金岁月。而青年路一带,同样承载着杭城另一批人的辉煌记忆。
这就要先从青年路一旁的积善坊巷说起:
20世纪50年代,杭州的七个烟草商凑到一起,商量着办个书场,他们看中了积善坊巷17号的百乐舞厅。说干就干,七人盘下舞厅,又重新装修,大华书场便这样诞生了。书场最辉煌时,盖叫天、叶熙春等名家也都曾是座上宾,书迷甚至需要连夜排队抢票。
1994年5月15日,大华书场搬离积善坊巷17号。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书迷们都舍不得走,还争着要现场的记者给他们拍照留念。1996年,大华书场落脚于吴山,后在2001年重回青年路一带,定居在青年路48号至今。
青年路48号也成了杭州市特有的非遗老字号招牌。走进书场,在一楼的展示区,透过照片、报道等资料,似乎又看到了曾经那个丝竹声声萦绕的时代。
你打卡过杭州的青年路一带吗?
你和它之间
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似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青年路
你心里无法忘怀的青年路又是哪条呢?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city walk”
资料/上城发布、杭州日报
文字/李胜男
摄影/廉笑尘
编辑/李胜男
责编/张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