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二公局迎来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60年风雨兼程,60年匠心筑梦,一代代二公局人牢记“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书写了强国建设的精彩篇章,让中国建造的世界名片熠熠生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高、新、特、难”品牌工程,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隧、中国高铁增添了靓丽名片。
傲立行业潮头,自当奋勇领航。为展现品牌形象,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开设“匠心筑梦 品质工程”专栏,以一个个品质工程鼓舞全体职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匠心传承,建造更多的连心桥、致富路、幸福城,为建设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设计寿命120年,被誉为世界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其标准要求、建设规模、技术和施工难度均创国内之最。中交二公局承建的青州航道桥主跨458米,是港珠澳大桥主跨径最大、主塔最高、桩基最长、施工区域离岸最远的通航孔桥,其“中国结”吊装精度达到2毫米,是港珠澳大桥的点睛之笔。
建设亮点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青州航道桥开创了“七项之最”
1.索塔上横梁采用“中国结”造型的钢结形撑,设计和施工工艺为全球首创。
2.直径2.5米的钢管桩插打精度要求1/250,创下新精度控制记录。
3.钢管桩长67.5米,单根重达106吨,为国内海上同类型桥梁第一。
4.钻孔灌注桩直径2.5米,最长达到146米,桩基长度位居全国外海桥梁施工之最。
5.主塔钻孔平台面积6700平方米,创国内海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平台之最。
6.主墩承台钢套箱重达1750吨,创国内大型钢套箱外海整体吊装纪录。
7.承台、索塔下塔柱及下横梁大量采用不锈钢钢筋提高结构耐久性,钢管桩采用防腐涂层等,多项防腐措施开创国内先河。
十大技术亮点
HZMB
(1)钢护筒插打工艺创新
(2)钻孔平台搭建方案优化
(3)超长超大桩基施工技术优化
(4)桩基成孔检测手段科学化
(5)钢套箱加工制造工厂化
(6)大承台施工组织优化
(7)墩身分段预制+现场拼接安装技术优化
(8)索塔施工方案优化
(9)巧编“中国结”
(10)钢箱梁吊装技术优化
团队故事
伶仃洋上的“危险青春”
每年的7、8月份,港珠澳大桥施工海域进入台风高发期,青州航道桥的施工处于海上,项目测量队员们的工作危险也逐渐增加。夜晚测量期间,如果遇上大雨,测量队员们只好一人抱着一个水泥墩,紧抓着设备不松手。桩基施工时,需要在悬出桩架平台、活动式的、离水面10米高的抱桩器上测量定位和桩的垂直度,工作难度非常大。钻孔平台的测量则要站在只有一只脚宽的型钢上面工作。测量骨架定位框时,黑暗的夜里,只有一个手电筒的光,站在测量点位现场除了能看见70米外的承台就是黑漆漆的大海,现场除了临时搭起来的一块30厘米宽的木板,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落脚,测量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操作仪器,挪动位置时尽量控制身体的抖动才能完成任务。
给白海豚让路
中华白海豚被誉为“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施工七年时间里,累计识别在珠江口水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超过2000头,白海豚种群未因工程而离开。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了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大桥施工期间,要求所有施工都要为“白海豚”让路。一次运送物资时,就遇到了10头白海豚,为了避免惊吓到或伤害到它们,船长立即命令停船,静静等待了近1个小时,直到四方巡视周边1海里内已无白海豚踪迹, 才再次启程赶往施工平台。虽然工期异常紧张,但一旦遇到白海豚,所有工作主动“暂停让路”,后期再争分夺秒抢回进度。
船上吃住三个月
青州航道桥是全线离岸最远的通航孔桥,开工前期,如何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扎根就成了一大难题。施工初期,一艘小船停在茫茫大海之上,项目十几个人在船上吃住了三个月,才完成施工平台搭建。本以为平台建好后他们可以结束“漂泊的日子”,但从小船搬到平台上后,海上风急浪大,尤其经常遇到狂风暴雨,更是惊心动魄。项目员工始终咬牙坚持,在孤悬外海的平台上工作生活,取得一个个节点的胜利。
从1/100到1/250
普通桥梁规范使用年限是100年,而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这对每一项精度都提出更高要求。按照行业标准,钢管桩沉桩倾斜度不能大于1/100,而港珠澳大桥平均长度130余米、直径2.5米的深海桩基必须保证10厘米以内的平面偏差和1/250以内的倾斜度,这在国内桥梁外海施工中尚属首次。
在海况恶劣的伶仃洋上,钢管桩打设要达到如此精准,其难度比常规桥梁建设翻了数倍。
项目采用了打桩船配合液压锤的施工方案,并通过3套GPS系统、2套倾斜仪、红外线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辅助控制等手段,提前以12根非工程桩为试验桩进行了打设。最终,项目施工所有桩基平面偏差均在5-6厘米,倾斜度1/300,比标准要求更高。
编辑丨戴文富 审核丨詹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