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谁?

美食   2025-01-05 17:01   黑龙江  

【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决定了毛泽东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家主席。纵观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国家领袖他当之无愧。


伟人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品格,虽然同食五谷杂粮,可有些人就是会在人群中被一眼看到。


比如周总理,1911年,年仅十岁的他在面对老师的提问“为什么要读书”时,能够义正言辞地讲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也早在年少时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定意志和超凡脱俗的“独特想法”。

再好的千里马也需要有伯乐的赏识,那么究竟是谁看到了毛泽东的不一般,谁又成为了毛泽东的伯乐,最早预见到有朝一日他能成为伟大领袖呢?

毛润之的疑惑:为什么农民不能成为主人公?

........................................................................................................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贫穷并没有消磨掉他对读书的热忱,不管是读私塾期间,还是务农之后,毛泽东都没有停止读书的脚步。

........................................................................................................

在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和传统小说之后,年纪轻轻的毛泽东突然有了一个困惑,他发现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非富即贵,除了达官贵人就是文人墨客,却没有一个是农民,为什么农民不能成为主人公呢?小润之困惑不已。

后来,他想通了。这些书都是用来颂扬统治阶级的,里面的人过得都是衣食无忧的日子,哪里会有人种地?如果把主人公换成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那统治阶层不就显得太过游手好闲了吗。这种书在封建社会当然是行不通的。


可是封建社会那一套,在毛泽东看来,也是行不通的。农民没有话语权,这不公平!正因如此,长大之后的毛泽东才能时刻为人民着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高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天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不是说说而已,毛主席的“让人民当家作主”亦从来不是一个幌子。

寻常人看小说,只为图个乐子,看里面的嬉笑怒骂,可是毛泽东看小说,却一眼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虽然当时他年纪尚小,但是他已经有了这样“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这就是领袖的魅力。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血气方刚有骨气的男子汉了。他不屈权贵,努力学习,1918年就同蔡和森等人创办了新民学会,建立了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之后他又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毛泽东一直前进在奋斗路上。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成为伟大领袖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见伟人,伟人预见

商人也需要一定的长远目光,要先发现商机才能进行下一步。革命战争亦是如此,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预见就是很好的佐证。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凭借其丰富的学识和对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做出了令人震惊却又十分正确的预见。

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预见“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而言,游击战是克敌制胜的战略而非一般辅助手段”和“中国将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民族解放”等。

最后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预见都十分恰当。这种科学预见的方法论或许在普通人眼里有些玄乎,可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毛泽东抛出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都是有理有据的推断。

作为这些预见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对抗战结果的预见才是最值得一提的。

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就预言,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然而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同年少时的困惑相呼应的是,他认为,战争胜利的根本,是军队和人民的进步。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后来的事实并没有“纠正”毛泽东的预见,而是一一证实了这些预见。

然而在这些预见之前,已经有两个人提前预见了毛泽东的预见。他们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毛泽东是个可塑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且有领袖风范。这两个人,就是符定一和柳亚子。

“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

1912年,符定一在长沙创立了省公立高等中学。时年19岁的毛泽东参加了该校的招生考试。面对难度极高的国文考试题目,毛泽东丝毫不怯。为什么?因为这次的题目是治国论!或许这对于别人来说难于登天,可是毛泽东是谁?他可是从小就对治国方针有所研究的人啊。

在这场考试中,毛泽东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文章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符定一在收到答卷之后,先是眼前一亮,没想到如此难的题目还能有这样优秀的答卷脱颖而出。可是紧接着,他就对这份答卷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毛泽东年仅十九岁,怎么会有如此之才情?

幸好符定一不是个妄下定论的人,他没有因为质疑就直接否定了毛泽东,而是在看过文章之后,决定亲自面试毛泽东。经过一番交谈,符定一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的确是有过人的学识,虽然年纪轻轻,却少年老成,遇事稳重。

为了进一步考察毛泽东的写作水平,符定一现场命题,让他作答。结果果然没让符老先生失望,毛泽东大笔一挥,笔下的文字似行云流水,一挥而就,又逻辑清晰。最后,毫无疑问,毛泽东成了符定一的得意门生。

求学期间,符定一不仅教授给了毛泽东充分的知识,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了这个农家子弟力所能及的帮助。而毛泽东也不负师恩,将符定一老先生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

正是因为当年符老先生的知遇之恩,才使得毛泽东有机会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也为后来他投身革命事业和建设祖国大业打下了基础。1958年符老先生病逝,毛主席悲痛不已。

符定一于毛泽东而言,也不仅仅是伯乐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符定一也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1925年,毛泽东遭到湖南军阀的通缉,国民党下令在他回乡养病期间将其抓捕。符定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劝诫国民党军官,“别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多亏符定一的竭力劝阻,军阀最终放弃抓捕毛泽东。

正是因为符定一老先生和毛泽东“交往过密”,国民党军方逮捕了符定一,面对狱卒的拷问,符定一坚定的在纸上写下了“无间师生”四个大字。可见他对毛泽东的真感情。

虽然在晚年,符定一老先生已经有些跟不上毛泽东的思想了,可是他仍旧拥护毛泽东,对他的情感也从最初的赏识变成了由衷的钦佩。

如果没有符定一老先生的赏识,或许毛泽东的成功不会如此顺利。而事实证明,符定一也没有看错人。当初他说毛泽东日后必成大器,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毛泽东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列支那两列宁

1887年,柳亚子生于江苏吴江。郭沫若曾经评价柳亚子,说他是个有些热烈情感、豪华才气和卓越器识的典型诗人。他的诗可谓热情奔放、独树一帜,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柳亚子和毛泽东也算是老朋友了。后代广为传颂的《沁园春·雪》就是1945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予柳亚子的。也正是这篇大气磅礴之词的问世,柳亚子深刻领悟到了毛泽东的旷世才情和豁达胸襟。这首词被柳亚子成为“千古绝唱”。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柳亚子等人于颐和园益寿堂赴宴。二人谈古说今,好不惬意。

之后在昆明湖上泛舟期间,柳亚子又就“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主席用了什么妙计”一问,同主席进行了深入交流。主席的回答发人深思。他强调,革命胜利的根本是人民的支持,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那这场战争很难胜利。

经过多次交流,柳亚子深刻意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境界之高,非常人所能企及。那时候的柳亚子就知道,毛泽东有着伟大抱负,他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其实早在1929年,柳亚子就已经认定毛泽东有着领袖风范。

他曾作《存殁口号》一诗,诗中有云“人间毁誉原休问,并列支那两列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将毛泽东和孙中山并列,并且把两个人都比作列宁,如此高的评价,足以见出柳亚子对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柳亚子老先生也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没有柳亚子的诗词回应,也许后辈就没有机会拜读到那首《沁园春·雪》,柳亚子老先生对毛主席的支持和赏识,在无形中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可救国”

除了符定一和柳亚子两位老先生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毛泽东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伯乐。他就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杨昌济教授。

作为一个教授伦理学的唯心主义者,杨昌济道德高尚,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的人。同时,杨昌济教授也是“让毛泽东印象最深的老师”。

原本杨昌济回国之后可以直接任职教育司长,可是面对湖南省长谭延闿的邀请,他严正拒绝了。他表示“今日之事,当从底下做起。”

幸亏杨昌济教授拒绝了谭延闿,才有了后来毛泽东和他的相识。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思想开放的学者,杨昌济。由于父亲的不理解,毛泽东失去了来自家里的伙食费供应。

由于童年的悲惨遭遇和求学经历,杨昌济深知毛泽东的苦楚,在得知毛泽东要勤工俭学之后,立刻修书一封,寄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手里,希望他给毛泽东安排一个能半工半读的工作,最终,毛泽东赶赴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图书、报刊管理员一职。

巧的是,当时符定一也在北京,这样一来,毛泽东就成了符定一府上的常客。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探讨时政。当时符定一也给毛泽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

在杨昌济逝世前夕,他在给好友章士钊的信中,竭力推荐毛泽东,评价他“是少有的海内人才,前程远大,有救国的本事。”

杨昌济

如果说符定一先生是毛泽东学业上的支持者,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诗词上的伯乐,那么杨昌济教授可谓毛泽东生活和工作中的大恩人。他们都从各自领域出发,尽自己所能,给毛泽东提供了帮助,也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伟大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伯乐的帮助,毛主席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畅。

结语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哪怕是毛主席,也经历过苦难挫折,可是他心中有大志,并从未停止脚步。毛主席的成功得益于伯乐的赏识,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千里马”,而且是不常有的千里马。

毛泽东能够成为领袖,不仅是伯乐的预见,也是历史的预见。正如杨昌济教授所言,他有救国之能。在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毛泽东站出来了,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自由,迎来了胜利。这是他的壮举,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纵观世界历史
每天为你推荐一些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趣事、野史秘闻、正史解读的历史知识文章。致力于为您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