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咸阳|在创新中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时事   2024-12-12 11:41   陕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咸阳篇

在创新中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三原县不断深化食品核查处置“三原模式”纪实



核心提示

监管守法度,服务有“温度”。在深化改革中,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核查处置新模式,坚持“1886”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专班保障、闭环处置、检管结合、帮扶提升”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8个县(市)、区,借鉴“三原模式”开展工作,为提升食品安全核查处置质效,助力全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11月3日,在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大会上,三原县坚持“1886工作思路 核查处置三原模式初见成效”被评为2024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案例。


三原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这座以美食闻名的城市不仅吸引着无数食客,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承诺与坚守。

12月5日,天气晴好,记者实地探访了三原县的食品生产企业,深入了解这座美食之城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三原县食品工业园俯瞰图。

下午3时,走进三原县一家饮料公司,厂区内几辆大卡车正在装运产品,这些刚生产出的饮料即将运往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等地。

在留样陈列库,一排排陈列架上,摆满了不同班次生产的产品,每瓶饮料上贴着标签,上面清楚地写着生产班次、日期、名称。

陕西某饮料有限公司检验室内,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成品出厂检验情况。

“为了食品安全追溯,我们生产的每一批次饮料都有留样,一个班次留样12瓶,一天最少留样24瓶。”检验员陈某解释道。

近年来,三原县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以防风险、查隐患、保安全为主线,探索出了“一个专班”统筹集中处置、“八严格、八到位”统抓闭环管理、“六项措施”统揽检管结合的食品安全核查处置工作模式,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核查处置“严监管”

赋能香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原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食品企业居全市首位,自古就有制作香油的历史,从事小磨香油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240余家,香油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香油产业年均产值超20亿元。

“今年5月份,接到了一份不合格报告,接过报告后我们与三原县市场监管局共同查找原因,经调查是因为在炒制芝麻的过程中温度高造成缩水甘油酯过高,经过整改后现在生产的产品全部合格,再没有接到不合格报告。”三原县一家生产香油的公司负责人李红亮坦言。

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某香油企业产品生产日期、标签标识等进行检查。

香油作为三原县地理标志产品以地域冠名,传承农耕文化,蕴含风土人情,让农产品更具市场魅力。作为商品标识,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农产品闯市场的“敲门砖”和“金字招牌”。

三原县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核查处置工作中,赋能香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发现不合格报告后,帮助企业排查风险,有时邀请行业领域专家解难,帮助企业品牌化发展,让香油企业‘香飘’更远”。三原县市场监管局食品核查处置办公室工作人员罗远说道。

今年以来,三原县市场监管局对所有香油生产企业200余件商标标签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健全香油企业商标标签库,逐项排查风险,严厉打击香油行业违规违法贴牌行为,并逐步推行二维码防伪标签。

同时,成立香油产业质量提升办公室,综合运用强化标准引领、强化品牌带动、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共享实验室、完善专家团队技术帮扶机制,强化监管执法、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持续深化香油产业质量提升行动。

2023年,共抽检三原小磨香油967批次,其中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0.93%,今年抽检938批次、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0.21%。目前有98%的小磨香油企业再未收到不合格报告。

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锋说:“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创新食品安全核查处置‘1886’工作模式,持续深化香油产业、餐饮服务、肉制品质量提升行动,以核查处置‘严监管’和技术帮扶‘优服务’,体现监管的力度和温度,为保障群众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和尝试。”


核查处置新模式专家

为县域企业“号脉问诊”

在三原县一家饮料公司检验室内,记者看到,执法人员正在对成品出厂检验项目、原辅料进厂验收情况进行细致检查,确保产品安全。

“1886”工作模式是什么?即一个专班统筹集中处置,有利于夯实责任、提高质效、锻炼队伍,有效解决了专业人员不足、工作标准不一等问题。“八严格、八到位”统抓闭环管理,涵盖了核查处置的各方面、全过程,形成了工作闭环。“六项措施”统揽检管结合,使核查处置与监督抽检、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过去核查处置工作环节多、两张皮、效率低,导致专业人员不足、执法标准不统一,超时限办理,食品隐患反复出现等问题,‘1886’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模式实现了由‘多头处置’到‘集中处置’的转变。”罗远说。

前不久,三原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锅巴在食品安全抽检中菌落总数屡次超标,企业面临停产停业困境。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三原县市场监管局组织“流动诊所”专家团队,为企业进行“号脉问诊”,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导企业科学布局新建厂房,使该企业获得新生。

按照这一模式,三原县市场监管局依托陕西科技大学、省市检验检测机构、驻县大型企业专业资源,聘请10名专家组成科技“流动诊所”专家团队,为县域企业“号脉问诊”,帮扶提升。同时,对帮扶企业开展验证跟踪抽检,评价帮扶效果。

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核查某食品经营店内香辛料销售及库存情况。

食品安全核查处置办公室成立一年多来,共收到食品安全核查处置报告368份,下发责令整改337起,帮扶整改和改造提升298户次、合格率100%,行政处罚61起、罚没112万余元,食品安全核查处置在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助推县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网上智慧监管

从美味到舌尖的“安全通道”

“后厨操作人员请按规定,佩戴口罩、工作帽,严格遵守食品操作管理规定……”12月5日上午,在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姚鑫点击鼠标,运用县级市场智慧监管云平台,通过视频监控向一学校厨房后厨人员发出语音提醒。

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监管指挥中心。

这一幕是监管人员通过智慧监管云平台对全县食品安全开展日常网上巡查。

“我们市场智慧监管云平台,由1个县级智慧监管中心和10个基层市场所构成,实现智能预警、证据抓取、违法处理和结果反馈,形成全过程闭环监管,做到‘不打扰’式监管,这既能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又能增强市场主体规范经营的自律意识。”三原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徐楠说道。

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工程建设。按照《陕西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要求,提高“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覆盖率,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餐饮服务企业及单位视频信息统一管理。

去年5月,三原县建设了“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AI智能分析,实现对餐饮单位原料管理、后厨管理、人员管理等环节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智能预警、证据抓取、违法处理和结果反馈,形成了全过程闭环管理。

徐楠说:“智慧监管云平台有效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实现了学校、医院和养老机构食堂智慧化监管全覆盖,形成全过程闭环监管,从而达到了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据统计,平台已接入市场经营主体549户,其中社会餐饮353户、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50户、学校食堂112户、托幼机构27户、特种设备6户,养老机构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家,加气站2家。已实现对全县学校食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食堂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目前,实施云广播定时播报60余次,远程线上纠违200余次。在三原县,从市场监管人员、快检人员到质检专家的齐心协力,共同铺就了“美味”从货架到舌尖的“安全通道”。

记者手记

核查处置工作关乎食品安全,关乎经济发展。三原县不断深化食品核查处置“三原模式”,被评为2024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案例,全省18个县(市)、区在借鉴学习,取得了初步成效。
监管守法度,服务有“温度”。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监管职能职责,靠前服务,多次深入食品生产企业,了解企业痛点难点,在办证流程、生产车间设计等方面给予建议,帮助企业抢抓食品产业、香油产业发展政策机遇。组织专家组到现场,从生产车间规划、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产品执行标准等方面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和建议,有效解决企业困惑,助推该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查处置工作的关键是查明原因,核心是整改落实,目的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障食品安全。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打造智慧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工作建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提升核查处置工作质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桦/文 谢祯/图

姚坤雨 邓昊辰/视频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重磅!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5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前10月陕西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6.5%

即将通车!咸阳在建高速有新进展→

“智慧大脑”助力薛固村鱼塘“上大分”!


咸阳日报
传播党的声音 反映群众意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