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中央红军踏上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艰苦征程。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勇攀雪山之巅、穿越茫茫草地……共同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长征。
在桂北的山水之间,红军长征的足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一双破旧的草鞋,一家三代守望的红旗,一幅红军当年的标语……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程中,那些留存至今的红色物件或是当年红军战斗、生活过的遗迹,都承载着红军战士的热血、坚韧与信念,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值此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我们将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特别报道,寻找当年的老红军、红军后人,当年的见证者,通过一个个宛若星辰的物件和印记串起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打开我们回望红军长征历史的视野,照亮我们的新长征之路。
“红军证明:刘发祥青年同志给我们红军做了巳(四)件大事证明。第一帮我们红军在界首江边架了二路木桥;第二带我们红军在光华铺打了一胜仗,感谢发祥同志;第三带我红军上长征大道过五福关胜利到落江;第四同我们红军一路宣传,在关顶庙开大会宣传群众干革命。红军证明。朱排长写。请发祥同志放好。民国廿三年十月廿六日条”。
这是一张写于1934年的红军证明,它仅有一百余字,记录下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兴安县界首镇的一段珍贵历史,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红军战士之间的军民鱼水深情。证明里提到的刘发祥是兴安县界首上街102号的一名铜匠。如今这张红军证明的复印件被后人们张贴在家中的堂屋里,成为这个家族最珍贵的红色“传家宝”。
日前,记者来到兴安县界首镇寻访红军证明的见证人,可惜当事人刘发祥老人已于2008年去世。他的儿子、今年75岁的刘保生仍居住在界首,得知记者是来寻找红军证明的见证人的,老人有些激动,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与这张红军证明背后的故事。
1934年底,红军到达之前,国民党政府要求界首镇的青壮年全部躲到山上,只留下老人看家。到了11月27日,红军来了。当时来到界首镇的是红三军团某部一支先头小分队,由一位姓朱的排长带领。由于受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的反动宣传和强迫,相当一部分群众逃走了。刘发祥的师傅因为做生意曾在井冈山一带待过,对共产党和红军十分了解,他告诉刘发祥:“不用怕,红军是为穷人办事的。”就这样,刘发祥不仅留下了,而且主动找到朱排长,帮着贴标语,挨家挨户宣传红军的主张和政策,向群众做解释说服工作。朱排长带领的先头部队还有两项十分紧迫的工作——筹粮、架桥。
刘保生回忆,自己父亲不仅热心肠还水性好。得知红军要过湘江,师傅叫刘发祥一起帮忙搭桥。刘发祥赶紧去山里找村里的青壮年,告诉他们红军是好人,让他们一起来帮忙。他们借了108根木头,再加上红军的70人,大家齐心合力架起了一座桥。后来又在下游距这座浮桥两三百米的地方架了另一座浮桥,还在上游水浅的地方用案桌排成行让红军过马。正是这两座简易的浮桥,让成千上万红军渡过湘江,进入老山界。
让刘发祥感动的是,朱排长再三交待,到了老百姓家里借东西时,有人在家的,就跟主人说明情况,等得到同意后再借走;如果主人不在家,朱排长就叫刘发祥记下各家主人的姓名,分别在门板上编号,并写上主人的姓名,以免归还时搞混弄错。
为了发动群众卖粮食给红军,朱排长希望刘发祥帮助召集老百姓进行宣传。那天红军带来了不少衣服,还杀了当地地主家的8头猪,在关帝庙召集百姓开大会,一位叫吴秀英的红军宣传员拿起话筒就喊,但界首的百姓听不懂她的江西话,于是朱排长就让刘发祥用兴安话翻译。通过刘发祥的翻译,红军赢得了界首百姓的信任,当地群众抢着卖粮食给红军。
战斗打响后,刘发祥还多次给红军带路。在湘江的五通庙,朱排长主动给他写了这份“红军证明”,并让他好好保存。12月1日,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过了湘江后,刘发祥继续为红军当向导,一直带到距湘江几十里地的洛江。被红军所鼓舞的刘发祥想跟着红军走。朱排长考虑到他家中的老奶奶还在床上病着,让刘发祥留下照顾老人。怀着对红军的无比崇敬,刘发祥又加入了掩埋红军遗体的行列。
“这是让父亲铭记了一辈子的珍贵记忆。”刘保生回忆,这张红军证明一直被父亲珍藏。可惜1976年广西民族学院的师生到界首调研湘江战役情况时把它借走了,家里只保存了复印件。关于父亲帮助红军的事,他们兄妹8人从记事起就经常听父亲提起。在刘保生记忆中,到了晚年父亲的听力不太好。但只要聊起那段历史,他都精神百倍。父亲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红本子,来拜访的人,都会被要求在本子上留下名字。在本子上从当年的知青,到今天的中外访问者,都有。有朱德的女儿朱敏,许世友上将的夫人,两个走完长征路全程的英国青年,还有来自以色列的武大卫老人及陪同他的张爱萍上将的女儿等等。所有的人都对老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在这些活着的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面前,他们无一不在留言中表达出对那一段历史的追思和深切的感怀。
“太难得,太珍贵了。”提起这张红色证明,从事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搜集有十多年经验的桂林市党史专家罗基富评价很高。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们也在当地寻找了不少红色文物,有的是当年使用过的枪支、手榴弹,有的是铜壶、被子等日用品,像这份红军证明非常难得,全文有一百多字,讲述了当时的情况,也与后来红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回忆相印证,也佐证了很多文史资料的记载。
“这份难得的红军证明也见证中国共产党初心所在。”罗基富说,当年红军战士写下的这张红军证明,向所有看到它的人传递了一个信息:红军借东西要还,得人民的情要记、要偿。正是红军战士对当地百姓的悉心帮助无以回报,才写下这张证明,作为革命成功后回报人民的见证。
这张红军证明既是90年前长征路上的历史见证,也是如今迈向新长征的力量源泉。它以自己朴实无华的文字,记述了革命火种的传递,见证了不可战胜力量的传承,也见证当年人民群众与红军的血脉相连。
刘发祥的儿子,今年75岁的刘保生向记者展示这张红军证明的复印件。记者陈静 通讯员文佳新 摄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