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忠言悟道】三种超越,三重境界;淡定是对人生底蕴的感悟

财富   心灵鸡汤   2024-10-19 06:07   上海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李志林)
随手转发朋友圈,传播正能量!

三种超越,三重境界

 

 “超越”二字,似乎应该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谈论的人生话题。    
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仍然需要讲人生的“超越”。只不过不再是指雄心勃勃、踌躇满志、轰轰烈烈那一种,而是有了另类的、全新的含义。近来我常想到的是;    
超越怨(冤)恨,这是第一重境界。每个人一经踏入社会,就会不由自主地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利益纠葛中。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被人损,遭到过挤压、委屈、不公,甚至是打击、冤屈和怨恨等。同样,也会因为自己的发展,而挡了别人的路,剥夺了别人的机会,有意或无意地中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结,留下的种种遗憾,往往很难释怀,乃至一辈子也没法解开,就各奔东西了。到了老年阶段,对久远的事情最记忆犹新,因而就很有必要超越以往的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尽量地留住美好。俗话说:虑多气血衰,寡欲精神爽,养性须修善,忘却真君子。这种超越,其实是非常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大概,我们同少这个年龄基本上都能达到这第一重境界了。    
超越名利,这是第二重境界。孔子谓;“六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包含有超越名利的意思。首先是不好强,而应自强。好强,争的是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自强,则只在意自我的评价。好强,貌似自信,其实是自卑,因为它在乎的是外在;自强,则才是真正的自信,真实在的满足。其次是立足现实,量力而行。世间之事,有能力完成的,是理想;能力不足硬想完成的,是梦想;想却无能为力的,是幻想。再次是淡化名和利(金钱)。到了老年以后,随着年岁的增加,名和利就越来越显得是身外之物的次要的了。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再说,它生不带来,又死不带去,不应成为晚年生活和精神上的的负累,或刻意追求的东西。我以为,大概再过5——10年,我们这些人便可以达到这第二重境界了。    


超越生死,这是第三重境界。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但生与死却是老年人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即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灵魂的永恒。宗教修行者们虔诚地做修行,是在力图舍弃眼前的一切累赘,直接探求生命最本质的意义。那么,非宗教者,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即通过研究哲学、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通过对人生价值的回顾和体验,通过自己与社会进步的关联,通过团体的交往和践行,通过人际的沟通,通过有声有色的晚年生活,通过自我修炼,通过体悟此生的价值,从而一步步地实现对生死的超越。并通过积极努力的保健、健康、长寿,尽可能地驾驭生死,做到死而无憾,这便进入了第三重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把人分为六种:浑人(靠本能生存)、俗人(靠欲望生存)、凡人(靠情感生存)、贤人(靠信念生存)、达人(靠智慧生存)、高人(靠境界生存)。如果说,1-3种人的特质是自我,4-5种人的特质是理性,那么,第六种人的特质则是释怀。    

上述三种超越、三种境界,说到底,就是对人生的释怀。释怀是一个过程,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淡定是对人生底蕴的感悟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性情和状态。如果说年轻时需要的是激情,那么中年和老年阶段,需要的主要是淡定。    
淡定,不是看破红尘、逃避现实、不思进取,而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后的含蓄和从容。    
淡定,不是对什么都不屑一顾、心有旁骛,而是历经世事变迁后,能时时保持理性的、自由的思考,抗拒各种诱惑、抵御各种风险的沉稳和镇静。    
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状态。    
淡定的背后是自信,是对人生底蕴的感悟。    
淡定的心,能波澜不惊,处之泰然,积淀厚实,增强定力;是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上所呈现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但也并不缺少热情。    
淡定的人,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珍惜美好,自得其乐,心境开豁,举止悠然自若。安详而不缺乏创意、惬意和快意。   

 

淡定的人生,虽然历经沧桑,也依然会呈现(错2字已改)随遇而安、丰富多彩的美丽风景,照样能收获美感、幸福。    

一个人在拼搏人生、充实人生、书写人生、体味人生后,回归本然,保持淡定,这是自然规律的轮回,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一种智慧的解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养  

 

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注重“养心”。按我的理解,“养心”既是指修身养性,也是指锻炼大脑思维,还指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并且,越是年龄上去,越是需要从方方面面来“养心”。    
心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大爱无疆的蔓延。    
心宽:  宽容宽厚、宽大宽广,是足智多谋的情怀。    
心正:心地纯正、光明磊落,是憨厚耿直的体现。    
心静:静心如水、随遇而安,是博大情深的淡泊。    
心怡:怡然自得、处事泰然,是达观豁达的境界。    
心安:  安常处顺、知足常乐,是人生修炼的欣慰。    
心诚:  诚心诚意、诚恳诚信,是高风亮节的镜子。    
心平:心平气和、不惑利欲,是有容乃大的胸怀。    
上述养“八心”,正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层面上最为缺乏的,或曰道德滑坡最严重急需找回的东西。。       
“养心”,对个人而言,就是追寻一种豁达平和的人生理念,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    
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没有健康,将失去一切;    
心中无缺谓之“富”,被人需要谓之“贵”;    
每个人都会失去童年、青年、中年,但不可失去“童心”、“青心”和“中心”;  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心态;    
读书时不可有己见,但读书后不可无己见。    

勤劳可脱贫,智慧方发达;解决烦恼的最好办法,就是忘记烦恼。

李志林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股市名博。著作有:《股市中的哲学智慧》、《走近赢家》、《解读中国股市》、《股市超限战》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