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汤阴 | 小年至,年味浓

政务   2025-01-22 07:01   河南  


2025

傳統

節日


小年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关于小年祭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等等。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传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说灶神原本是天宫里的御厨,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灶神做了好多美食,众神仙吃的津津有味。做最后一道甜点水晶菊花饼,他做的实在是太诱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见甜点,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于是气呼呼的把灶神贬下了凡间。可是新来的御厨,做的食物总不合玉帝胃口。
李天王献上一计:“您找个理由,让他一年回来一次不就行了。”
于是玉帝下旨:“念其往日功劳,封他为灶神,记录民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汇报。”
从此,灶神变出无数个分身,端坐千家万户的灶房,兢兢业业地工作。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传统习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贴窗花

小年一到,贴窗花的习俗便为寒冬添上一抹亮色。一家人围坐,五彩纸在手中翻转折叠,剪刀灵动游走,纸屑纷扬飘落。各式图案渐渐浮现,瑞兽祥龙舞出吉祥,牡丹绽蕊吐露芳华,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将这精心裁剪的窗花,轻贴于洁净窗面,瞬间驱走了冷寂。阳光透窗而入,洒下缤纷光影,似把新春的活力与希望倾入屋内。每一扇贴了窗花的窗户,都宛如通往春日的画框,满含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在传承中诉说着团圆与祝福,让年味在这细腻仪式里愈发醇厚悠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房子

小年也被看作是春节的前奏。因为“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有了扫除陈旧、迎接新年的美好寓意。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人们在心理和环境上都做好迎接新年的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祭灶神

祭灶是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其时间为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说的就是祭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祭灶在中国民间存在了几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祭灶之后,人们正式进入了准备过年的阶段。这古老的祭灶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于寒冬岁末点燃一把温暖的希望之火,让年味愈发浓郁醇厚。




小年文学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绝·小年》

小年灶神欲升天,面见玉皇评人间,

待到众仙下凡日,天地双界尽欢颜。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岁晚书事》

宋·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小年,过年的彩排

陈忠实《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
瑞雪飘香小年至,祥蛇送福迎新春。亲爱的朋友们,小年的灯火照亮了团圆的归途,家中的温暖驱散了一路的风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愿你我都能留住这份传统的温度,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眷恋,化作前行的力量。汤阴融媒祝大家小年快乐,阖家幸福,新年胜旧年,欢愉且胜意,万事尽可期!




—END—






  主编:刘玮  审核:郭天凯  责编:王红   编辑:王琰

推荐阅读


早安汤阴 | 进年货迎新春 岗位大集帮就业



汤阴融媒邀您看


多精彩视频,尽在汤阴融媒视频号,欢迎关注~

汤阴融媒
守正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