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精彩内容
↓↓↓
2024年,全市经济稳步前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增速位列全省第4位,经济总量提前一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6.91亿元,自2001年撤地设市以来,由全省第7位提升为第6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52亿元、同比增长10.9%,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5位、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4.89亿元、同比增长6.9%,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2位、第4位。
昭通认真落实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飞天苹果”、竹笋、马铃薯、天麻、花椒等“昭字号”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昭通小肉串”产业拉动近5万人就业。2024年,白鹤滩水电站实现16台机组并网满发,云南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合盛硅业40万吨工业硅正式点火,40万吨铝合金扁锭项目启动建设,昭阳经开区列入全省7个“千亿级园区”重点培育,水富经开区列入全省10个“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重点打造,西南大通道供应链中心盛大开园,昭通产业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昭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成贵高铁和叙毕铁路分别于2019年、2023年建成通车,昭通新机场、渝昆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港口吞吐量创历史新高、突破1500万吨,水富港成为全省唯一的“公、铁、水”多式联运港口,昭通面向滇中经济圈、背靠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节点的区位交通优势不断凸显。
坚持做大中心城市和镇雄县城、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做优一批特色城镇和完整社区,中心城市“一城三区”空间格局和“4+2”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城镇建设、城乡融合不断深化,镇雄“陆港新城”强势崛起,“冬游云南·旅居巧家”“金沙江畔·美丽绥江”“多彩盐津·一线城市”“红色扎西·胜利起点”等城市品牌频频出圈,昭阳洒渔河流域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等农文旅项目欣欣向荣,2024年夏季日均在昭避暑旅居游客保持在20万人左右。
昭通深入践行“两山论”、坚定走好“两化路”,扛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责任,金沙江、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99%以上,昭通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进入全国前30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前30位的州(市),努力做出了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昭通贡献。
2024年,昭通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4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列全省第2位。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就业、创业、增收稳步向前。昆明医科大学托管滇东北中心医院,创新实施万名留守儿童寒暑期集中托管,“一老一小”关爱保护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已然成为新时代“昭通印象”最鲜明的标识。
砥砺新的伟大征程,昭通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悟“扎西会议”光辉历史中蕴含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凝结着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为崇高理想信念矢志奋斗,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
云南是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区,中央红军在云南境内活动28天,红二、红六军团在云南境内活动68天。红军长征过云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长征文物和长征文化资源,“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等诗句描绘的场景,已然成为全国特别是云南人民耳熟能详的长征文化印记。云南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以“扎西会议”为中心,沿着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路线,围绕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主题,打造滇东北带;紧扣红二、红六军团北上渡江主题,构建滇西北带;以曲靖三元宫等14个重要点位为关键节点,建设形成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一心、一线、两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架构,为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搭建了坚实有力的载体。
2020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比如,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发表“最后一次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等。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对这些故事所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保护展示、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对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和文化创意产品展开深入调研分析,系统谋划“讲好五个故事”产品体系和作品体系,精心编制了《云南省“讲好五个故事”总体策划方案》。按照“总体策划、分步实施、注重质效”的原则,2024年重点推动的39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还将重点推动37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让这些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传播中更加生动、更具魅力,让红色精神在云岭大地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经统计,全省共有革命遗址1903个;已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28项;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和纪念馆73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1个,其中包括“扎西会议”纪念馆、西南联大博物馆、滇西抗战纪念馆、昆明陆军讲武堂等12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提升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建设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云南潜心研究开发了《云南省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大数据库》,为各州(市)搭建了便捷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数字化信息平台;同时,精心设计开发了《云南省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云图》,借助图片、视频、VR等多元技术手段,实现了革命纪念设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数据的智能化生成与可视化展示,彻底打破了过去信息孤立零散、互不相通的局面,推动全省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数据信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为保护传承红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是云南省的一大特色与亮点。近年来,云南全面梳理红色资源点位,综合考量分布区域和线路路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精心设计推出了昭通威信—曲靖会泽—昆明禄劝、昆明寻甸—楚雄元谋—丽江石鼓—迪庆香格里拉线路等72条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线路;推出了昆明—会理—攀枝花—冕宁—西昌线路等50条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加大红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建设力度,一批红色景区、红军村等体验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受到好评。红色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省委宣传部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以提升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主线,牢固树立文化意识,强化核心引领作用,全面展示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推进红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云南的红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围绕纪念“扎西会议”召开90周年这一主题,有哪些具体安排?筹备情况如何?
云南的革命遗址在转化利用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有哪些亮点举措?
云南在红色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与扶持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
昭通在讲好“扎西会议”的故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