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预估的光芒

乐活   2024-10-12 00:02   日本  

© DSa


2024年9月1日至10月25日,第一期Design Summer academy(DSa)国际设计教育项目在杭州开班,首期师生如期而至,第二期(11月4日至12月27日)部分课程将持续招募新学员。


DSa国际设计教育项目由何见平博士创办,他曾长期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德两所高等艺术院校近20年的教学经历,加之近30年独立设计师的从业感触,令他意识到不同文化语境所带来的差异化设计思维。全球化背景下,调和中西设计教育的实验项目DSa应运而生。


设计是思想者的事业。DSa试图通过完整的设计实践和创新、设计哲学和史论、行业制造和跨学科等课程结构设计,将平面设计推向更适应今天和未来、发挥更大社会价值的行业。


DSa聚焦视觉设计领域,设置设计图形研究、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互动媒体四个专业方向。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共邀请了:

24位(组)东西方一线知名设计大师担任“设计实践”课程导师;

10位知名艺术家担任“跨学科”课程导师;

2位中外史论专家担任“设计哲学和史论”课程导师;

4位(组)印刷、纸张行业专家担任“材料及工艺”课程导师。


DSa倡导精英式教育,所有课程全部以面对面、零距离的小班制授课模式,力图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能切身感受东方设计的差异,设计竞争的现状,设计与商业的联系,设计风格的变迁以及设计思潮的发展。



DSa 9.2—13 导师

1 Mirko Ilic/美国

2 Sebastian Bissinger/德国

3 Andrea Gassner/奥地利

4 Marc Schütz/德国


DSa

设计实践

师生谈



“预估的光芒”


DSa的课程进展,和学员们阶段性的设计工作,令我看到一些预估的光芒。我在整个设计的教育实践中,加大了一些师资的强度,或者可以说是师资力量中有着自身的光芒。这些光芒是否就直接可能会传导到学员身上呢,我当然是持否定态度的。事实上,教育选择最好的师资力量,只是一种理想型的构思,师资力量的更换永远跟不上人才出新的速度。任何一所大学在建设后,都会遇到师资力量的停滞或者滞后现象。DSa只要形成一个机构,就会难免沾染这种现实的恶习。但有更新的师资力量,或者勤换水的师资力量,占了好教育的一大优势。DSa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员的求知确认度和精准度很高,这就是学费造成的一个优点。在自主选择下的教育,终于摆脱家庭或者考学带来的不精准求知目的。于是,谁也不会将对自己的投资马虎对待,关注度是自带的水瓶,不喝时也可以握着。


在师资力量自带光芒和学生求知精准度高的两个犄角力量中,DSa需要一些对时代设计语言的敏感度把握,就能在时间精悍的维度中,传递和记忆各自设计的匮缺认知。而兴趣永远不离场,兴趣就像平地而起的,像吹向旗帜的风。于是,旗帜飘动、舒展、猎猎作响。


形式表现的设计学习是容易的,慎身修永的专业内慧,那则需要理论的滋养了。在这一点上,我目前还没有什么进步,看上去,学员们对理论的课程,还是彬彬有礼、薄薄相视的。

——

DSa发起人 

何见平


设计图形研究




Mirko Ilic (美国/纽约)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Mirko Ilic 教授带来的“宽容”项目,他要求我们从自己真正关心的、切身的体验出发,但我的创作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我经历了在“遵从自我内心”和“他人之眼评价”两者间来回游移,我在意他人对于我“形式感”的审判,内心也试图去满足他人期待。所幸教授并没有发现我内心的矫饰,在和他多轮“乒乓”式沟通过程中,教授似乎比我自己更在意、珍视、认可、肯定我的作品,比我自己更相信我自己,这使我感到惊讶,他的反应超出我的预料,却给我极大的信心…… 一直以来,我都是想法多,但将想法进行视觉转化非常艰难,这是我的卡点。此次学习过程充满随机性,可能是自己某句愚蠢的发问,教授的回复却点醒了我,无意中好像打通我任督二脉,我的卡点通了……教授将我从自我“枷锁”中解脱出来,现在我可以大胆创作,灵感泉涌,对自己充满信心。感谢两周工作坊课堂内外的学习,教授分享他个人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一个更加自由的人生样本。对我而言,这是一堂宝贵的课程,在我内心种下一颗设计为善的种子,将持续滋养我的设计生涯……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蕾西




在这次课程中,Mirko引领我们探索以“宽容”为主题的图形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各自追寻着内心最深处的兴趣所在,经历了一连串设计思路的颠覆与重构,我逐渐触及到自我认知的核心。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我慢慢解开了许多心结,学会了以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应对各种挑战与困惑。这次设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不仅仅是对外在物体的塑造,更是一场与自我内心的深刻对话。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Lily




感谢对设计充满热情,且对设计非常敏锐的 Mirko教授,收获最大的是 Mirko 对我设计初稿的反馈,他每一个反馈都让我的设计终稿完成度更高。比如创意表达和图形方面,图形元素的对比和呼应,如何编排图形元素让画面更有戏剧张力等。比如细节方面,不要有太局促的重叠(我时常会忽略),不要有内发光的阴影等等。Mirko 对创意表达的追求,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以及他多年积累的审美,让我在每一次和 Mirko 的沟通中,都体会到设计的魅力。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Zorro


Fons Hickmann (德国/柏林)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去向何方?这些问题伴随我们一生。然而,事物的本质决定了,最简单的问题并不总能得到最简单的答案。


在我的大师课中,我们踏上了一段探索并以设计呈现自我的旅程。发现自我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商业和艺术领域同样如此。我们的过去和经历构成了丰富的基础。我们从当下——目前的立足点出发,由此塑造未来,以艺术的方式展现我们渴望成为的样子,以及希望呈现给他人的形象。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基于我们经历、当下视角和对未来愿景而展现出来的自我身份。每个视觉身份都是独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是一段旅程。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也发现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与风格。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我们作为创作者个体,也适用于我们的作品。我们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它的独特性。

——

DSa大师课导师 

Fons Hickmann 教授







很荣幸能够加入Fons Hickmann的课程,我们的课程项目是制作一面关于自己的旗帜。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将自我视觉化,通过马克笔自画像、拼贴自画像、名片、海报等方式探讨了“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课程过程轻松且有趣,Fons点评专业,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融洽。我从一开始对设计的保守与规矩,到逐渐乐于探索趣味性、可能性。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我自己,也重燃了自己曾具有的自由创造的一面。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Mengyao




在Fons Hickmann教授的课程中,我们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创意的探索,聚焦于“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如何将其以视觉方式呈现?”这一主题。教授以其有趣亲切的教学风格,引导我们通过设计个人旗帜的方式,思考自我身份的视觉表达。课程的核心是思考如何通过符号、颜色、动物或形状来代表自己。通过某种媒介将自我可视化的过程充满了实验性和探索性。在这一过程中,预期与意外的交织成为设计的魅力所在。面对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我们不仅能够发现新的视角,还能在这个探索中获得启发。通过自画像、胶带拼贴和杂志拼贴等多种形式,我逐渐找到了能够表达自己的元素,比如蝴蝶或线条。在制作旗帜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最终的结果呈现是出乎意料的。这种体验不仅让我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更深化了对自我的理解。整堂课程的经历让我在探讨自我与视觉表达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视角与愉悦感。这不仅是一堂设计课,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与表达的深刻旅程。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Yuki




为期两周的Fons大师课悄然结束,我对于自我的探索,以及对设计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让人记住你是十分重要的,在关于自我表达的视觉化设计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代表自己的元素,有些设计可能很好,但自我属性不够强烈。在名片设计中,也许我们需要为自己设计一个logo,或是寻找与自己相关的一些元素。在结课时,我们完成了名片、海报以及代表个人的旗帜设计,并一起布置了展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将旗帜作为载体的设计实践,十分新颖有趣,旗帜在风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也正是以自由的方式呈现自我、呈现能够代表我们自己的、随风生长的设计。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Huang




Fons是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而且很有耐心,我很喜欢他的教学方式。他对设计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在课堂中我们从探索自我出发,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面“旗帜”,整个过程非常有意义,也很有趣。很开心认识Fons老师,还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和朋友,又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记忆!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Ningjuan Lai



Fons老师的课堂看似轻松,但是课程环环相扣,过去的两周如同一场设计接龙,最初随手画下的涂鸦和拼贴画都成为了下一个设计的出发点。在各个不同的设计任务中我们一遍又一遍探索并确认自己的身份,了解自己的设计语言。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Fons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地给出建议,并鼓励我们做出迅速的决定,这一点在我的学习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更加坚定地面对决定,也更加勇敢地面对不完美。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Du




很高兴能上Fons老师的课,课程是关于“Who am I ?”自我身份的探索,让我们选出最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艺术来了解自己,凭直觉画出代表自己的图形、动物、颜色以及自画像。从这个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觉表达。创造了自己的名片、海报和旗帜。


课堂上,老师对我们各自的作品做了针对性的建议和讲解,从我们的草图中找到有意思的视觉元素,进行提炼。如何在不同方案中做出判断和选择,什么是好的设计,鼓励我们选择更有艺术性、更能体现自己特点的设计方向。设计的进步需要保持好奇心。

——

DSa设计图形研究班学员

Olav Deng



文字设计及

多语种图文编排




Sebastian Bissinger(德国/柏林)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Sebastian的课题体现了设计理性与逻辑的一面,此外,导师还展示了很多极具个性和创意的案例,使用了很多简单明了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觉得设计还可以非常的幽默有趣!我感受到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思维过程与方式、态度,而非技能(虽然技能也很重要)。设计过程的思维、材料的组织和条理是我另一收获。素材的获取与收集以及采访让我不得不走出舒适区,这些收益对于我而言都是超出专业之外的…… Make decision(做决定),这个短语在Sebastian的沟通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材料内容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组织编排,慎重决定,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犹豫,不要再去纠结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要自信的将这个基于逻辑的形式一以贯之。最终,我们组的小册子所呈现出的结果果然一扫我们在编排过程中的疑虑。Make a decision and stick to it; make it simple and clear! 感谢Sebastian老师和DSa平台!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Fenrir




Sebastian的课程不同于常规我们所认知的设计教学,已然拓展了平面设计的边界,尝试做了很多新鲜的事情。比如采访,艺术摄影,采编等等,使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这座熟悉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Sebastian老师说不要给自己设定框架,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才有可能做出令人惊喜的作品。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黄娴




Sebastian老师上课氛围轻松、有趣,每一个步骤循序渐进,所涉及到的环节也非常新颖,并且会引导我们进行发散思考、敢于不同尝试以及看身边事物的角度,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之前,Sebastian都会给我们分享前沿的设计资料,拓宽我们的眼界,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一圆点点


潘焰荣  (中国/南京)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为期10天的课程圆满结束了,和同学们相处非常愉快,离别依依不舍。


这次我围绕着书籍设计的结构与编辑逻辑进行展开的探讨。在我的实践和平日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短期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对书籍设计的认知。侧重字体选择?还是侧重编排版式?


在我看来,对书籍结构的构建和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最重要的。我针对这两点内容,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讲解,教会同学们如何看懂一本书的设计,看懂设计师构建书籍结构的思路,关注的兴趣磨砺着细节:装订的方法、印刷的方式、材料的选择、编排和文本内容的逻辑…… 设计师在接受委托到设计完成,其实就是寻找一种思维逻辑的过程。犹如建筑师盖房子,建筑结构、室内的家具和装修风格就像书籍的内容。结构与内容是骨与肉的关系。在书籍设计里,书籍结构是一个变量,根据不同的设计委托,寻找不同的线索,寻找每本书的叙事逻辑。我用了这样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会如何看一本书本质,如何剖析一本书。希望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受益。


这次的教学,令我也借机梳理了自己,对书籍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

DSa大师课导师 

潘焰荣







潘老师的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以往我做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编排、字体、颜色等细节部分,在结构上并没有严密的考量,纸材和制作工艺的了解甚少,潘老师告诉我们,一本书最核心的是书籍的骨架结构,他带来了几十本国内外优秀书籍供我们拆解学习,第一次深度“把玩”书籍,以往看书更多关注是好的内容,但时常会遇到内容好但设计“依壁雕凿”的情况。这些优秀书籍让我看到:一本好书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好的设计无疑是对内容的“加持”。潘老师的课程让我发现自己不仅可以把握书籍的局部,更能很好地把握整体,这让我对书籍设计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从陷入细枝末节的迷宫中找到出口,这也将持续影响我后续观察书籍的方式方法。


课程中我也在思考什么是一本好书?面对一本书,我既是读者,又是设计师。好的书籍会引领读者短暂抽离日常,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中可能有诗意、有美好、智慧、爱恨情仇等,好设计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像是为读者营造一个“道场”,通过结构、图文、编排、色彩共同协力烘托出来,并不是单一要素的过度强调和堆砌。设计手法、材料、工艺无有穷尽、不断推陈出新、潮来潮去,如果一味向外追逐,何时才是尽头。潘老师并没我让我们掉入这些陷阱中,他及时将我们从外界拉回来,回到书籍设计中最重要的逻辑结构,抓住要喉,依据不同项目做合适的表达,合理利用手法、材料和工艺……感谢DSa平台,让我有机会得到真正的专业提升。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强露珠




潘老师很真实,实打实的带来了自己的书籍设计案例,以及数十本世界各地的书籍,用实际的案例透过分析框架逻辑,从中解剖每一本书本里的设计结构,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书籍的框架逻辑,而潘老师也通过自己的设计案例,详细讲解了书籍框架结构、逻辑,讲解过程透过触觉、视觉、听觉一系列的感受,令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每件作品存在的‘温度’。在课堂上,潘老师多次提到形式即内容,相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点,但潘老师说的形式不是表面和画面的形式搭建,而是针对作品本身的核心调性,找到代表作品独有的‘话语’去表达,这对现今设计师极为重要。最后结课也许像一个‘平面’的展示分享,但我们学习过程却是多维度的立体成长,将持续影响着我日后的设计观。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Sam




这次能够上到潘焰荣老师的课,非常开心且幸运。老师带来几大箱他珍藏的好书,和他的设计作品,给我们讲解每一本书的设计框架逻辑。我能更清晰的知道:设计一本书最本质的部分是什么,什么样子的书才是一本好书。框架逻辑-材料-内容,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导师对细节品质的专注与追求,这种态度也将一直鞭策着我,要永远保持对设计的热情、追求和执行力。这一期的课程,带着我们从理论知识—实地教学—艺术拓展—亲身实践,我个人是受益匪浅,也希望自己日后也能慢慢成为温柔而有力量的分享者。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姚枭岩




我是一名在校生,这是我第一次参与DSa,很有幸能在图文编排的这期课程中听到潘老师的讲授。对我来说,不仅是学习到关于书籍的专业知识,更是眼界的开阔与设计思维的提升。潘老师非常真诚的分享了他的方法,并在课后带着我们去尝试实践。一开始我羞于我的经验不足,可潘老师总是很耐心地讲解指导,他数次在课余单独问我能否听懂……在后期制作书籍结构时,老师还单独给我示范过一本……

学校的专业课学习总让我提不起学习兴趣,我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校外学习。在DSa的学习真的收获颇丰,能从导师课程中汲取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也能接触到许多热爱设计的优秀同学,大家都很友善,相互学习,一起进步。期待下期课程!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吴瑞森




我在潘老师课堂最大的收获,同时也回答了我来DSa最想知道的答案:设计不是单一的审美、酷炫的形式,是传达出所想讲述的“故事”,是创造和构建出能够共情的“故事”。我感受到潘老师负责和质朴的品质,从开课之初让我们翻阅、学习、讲解他带来的好书,到最后我们自己制作书籍框架、思路讲解、展览呈现,他都在用最深切体会的方式教授我们书籍设计中最重要的方法论,这十几天的课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设计的步骤、方法,还感受到导师赋予我的精神力量,是我设计成长的引路灯,在正确的“土壤”中孕育出自己的方式方法,这是在学校环境中学习不到的。


在DSa,一群内心热爱设计的人们能够在一起交流、学习,这在其他时候是很难存在的,大家都在真诚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交流又在相互启发,引发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感恩DSa学习平台,期待下一期的DSa。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向艳钦




感谢潘焰荣老师,特别用心设计了这次课程,并深入浅出道出了他的书籍设计观,课程干货满满,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他全部的设计心得和独到思想。在我看来,潘老师是一位实干型的设计师。他不故作高深,而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去亲身体验书籍设计的美妙之处。我之前做编排设计时,要么形式大于内容,或者内容大于形式,但潘老师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内容和形式本身就是一体,两者密不可分。做一本书不能只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也不能只站在作者的角度,而是站在一个编辑全书的角度,为内容设计出最合理的框架……

—— 

DSa文字设计及多语种图文编排班学员

Fang Huaijing



品牌形象和

信息设计




Andrea Gassner

(奥地利 / 费尔德基希)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我是一名花道师,我自选了Andrea的课程,这次学习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前行的多维度方向。Andrea的教学方式很棒,她总会引导我们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去感知多维空间,比如让我们触摸大自然的植物,课后带我们去看隈研吾的展览,从五感中一点点构建起对多维空间的认知。在这个课程中,我接触到了平面、空间、三维的设计,结课展览时,我还参与了互动媒体课程。DSa的学习氛围真的特别棒,大家友好又专注,思想的碰撞时刻都在发生。DSa的课程让我在艺术领域的成长变得更加立体了,我不再只是一个局限于花道的学习者,而是可以触碰到平面设计的灵动、空间设计的深邃,这些新领域就像给我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DSa更像是一个艺术的宝藏之地,它带着我打破认知的藩篱,在艺术和设计的天地里不断开拓,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木子




作为参加过 DS 的学员,我深知来这里学的不是技能,是思考方式,是工作方法。去年在DS论坛上听了Andrea的讲座,我感受到这位外表从容不迫的女性背后强大的能量,很开心今年DSa再次邀请她。这次她又带来自己团队正在进行的两个商业项目作为我们的设计选题——“苏黎世牙科中心导视设计”和“奥地利木建筑展展览设计”(听到名字就很炸裂!),当然学习过程也很炸裂刺激。我选的是“导视设计”,刚开始是一种无从下手的状态,在拼命想创意、想形式。和Andrea沟通两轮后全部被她否定了,但我心态挺好(在日常工作中被客户否到免疫了)。被否定的反馈其实也是了解老师(客户)想法的一种方式。三天的课程,让我经历内心的多重挣扎,反思是不是自己急于求成,思维过于跳跃,总是想跳到最终的设计呈现上?第四天Andrea终于认为我对了,鼓励我继续research,她很开心我终于能够“慢”下来(当然大脑还是要高速运转)……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总是急于完成设计委托,压缩甚至忽略research,那我回去工作会不会有所改进呢?……她给了我很多课程之外的个人发展建议,她时而像个有保护欲的大姐姐带我们爬高山,时而像少女一样天真浪漫领我们舞蹈。感谢 Andrea,感谢 Dsa。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小笛




在这里,一切安静细微的事物都被尊重和认真对待。我的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明确地输出心中所想,然而脑内却无序地堆叠着大量由声音、颜色、动态画面构成的想法。Andrea 建议我将这些想法通过 research book 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把调研内容以活页本的形式,将每页分成「设计方向」「个人思考」和「项目资料」三块。通过翻阅和跳转,使不同板块排列组合,带来更多角度的创意发散,同时动手运用真实材料感受空间与平面的关系。Andrea 认为这是设计思路的萌发,它就像种子一样生根,看到枝叶发芽也能顺着脉络找到生它的土壤。我想,自信也是如此产生的。平面设计,既是一份职业,更是心中的理想。未来我会继续这样的方式,把「理想设计」「个人思考」「项目需求」以活页形式划分为三个板块。通过在不同维度灵活地翻阅和跳转,找寻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办法。希望世界变得更好,哪怕只是一些安静细微的变化。通过在DSa的学习,让我更加坚信:平面设计的视觉美感不仅是为了“好看”,它是有根基的,是灵活的,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于我而言平面设计更像是一场团队协作的战役,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伙伴携手并进,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孤军奋战。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小克




Andrea在首节课上让我们带上能够代表自己的物品,过程中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身份,也对自己有着更深的了解,也许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在创作上发挥所长,然而老师在教学上,常常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可能性,一步一步通过调研来实现我们的想法,也许只有建立起稳健的地基,才能让接下来的路更加顺利。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Sam


Sven Ingmar Thies(奥地利/维也纳)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在DSa,大家分享想法,一起学习……并在过程中享受乐趣。我非常喜欢不同年龄和专业背景的人的多样性。这种混合使我们能够相互学习,并获得对设计的新视角。

——

DSa大师课导师 

Sven Ingmar Thies







Ingmar教授非常生动地为我们引入了品牌的概念,像一个人的个性,带着我们区分了哪些是外界影响,哪些是人本质的东西,正如老师所言:设计不是要创造一个虚幻的美丽形象,而是要探求本质,使我们的本质与我们呈现给外界的可以尽量相符,表里如一,我理解为设计的求真求善。Ingmar老师非常专业,也非常尽责,对每个同学因材施教,能洞察每位同学的个性,整个课程循序渐进地带我们从品牌设计的概念到落地,非常专业又具有创意性的指导,我收获颇丰,也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谢这两周Ingmar老师和翻译老师的陪伴,还有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小鱼




对我而言,Ingmar教授的课程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宝贵机会,重新捡起了那些被忽略的工作流。这种工作流得以实现的手段非常简单——打印/手绘,贴在墙上,观看。当我们远离屏幕,保持一定距离浏览相关图像和信息时,我们面对的不再是重叠的相互独立的网页窗口,而是网状的全局视角。这是最质朴却最能高效捕捉灵感的方法,头脑能够灵活且迅速地在不同信息中找到连接点(当然也是只是众多手段之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重复练习这个过程。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min




设计课堂的外语授课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体验。才一周的课程,我却接受到大量的信息。Ingmar教授很有亲和力,渐进式的授课和耐心的解答问题,让我能很快适应。在过往自学和工作过程中,我感觉与设计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个各种疑问。来这里希望能够收获到我想要的答案。关于设计的一些模糊想法,在这几天课程中变得清晰。期待在后面的课程能收获更多的答案。感谢耐心的翻译老师和一同上课的同学帮我解决语言障碍。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鲁德金




"foto museum wien" logo设计,是我特别喜欢的课题,老师的教学更是我喜欢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非常专业,也非常自由,他的引导让我对LOGO的认知更立体,更生动,让我想起一句很美的话“每一刻都化成永恒”,老师是灵魂使者,他带领我们逐步走进内心,由内而外的去表达,也让我对品牌设计有了新的认知。在我们学习一周后,老师亲手为我们每位同学写赠言小卡片,里面有鼓励,有建议,都说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好感动,特别喜欢。感谢Ingmar教授和段老师一直耐心的指导和翻译,感谢同学们毫无保留的帮助,刚才还收到了Ingmar教授发给我们每位同学的“推荐书籍&采访清单”,真的太棒了!最后我想说,我们是DSa第一届学员,好酷!上Sven Ingmar Thies教授的课,更酷!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A-LIN




① 原始纯粹的方式表达自我...

② 对所有的事情保持一种幽默的态度...

③ 换个思路去思考当下的问题 (CHANGE TECHNIQUE, SET TIME FRWVE)...

—— 

DSa品牌形象和信息设计班学员

李呵呵



互动媒体




Marc Schütz(德国 / 法兰克福)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Marc老师的课程生动有趣,他对设计的热情重燃了我久违的学习热情,作为一个对编程技术零基础的人,在学习的这几天,让我主动花费大量时间探索processing这款软件,同时作为一位教育和设计工作者,Marc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跳脱的思维和对设计的理解也使我受益匪浅。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王恪




两周课程中,我对 Marc老师在 Processing 上的见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始终强调将 Processing 视为“工具”而非单纯的视觉效果,这一观点在课程的最后展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通过将所有的作品串联成视频,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作为交互装置,让其他班的同学来“玩”,这种方式不仅仅展示了创作,还让 Processing 成为一个可以“玩”的工具,使观众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共创”的一部分。这种共创的“工具”理念增强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我以往平面作品的局限。通过互动,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使作品能够在互动中不断演变,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这不仅让我在技术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在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感谢Marc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宝贵启发,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何将创意与技术结合,如何利用 Processing 作为工具实现作品的互动性和创新性。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和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与 Marc 的相遇,不仅提升了我的技能,也扩展了我的视野。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YUHANG




刚开始看到要学Processing编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因为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编程,心里挺忐忑的。不过,Marc老师的课真的超级有趣,他用一些简单的代码就能做出非常酷、特别有新意的效果。而且他讲课的方式也特别生动,总能用很直观的例子帮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就像课程主题“从简而入”,虽然从简单开始,但最后能做出超出想象的作品,这让我学起来特别有动力和乐趣!感恩DSa这个优质的学习平台!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六元五两洞


Markus Weisbeck & Vera Kunz 

(德国 / 法兰克福)

课堂展览展示

——




往左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的工作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关注植物的世界,并运用“设计思维”的方法进行新类型的视觉呈现。在我们的小组中,集体思考和创作让我们能够实现许多超越规划阶段构思的艺术作品。

——

DSa大师课导师

Markus Weisbeck 教授







我很喜欢Markus和Vera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思维发散间以玩乐的态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并制作素材,尝试尽可能多的图形与图像创作手段,而我的确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在偶然和随机性中进行素材制作,刻板印象中那些被视作错误和瑕疵却带来了新的形式,这对我很有启发性……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Tientos




Markus和Vera的课程方向聚焦于实验与创作的偶然性,因此在第一周并未布置最终作业主题,而是让我们走进自然,采集喜爱的植物,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技术与形式去表达它们,再传至云库共享。我沉醉于以无序随机的方式扫描植物水果的切面,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陷入未知结果所带来的美感震撼中。不确定性状态与艺术形式的组合呈现出的效果令我感到惊喜愉悦。一周后,我发现尽管从同一个植物方向进行探索的我们,每个人的素材库完全不同。相同的是这些已不再是最初的植物,而是被我们创造出的新物种。第二周迎来了确定主题和图文排版的阶段。与老师交流作业的过程中,明白排版的基础逻辑与设计思维并非高深莫测,相反,它是从日常生活的时时观察中提炼而来的,将这些偶然发现的事物收集起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描绘和感受它们,再存入自己的云库,日后进行设计工作时,随时都可以拿来使用。


7月之前,我处于低谷期。不知是因为DSa周围绿植繁茂,还是老师、助教、同学在我每一个或许稍显笨拙的问题上都给予积极认真的回应,这一切让我感到稳定和自信。感谢这里的一切。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王睿琦




我深感设计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无法按部就班,无法按模式生搬硬套。不管多么丰富特别的素材在手,也需要有能力去筛选、取舍、串联、结合、把控并传达有意义的信息。其间我也遇到“死胡同”,做了效果不理想的图像,幸好我没有钻牛角尖,重新做了新的版式。回看Markus和Vera写的课程前言中提到“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when designing cannot function linearly from task to solution, it is precisely the mistakes and dead ends along the way that are an essential motor for ideas.”,导师就像预言家一样,预料设计过程中会发生的状况。或许设计就像命运一样,颠荡起伏的过程比一帆风顺更有意义吧。而让自己坚定信念做下去的就是“Creativity and ideas are the currency for designers.”。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小笛




在Markus和Vera的工作坊,第一周,植物主题,尝试用各种技术来表现植物,有很多技术是我第一次尝试,比slit scan和glitch,可以给最终的设计提供非常多令人惊叹的素材。第二周,创造新的植物,用新的植物改变世界。我以往做设计的流程是:拿到主题之后,先做内容上的构思,然后再用技术去实现内容。Markus 和Vera 的创作流程对我来说是最有冲击的,也是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按照Markus 和Vera 的步骤做出来的海报,是非常丰富且意料之外的。最后感谢翻译赵画姐姐对我的鼓励。

——

DSa互动媒体班学员

zorro




DSa 9.16—27 导师

1 Fons Hickmann/德国

2 潘焰荣/中国

3 Sven Ingmar Thies/奥地利

41 Markus Weisbeck/德国

42 Vera Kunz/德国






DSa 2024

设计实践课程②

11.4-12.13

即将开启


强劲导师阵容

面对面小班精英式授课

学员火热招募



11月4日至11月15日


Sven Lindhorst-Emme

德国

Florian Lamm

德国

佐佐木俊

日本 

Nikita Iziev

英国



11月18日至11月29日

Lizzy Onck

荷兰

Ingo Offermanns 

德国

佐藤卓+ Florian Lamm

日本 + 德国

Nejc Prah

斯洛文尼亚




12月2日至12月13日

Peter Bankov

俄罗斯

Hannes Drissner

德国


林韶斌+毛益挺

中国 

Nam Huynh

德国 




选课规则


一、必选课程:

12月16日至12月27日的设计哲学及历史课程、跨学科课程、材料及工艺课程设为必选课程包。


二、自选课程

(3个时间段,1至3多选):

11月4日至11月15日、

11月18日至11月29日、

12月2日至12月13日,

 3个时间段的12个课题(即12位导师),

参与者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自主选择1-3个课题学习。

注:选课不受专业限制。但同一时间段内,仅可选择1个课题学习。




学习费用


学习费用将视参与者的实际选课情况而定。

模式为:1个必选课程包 + n个可选课程  = 学习费用。

注:往届DS、DSa学员、团体(五位及以上)报名均享9折优惠。





联络咨询


招生工作室联系人 (微信同步):

戴先生:150 5718 8362

凌小姐:186 6715 5175

Candy(港澳台专线):853 6300 8894

官网 :www.designsummeracademy.com

邮箱:info@designsummeracademy.com


微信公众号:



发起机构


hesign

Center for Visual Arts Berlin




 合作机构


德国包豪斯大学

波兰国立华沙艺术学院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点击下图,深入解读DSa



点击原文阅读

下载 DSa第②期课程表&报名表

Typeschool
分享生活灵感 探索设计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