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日夜守护下

民生   2025-02-08 11:15   甘肃  
【新春走基层】

250千米每小时背后的日月星辰

2022年12月29日,银兰高铁中兰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白银迈入高铁时代。两年多时间过去,高效平稳运行的坦途背后,业务素质过硬的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迎着山高路远,在日复一日的检查和保养中,日夜守护高铁运行“生命线”。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 惠宇涛

晚上可能有降温降雪,大家上天窗注意穿好保暖,再一个上下道注意脚下站稳踩牢。

晚上九点,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正在举行作业班前会。作业分配完毕,大家带上装备,在夜色中出发了。为了保障高铁白天的正常运行,惠宇涛和团队只能在高铁停运后的凌晨进行维护。

沿着高60米几近垂直的台阶,工人们熟练地抵达作业区,迅速开始分头作业。

你每天晚上都是这个速度吗?


每小时4公里,那是标准速度。


今天晚上大概要走(多远)?


今晚咱们要走5公里。

这辆轨道检查仪,就是要检测轨道平面的几何参数。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 邓小强

作业前推一遍,作业完之后再推一遍,检验干完之后能不能达到正常放行列车条件。

记者 许倩

排头兵不愧是排头兵,我刚刚跟他保持同样的步速,现在我跟他之间的差距已经有200米了,真的是追不上。

冬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引发线路冻害。风吹、日晒、雨淋,线路有何变化需要时刻关注。今夜,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前期采集数据、分析病害、制定整治方案。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副主任 张保宏

作业前要把数据整个轨道推一遍,推完之后根据波形、数据分析看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方案是否正确,这样的话我们整治的话就会效果好一点,把病害一次性解决掉。

张保宏今年32岁,在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工作已经8年。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副主任 张保宏

高铁维修原则,就是严检慎修。最后作业完之后,保证7项参数都要在符合标准之内。

严检慎修,考验的不光是方案的严谨,更是团队精密的配合。轨道上不同数字代表放料数量,大家分工协作、对号入座。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 许昊昊

这个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和现场钢轨上每一根主枕核对,要和它搭配上,垫高了或者垫少了,钢轨就会出现高低或者水平的问题。

半个小时,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们就完成了50米的冻害整治。95后许昊昊说,常与黑暗和困难为伴,虽然不被看见,但内心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 许昊昊

每晚都能保证自己工作量完成,现场工作流畅,包括每一项任务都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很有成就感。

凌晨5点,工作结束。检修完毕的轨道静待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迎接又一天的车来车往。一年四季,风吹山谷。乘客在车厢里感受到的平稳,是因为他们挡住了风。白天,接过高铁守护接力棒的网外作业的工人们穿桥钻隧、上山下河,例行巡检。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 田锐

作为高铁人,我们设备正常检修,能够让列车顺畅通行,让每个旅客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我们的活就没白干。

巡检空闲时聊起春节,大家最难忘的是家的味道,但家的味道常常只能回味。他们想去远方,但日复一日保障的却是一列列高铁里别人的远方。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接触网工 刘树奇

我是2024年入职的一名新工,也是第一次参加春运。之前每年我从学校到家就坐着高铁舒舒服服回家,但是我今年会想着怎么样去给旅客创造一个很好的旅途。

记者手记

250千米/小时,这是现在的中国高铁速度。在这样一份看得见的快捷和舒适背后,是无数铁路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这个春节,工区的一小部分的工人能回家吃到他们最想吃的菜,见到最思念的人,还有一多半将继续与大山作伴,守护我们的平安回家路。

▌记者:李 锟  许 倩  王 磊  兰雨晴
▌编辑:李玲燕
▌责任编辑:郭旭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
投稿:baiyinxinmeiti@163.co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银新闻
聚焦白银新闻 关注百姓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