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六年来基础教育发展重要成就与经验

教育   2024-09-07 09:30   北京  

民小编说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和广泛影响,为筑牢教育强国建设基点奠定了重要基础。本刊第17期封面主题聚焦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与经验,邀请专家学者系统梳理、深入阐释,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动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对立德树人整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思政课建设与育人目标的理解不断深化,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解和实践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我国思政课建设的整体蓝图和重大主题教育的落实也更为系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一起来看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晓东的具体阐述——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推进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立德树人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一、对立德树人的整体认识不断深入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并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成为贯穿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的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并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些核心内容成为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参考。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并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立德树人机制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首要环节。


综观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和国家是逐步深化、细化的。这个深化、细化的历程,为教育教学推进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对立德树人关键问题的认识持续加深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思政课,一个是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思政课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突出表现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均得到了显著落实。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都明确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与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上述内容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表述:“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综观对立德树人关键问题的深化,我们可以看出,必须从党和国家对教育和育人的根本要求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教育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真正落实。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解更加全面


“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上下衔接、横向配合”的基本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此后,“思政课一体化”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理论和实践热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思政课一体化”扩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这一扩展,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学校其他德育工作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内容纳入“一体化”范畴,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开展提供了明确依据和新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论断对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开展,也为理解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平台。2020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确定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工作管理委员和专家委员组成,可以视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专业支持团队”。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该通知确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组建情况”可以视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实施团队”。各地也相继建立了与前述机构相对应的机构,并开展了大量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一体化”探索成为当前的热点和焦点。


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解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立德树人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落实,越来越聚焦把学生作为“完整生命个体”的持续成长过程,聚焦“一体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和探索。这些工作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坚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就是要将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无缝衔接”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环境。


四、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持续优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和关心的重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进阶要求”。近年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9)、《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0)、《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等文件,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参考。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论述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明确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的要求,进而提出“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这个提法,既是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原则的再次重申,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将“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上升为“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的持续、动态要求,让师德“修炼”成为所有教师的必修课、长修课。“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成为教师实现进步的座右铭。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育英学校时进一步提出了“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要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些要求,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持续发挥指导作用。


综观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既有“高标准”“严要求”,也有“大平台”“强支持”,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而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必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充分和可靠的人力支持与质量保证。


五、对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的蓝图逐渐实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建设是重要抓手。这既包括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思考,也包括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协同并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思政课建设体系的整体布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部分内容明确了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框架和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1月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6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几个文件以“不分学科分学段”的形式完成了大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则是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的建设为关注要点,分五个部分对思政课建设总体布局进行了“顶层设计”。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推进思政课建设的主要根据。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前述文件的相关要求,为思政课的整体布局提供了“施工图”。


思政课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是密切关联的。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依据。2022年7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发布。2022年1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发布,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更新版”的要求。在这一文件中提出的“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等内容,使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格局更加明晰、清楚。


综观立德树人课程建设整体布局的逐渐明晰,我们可以看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正在从各学科、各学段的“各自为战”变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整体作战”和“协同作战”。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变成现实。


六、对思政课主题教育内容的落实更为系统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中,更需要落实到相关主题教育的内容里。如何将这些主题内容合理布局到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有整体的考虑。“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就成为这一整体考虑从理论到现实的重要路径。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呈现。


从直接相关的方面看,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若干文件,直接部署相关任务。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刻画“道德修养”的核心素养表现和“道德教育”主题的内容提供了根据。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依据。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更是从法律高度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彰显。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020年7月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当前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据。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2020年9月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是当前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据。教育部2021年先后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则构成了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题教育内容落实的主要依据。


从间接关联的方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涉及的“伟大建党精神”等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都成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确定相应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综观主题教育内容的落实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在立德树人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和“怎么教给学生”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化的整体落实框架。这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IEA2020027)成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7期,原标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六年来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展与政策分析
文章作者|李晓东
责任编辑|谭希
微信编辑|陶玉祥

筑牢教育强国建设基点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点击词条回顾系列内容↓)


薛二勇:筑牢教育强国基点的中国路径|六年来基础教育发展重要成就与经验


推荐阅读

厦门:把学生“心事”当作民生大事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宁波: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跃升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青岛: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新格局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大连:足球为多彩校园注入活力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