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上海市总工会发布
《关于上海工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要求各级工会
整合力量资源、集成服务内容,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
送到上海超300万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坎上!
具体举措看过来↓
“法治护航”行动
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从业发展环境
■通过源头参与涉工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人大政协建言献策、调研专报等渠道,充分表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益诉求,推动从立法层面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体系。
■以“工会枫桥”示范点培育为牵引,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聚的场所,持续开展“百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系列专场活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布局,做实做优工会法律援助。
■以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为抓手,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普遍建立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争议调解机构。
“安居乐业”行动
推出助力保障“共享休息”的方案
■完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司机之家”等阵地的服务功能,提供临时停车、补水、充电、如厕等服务,打造共享休息新空间。
■引导各单位结合“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共享休息空间、集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学习互动、健康休闲等服务设施,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精神文化和身心健康需求。
“餐食无忧”行动
推出实惠多样的就餐配套服务
■排摸梳理已开放的党群服务站、社区食堂等就餐点位信息。引导全市园区、楼宇运用错峰经营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惠套餐。
■倡导平台企业挖掘自身资源,社会爱心企业利用公益捐赠,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各类暖心就餐服务。
■发布本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综合服务地图,提供就餐引导等服务。
“安康守护”行动
推出便捷高效的安全健康服务项目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享保障计划,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疾病及意外伤害等风险,开展互助保障,实现服务线上申请,一键参保。
■依托企业健康促进行动,利用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上岗前身体健康快筛、爱心义诊等服务。针对存在健康风险以及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移动体检车上门服务,推出丰富的体检套餐满足多样化需求。
■推出安全驾驶、应急救护、心理健康等职业安全卫生微课,在12351开设全天候心理咨询服务专线,守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心健康。
“稳岗赋能”行动
推出精准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在“会聘上海”系统开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介绍专栏,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信息。
■推动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实施提升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项目。开展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等以赛促学活动,全面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
■推广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项目,对参加学习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相应学习补贴,助力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转型。
“文化关爱”行动
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服务
■依托上海职工文化季和上海读书节等项目平台,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读书交流分享会等文化赛事和项目。
■依托上海职工健身汇和健身驿站等项目平台,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身嘉年华等体育赛事,探索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聚地建设健身角、健身驿站等,引导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
■利用各类平台和工会阵地,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登台亮相、展示风采;发挥劳动报、申工社等各级各类工会宣传媒体和阵地作用,把更多的镜头、版面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展现其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温情助力”行动
推出温暖贴心的家庭关怀项目
■依托“会缘”信息库,开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友专栏。定期举办“小哥相亲会”,组织发动适合的婚恋对象参加。
■依托上海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家庭团聚、亲子互动等配套服务。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举办“亲子工作室”“暑期夏令营”“子女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统筹爱心企业、公益基金和职工群众等社会各界关爱力量,每年实现一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微心愿”,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心愿期盼。
各级工会下一步如何落实到位?
一起解锁!
加强协同合作
■联合本市人社、住建、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等主管部门,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研究和出台保障政策。
■协同市委社工部、市民政局等部门,探索推进“新邻友好社区商圈”建设,建立多方沟通协商机制,逐步解决快递外卖人员车难停、门难进问题。
■联动各地区、行业,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暖心服务活动,形成本地区、本行业的关心关爱长效机制。
落实各方责任
■市总工会负责牵头抓总,紧密结合中央和本市最新出台的涉及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工作要求,每年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加强过程指导。
■各区局(产业)工会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发动和宣传引导等工作。
■街镇(园区)、“小二级”工会要做好推进落地、叠加服务、沟通协调等工作。
■互联网、电商、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工会要做好贯彻落实,发动全员参与,协同相关企业共同做好关心服务。
■工会社工、劳动关系指导员等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权保障服务。
强化保障宣传
■各区局(产业)工会要结合实际,将服务内容纳入整体工作安排,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力度。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在“一网通办”平台开设专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
■要及时总结推进七大行动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推广复制各地区、行业打造的服务品牌。
■要通过统一标识、宣传用语,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提升系列服务活动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
通知全文
<左右滑动查看>
来源:鑫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