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2024年最猛国资?

财富   2025-01-24 20:58   江西  


导语

江苏蝉联招引之冠,合肥国资直投最猛。

今日免费下载: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展望


来源:投中网

作者:杨博宇


“科创企业可能越来越难以招引了。”这一令人遗憾的消息,反映在投中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科创企业发展报告》中。


利用“投中召募智慧招商系统”,投中研究院统计了全国共计77.3万家科创企业(科创企业定义见文末)的融资和迁移情况。发现科创企业的迁移数量在去年急剧下降,仅有7121家企业选择了跨市迁移。这与2021年巅峰数据相比下降了36%;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29%。


迁移数据的下降,或许印证了招商环境的剧烈变化。从去年8月发布《公平竞争条例》到最近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无一不对地方招商做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


除了科创企业迁移减少外,报告还统计了不同省份、城市的招引数据,和地方国资平台的投资情况。江苏蝉联招引之冠,合肥国资直投最猛。


具体而言,江苏是去年迁入科创企业最多的省份,达881家,是第二名的13倍之多。全国前10大迁入城市中,江苏省占到7席。


“合肥模式”依然强劲。合肥创新投是去年投资科创企业最多的机构,达78家;合肥高投投资47家,排在第五位。两者合计投资125家。


除了以上两地外,也不乏意料之外的发现:山东财金集团成为最大黑马,去年投资科创企业50家,排在全国第三位。

科创企业迁移数量,同比下降29%


投中研究院统计了过去5年科创企业跨市迁移的数据,发现迁移数量正在逐步下降,特别是2024年下降明显。


2020年,有9404家科创企业发生了跨市迁移。2021年这一数据上升至11140家,是最近5年迁移数量最多的一年。随后两年科创企业的迁移数量为9156家和10049家,有小幅波动,但并未大幅下降。


直到去年,2024年科创企业跨市迁移的数量仅仅7121家,同比下降29.14%,相比于最高峰的数据下降了36.08%。


迁移数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比如,与前两年激烈的地方招商竞争相比,现在部分地区能够开出的筹码明显减少。一个佐证是,2020-2024年,科创企业的融资金额正不断减少。2021年科创企业共计获得2.43万亿投资,但2024年下降至1.38万亿元。总之钱变少了。



另一方面,去年8月1日开始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后,地方招商不能再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财政奖励或者补贴。这让部分内卷式招商偃旗息鼓。


除此之外,科创企业往往是一个地区发展相对成熟、含金量相对较高的企业,地方政府留住本土企业的力度在逐年增强,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搬迁的意愿。

再叠加上最近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后各地要外引科创企业落地或大大受限。

所以我们认为“下降29%”的这一数据,可被视为地方招商格局逐渐尘埃落定的信号之一。而且预计2025年科创企业的跨市迁移数据还将进一步下降。届时,招投分离、内生性产业培育等趋势或更加明显。

江苏:无锡、南京平分秋色

虽然科创企业跨市迁移的总数大大下降。但不同地区数据差异较大,甚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2024年江苏省迁入科创企业881家,这一数据占全年跨省迁移科创企业总数的61.14%。不仅远远超过其他省份,更是第二名广东的近13倍,是第二名到第九名之和的2.39倍。


再看市一级,2024年迁入科创企业top10的城市中,江苏占到了7个,包揽了从第二到第八的位置。分别是扬州、无锡、苏州、南京、常州、南通、盐城。

虽然咸阳位列城市排名榜首,但咸阳的迁入企业主要来自于西安,这与西安迁出企业数量排在第一形成了呼应。如果排除“咸阳-西安”这一组数据,江苏省对科创企业的吸引力更加突出。



江苏的“强横”也反映着本土机构对科创企业的投资上。


在投资科创企业数量前10名的机构中,除开毅达资本,江苏的国资机构有两家。分别是无锡的市级投资平台锡创投、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旗下的紫金科创。


锡创投投资了41家科创企业,紫金科创则投资了35家,分别位列第七和第九名。如果不局限于“科创企业”,而统计全部企业的话,紫金科创去年投资了110家公司,排在第一;锡创投则投资了62家企业,排在第六。



紫金科创是一家彻底的早期投资机构。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该基金从成立至今已经投资了651家公司,其中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和A轮合计627家,占比高达96%。


而且从投资行业看,紫金科创的涉足领域也非常广泛。前三大投资领域分别是软件、信息化服务和半导体。此外,消费、文化等产业,紫金科创也有出手。比如2024年,紫金科创就投资了比丢服饰、艺起长大、东悟园等文化消费类项目,这在“全民投科创”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包容和多元。


另外,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两类项目排在该机构的投资前两位,与所在地南京的产业生态紧密相关。从产业集群来看,南京拥有两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一个是软件产业;另一个是智能电网产业。所以软件、信息化服务公司在南京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且南京丰富的科研资源也为“投早投小”提供了可能。它拥有51所高校,13所“双一流”大学,“双一流”高校、两院院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均居全国前三;2023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第6。所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看中科研实力的企业落地南京,也就不足为奇。


去年南京设立了多支天使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比如未来产业天使基金、紫金低空经济基金、紫金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这3支新基金都是由紫金科创管理(天使基金有两支,另一支由毅达资本管理)。也可见这家机构在南京当地的认可度和活跃度。


相比于紫金科创,锡创投的知名度或许更高。它前身为“无锡金融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更名为“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管理着总规模超2400亿元的基金,自主管理基金累计投资企业超1000家,投资总额近900亿元,参与培育了新洁能、时代天使、中捷精工等110多家上市企业。


作为国资平台,其直投表现非常活跃。今年一月,就已经披露出手了领健、英矽智能、塞博派科技三家医疗健康赛道公司。另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半导体、先进制造,也是锡创投过去出手最多的领域。


除了以上两家江苏国资机构外,整体看江苏国资表现也颇为突出。


2024年,江苏省国资平台直投科创企业486起,直投企业467家,在全国仅次于广东省;间接投资科创企业635家,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浙江的359家。


这样的投资力度,大大推动了本土科创企业发展和外地科创企业迁入。除了上文披露的2024年迁入881家外,江苏省在2019-2023年期间,共迁入3089家科创企业,是第二名安徽的3.59倍。

合肥依然强势:两家机构跻身前十


说到安徽,再看合肥国资。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国资出手也非常活跃。合肥创新投资投资科创企业数量78家,位列第一位;合肥高投投资47家,排在第五位。两者合计投资125家。


如果不局限于“科创企业”,去年合肥创新投资的数量还将上升到95家,合肥高投则为54家。


合肥创新投资是合肥市级投资平台,旗下拥有政策性投资和市场化VC两大业务。前者服务于合肥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单笔投资往往在千万以下;后者则倾向于投资成长期项目。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合肥创新投资在半导体、机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出手次数最多。比如在2024年12月,就出手了罗博威视、航普时代、深信科创、领众新材等公司,涉及半导体、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创新投资去年在二级市场也有出手记录。2024年10月,文一科技发布公告称,合肥创新投资拟以6.6亿元的价格受让公司控股股东三佳集团17.04%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合肥创新投将成为文一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文一科技是一家半导体封测设备供应商,这与合肥创新投在集成电路的大量布局能够形成产业生态。


合肥高投则是合肥高新区旗下的投资平台。其投资领域、投资轮次与合肥创新投相似,主要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产业。超过70%的项目处于初创阶段,其中也不乏领众新材料、深信科创等与合肥创新投共同投资的案例。


而从安徽国资的整体数据来看,其直接投资企业数排在全国第四位,间接投资企业数排在全国第五位,相比于全省GDP的排名全国第10而言,这一数据无疑非常活跃了。



而且在招商上,安徽虽然没有江苏突出,但在省份排名中依然靠前。2024年迁入科创企业数据,安徽省有63家排在江苏、广东之后,位列第三。而在2019年到2023年的5年间,安徽省迁入科创企业861家,排在全国第二。

最令人意外:山东国资出手50家


江苏、安徽两地国资的表现在意料之中,而山东机构的数据就多少有些出乎人意料。


2023年的数据显示,山东财金集团仅投资了12家科创公司。但在2024年出手次数骤然增加,投资50家,成为去年国资机构中的一匹黑马。



这家集团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山东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由山东省财政厅控股。2015年9月,山东省推动这家公司转型改制,组建成为山东财金集团。


据官方信息显示,山东财金集团注册资本300亿元,拥有18家全资及控股直属公司,还参股了济南机场、华鲁集团等60家企业。其定位是“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的投资运营公司”。


何为“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即强调财政和金融两大政策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这体现在集团公司的业务板块中。目前山东财金主要分为金融、产业、窗口公司和投资四大业务。前三大业务领域咱们按下不表,单说说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相关的“投资板块”。


据官网信息显示,山东财金的投资板块拥有三家主体公司。


其一是1993年成立的“财金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从事债权投资业务。其二为2013年成立的“财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为基金管理业务。其三为成立于2016年的“财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直投业务。


在基金管理方面,截至2023年底,山东财金已经自主管理的中基协备案基金11只,基金管理规模104.08亿元;联合管理基金6只,规模25.05亿元;参股基金11只,规模69.59亿元。与同创伟业、常春藤资本、国海创新资本等头部机构简历了合作。在市场化股权直投方面,则投资了晶正电子、中润光能、东岳氢能等一批知名企业。


上述数据来自官方网站,但2024年的最新数据官方尚未披露。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山东财金集团在2024年出手了65次,投资了65家企业。其中50家企业为科创企业,投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成立于2018年的“星智空间”就是前不久被投资的公司之一。这家商业航天领域的卫星平台公司,已经将全球运营总部搬到了济南高新区,是山东省商业卫星产业的颇具潜力的科技公司。


而在最近,“逢时科技”获得山东财金3000万元战略投资。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南极磷虾利用开发的公司。2024年8月获得威刚科技、凯辉基金共计7500万的战略投资,半年时间不到又得到了山东国资的助力,是山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案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山东财金也大有走出山东之意。比如在投资端,去年就投资了浙江电声元器件公司浙江共达、北京神经系统医疗公司中科睿医等多家外省公司。


在基金合作上,还与外省国资联手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比如前不久山东财金与海南财金集团、山东化工龙头京博集团合作设立了规模5亿元的“海南山财基金”。这支基金已经投资了京博集团旗下的京博中聚,而且京博集团也在海南省落地了新材料分公司,并对当地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进行了投资。


总之,作为一家省属国资,去年山东财金的表现十分亮眼。


山东金财集团的密集出手,也反映了山东产业生态的崛起。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下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就以山东GDP第一的青岛市为例,这座城市拥有全国结构最完善的工业体系,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数据显示,2019年末,青岛有上市公司39家,到2023年末这一数据已经增至 67家。科创企业也增幅不小,到2023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了9000家,同比增长3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8000家,同比增长20%。


此外,从最近一年的基金设立情况看,济南、临沂、烟台等市的产业投资也紧随其后,逐步形成了山东以制造业投资为主的生态圈。


当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山东省国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和投资能力还相对较弱。山东省国资平台2024年投资科创企业的数据和金额,仅排在全国第六位和第七位。这与全国第三大GDP省份的地位不相匹配。


这背后反映出山东的产业结构现状:传统制造业和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先进制造业公司较少,创业氛围较为薄弱。不过在山东财金等机构的推动和引导下,这一局面或将在未来得到改善。


推荐阅读:
1、中国的客运站,怎么消失
2、97家央企负责人年薪公布
3、泰国的器官移植手术为啥那么厉害?
4、国家最大规模发钱,来了!
5、超1.2万家实体店,倒在2024年

——END——

【PS:点击详情可查看内容】


点击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服务于财经领域,提供各行业研究报告。为金融人提供专业素材,为投资小白培训防割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