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引
01 专注自己,感受心流
02 认识你自己
03 顺势而为,以“心力”撬动“势能”
04 追逐智者
05 拥抱AI,拥抱未来
06 结语
01 专注自己,感受心流
阅读进度:0%
不能把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 安兰德
《源泉》开卷一语,如雷神之锤闪电迅疾般凿进人冰封的灵魂。我喜欢兰德的书,评论家说兰德是美国近现代自由浪漫派的典型代表作家。我不太理解什么叫做“自由浪漫”,但我觉得她的书有一种魅力,有一种独特的灵魂风格,能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浓缩成一个短句,我觉得那就是:“对激情的执着”。那种对一种信念的原始的确定性,在每一个高尚的心灵中激荡涟漪。
在《源泉》中,兰德借洛克之口说过:“假如我还要活六十年,在这六十年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我挑选了我想做的工作,如果从中找不到快乐,那无异于给自己判了六十年的徒刑,而且,只有当我以最可能适合我的方式工作时,我才能找到快乐。”我记得2014年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看到过这句话,当时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警醒。我提醒自己:“绝对不要浪费生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一定要把生命投入到自己的激情当中去。”兰德成名之后,记者问她在过去的这二十五年里,她是否有变化。“没有。我还是原来的我,只不过比原来更像我了。”我很欣赏她有这种底气和自信能这么回答,也希望自己在和她同龄之时能更铿锵有力一些!
我翻了下我去年的出差记录,去的最多的两个城市是深圳和上海,住的最多的两个酒店一个在虹桥机场,一个在宝安机场,不禁一笑:机场就是第二个家。不知不觉,我好像喜欢上了出差旅途中的这种“寂寥”:背着包,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行进,不断地穿过行色匆匆的人群,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喜欢音乐:流行音乐、灵魂音乐、古典音乐、轻音乐…,偶尔一两首曲子会极大地激起我思绪的振荡。我喜欢听着音乐读书,在飞机、火车上我会带着降噪耳机,边听音乐边读书,让两种“心流”像双螺旋那样相互缠绕。在那种情境中,时间会像瀑布一样倾泻,瞬间永恒。
有一次在酒店吃早餐,听到旁边的客人说晚上声音太吵,机场飞机起降的轰鸣声无法让人入睡。我不禁思绪停顿了一下:我是住在这个机场的酒店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中我好像能轻易屏蔽这些噪声了。不管是飞机发动机那种强烈的轰鸣声、大街上汽车嘈杂的鸣笛声、餐厅中周边喧嚷的对话声还是身边各种各样挑衅的、反对我做这、做那的声音,逐渐消减、沉寂,慢慢变成了背景“噪音”。随时切换心境,就像读书时翻篇一样,一翻而过,“相去自如”。其实,翻篇力和专注力是一回事,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你越是专注于一件事,你越是容易把其他的事情翻篇。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绝大部分事情:烦扰的、纠缠的、痛苦的,甚至是快乐的、陶醉的、难忘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应该随时翻篇,过去不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读过《毛姆传》,看了毛姆的人生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理想的人生。那种感觉就像之前我们熟知和学习到的所有原则在毛姆的人生中都彻彻底底变成了枷锁和桎酷。但这不是重点,毛姆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在他的生活中,他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些枷锁、桎酷摧枯拉朽般地砸烂,随性、完满地过完了自己自由的、梦幻的、带劲的人生:理想莫过于此!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看待人生意义的角度:我们一直奉行的准则、规矩其实都是限制我们充分发展个性的枷锁,我们应该抱着伟大的理想打破这些禁锢,勇敢且充满激情地过完这一生。
如果说是什么成就了毛姆,那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那种强大的自律,在工作(写作)上一丝不苟,绝不马虎。每天如铁一般纪律地把自己稳坐在椅子上写作,不管刮风、下雨、饥饿、生病、旅行……强大的自律和钢铁般的决心最终给他带来了命运女神的垂青,让他在10年“沉寂的默默无闻”之后逐渐地如鱼得水、如沐春风,时运纷至沓来。也正如他在书中所提:“真正的信仰有移山之力”,“抵抗俗见需要极大的力量和自信”,“勇敢承受失败是一个人品格最好的证明”。对毛姆来说,读书是一种必需品,只要片刻不读书便会烦躁起来,就像吸不到毒品的瘾君子。我现在还记得在疫情期间,每次出差,我都会拿手提箱带着一箱子书,行走在不同的隔离酒店中,那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出差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但对我来说,我珍惜那段时间,因为每次被隔离,我都能安安心心地读读书,沉浸其中。
读书是什么?读书就是和“伟大”交谈,心流般地交谈。我有时候在想,一本好书,一本经典,要花去作者很长时间的精力来构思、写作和修改,这都是心血,珍贵如钻石般的心血。《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玻璃球游戏》等等极大地消耗了塞万提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的心力,而《浮士德》更是消耗了歌德半生的精力。这么一本书,如果我们读后能够引起共鸣,能够引起我们心灵的激荡和战栗,那事实上就相当于我们把作者的心力能量融合到了自己的灵魂中,那将是一件多么伟大和值得去做的事啊。一本书如果消耗了作者5年的心力能量,那么1000本书就相当于5000年的心力能量。在我们如此有限的人生尺度上,通过阅读,我们居然可以如此“容易”地拓展我们的视界!因为真正人类文明也就不过区区5000年而已。1000本书,放在25年去读,一年50本书,多么轻而易举的事啊。我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很多朋友说我很有天赋,不管是学习、工作、科研还是与人交往都能很快、很精准地把握住“秘诀”。其实我觉得我最大的天赋,就是上天给了我一个“超”能力:随时随地进入读书状态。不管是在多么嘈杂的环境中或是在多么纠结的情态中,我都可以很快地切换到读书状态,如心流般沉静、空无一物。我也很感谢“上天”给了我一副好的身体,我很少锻炼身体,有的最多是散步,但是在“极大”的压力下,包括工作压力、包括浩瀚的读书的消耗,我的身体一直非常好,我没有颈椎、腰椎相关的病,我随时都能倒头就睡,我很少感觉到身体疲惫,总是能够能量满满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生活中。我觉得这里能给我最大能量的就是读书,我深深地感谢这些书和那些用“心”书写的人。就像尼采所说:“吾毕生唯喜读以血书之者”。
02 认识你自己
阅读进度:20%
在去年公司年会上,我很有感触地跟团队说:“2023年就是把大家放在熔炉里烘烤和熔炼的一年。”我心里知道,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我是故意那么做的,就是要磨练大家的意志,让大家的心智在激烈的交锋中变得清澈和澄净。这很重要。公司成立8年,每一年都以突飞猛进的方式发展,这里面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创业的本质就是探索和“做实验”。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讲,只有技术领先远远不够,更重要和更难得是如何商业落地。只有我们做到把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商业营销和市场认可全部串起来的时候才能叫做创业0-1。2023年是适创科技真正实现0到1的时候。从0到1我们用了整整8年!我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SupreCAST压铸模块到目前已经有了~10000家用户,~1000家付费客户,~100家KA客户。平台用户仿真计算总次数~50000次,在这近3年的推广中,我们和我们的客户一起不断迭代、不断改进,从计算规模、计算效率来讲,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国际竞品。但仅仅超越绝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改写和重构整个行业,创立一个新的“游戏”,真真正正地为我们的客户服务。在这条路上,我们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前行,一步又一步,每一步都是那么地坚实。
2013年,我在英国留学,那个时候的我非常迷茫。虽说名义上我是那种访问学者———大学-国家实验室交换的研究人员,但绝大多数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租住的一个小隔间到工作场景中的图书馆。在那个图书馆,我翻阅了所有的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算法方面的书,拼命地掩盖我内心的焦灼:我应该做什么?是继续日复一日地做这些研究,还是应该换个环境,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我不断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活着有什么意义?”每当我想到国内家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那种心酸的、五味杂陈的感觉。《源泉》有一段描述洛克心境的话我觉得特别贴切:“天黑了,街上一片荒凉。刮着大风。他感觉到面颊上那种呼啸而来的冰冷的压力。那是气流撕裂空气的唯一证据。他身边用石头砌成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动。没有一棵树在风中摇晃,没有窗帘,没有布篷,只有大堆裸露的石块、玻璃、柏油,以及陡急的拐角。他的脸被猛烈撞击,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街角的一只垃圾筐里,一份揉皱的报纸在风中沙沙地响,痉挛似地拼命扑打着铁丝网。它使风显得那样真实。”我当时工作的场所是一个基于电子加速器的国家实验室,我记得自己每天下午4点钟的时候,都会不停地绕着那个直径几百米的“电子跑道”不停地走、不停地想,就像被加速的电子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思考的积累,当那个真正时刻到来的时候,你会一下就心有感应。你在内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想法,只需一点点催化剂,就会像链式反应一样:能量顷刻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认识你自己”,这是希腊德尔斐神谕的一句话,简短,但充满睿智地概括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髓。它深刻地点出了人类最重要的事莫过如此。在普莱希特的《认识你自己》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所有的哲学家是怎么兜兜转转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的。当我们问“人为什么而活?”,“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种大问题时,无数充满智慧的哲学家最后都指向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显然要远远重要于认识世界,毕竟,我们又从何而知有世界呢?难道我们看到、感受到的不可能仅仅是一个虚幻的梦境?不可能是一个类似于“黑客帝国”那种虚拟世界吗?也就像这本书中所说:“真理不在世界之中,而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是我们选择了我们的命运,还是命运决定了我们?是我们选择了我们从事的事业,还是事业选择了我们?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到了你心之向往那个状态,你是不是生活在你的激情之中,你是不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你现在做的、沉浸其中的就是你的梦想。我觉得你一定知道,因为在那里,你就会像鱼进入水一样自由、轻松、洒脱。一切都是那么的“应该”和“自然”。就像乔布斯说的:“命运似乎牵着我走上了这条路,但祸福相依,也许这样更好。”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呢?从2016年创业到现在,每一年我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是成长我不得而知,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我也没办法验证。但后来某一时刻,应该是在2021年某个周末,在读书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这种二元分立的观点才是阻碍我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与否、好与坏、多与少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件事情的“生灭”难道不是伴随着这对立的两面同时发生的吗?真是这样,那我们还纠结什么呢?为什么不能顺其自然?真正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去除那些禁锢我们思考藩篱的过程,就像毛姆打碎他的那些枷锁一样,我们应该很干脆地砸烂那些限制我们想象的牢笼。而什么是限制我们想象的牢笼呢?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其实就是从小到大我们从身边、从社会上一直不断学习的那些东西。用一个很简短的词语来描述就是“破我执”,这好像是一个佛门用语。想到这里,我放下书,直奔一个最近的书店,在那里,在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我找到了一本薄薄的书:《金刚经》。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中之第五百七十七卷。佛陀在“给孤独园”所说,人人各有三种佛性: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全部《金刚般若经》可以此三佛性概之矣。与其他佛经不同,《金刚经》中的佛陀是以人而非神的方式出现的。用人的视角、行为来诠释修心、成佛要义、般若智慧。这本薄薄的“书”,是我做笔记、写心得最多的“书”。每一句经文,我都会深刻地去理解,去感悟。“如金刚之能断。善本心净明,真慧随缘不变,能摧断一切烦恼,而不为一切所摧,是为金刚般若。此经所说,直指心体,乃斩绝妄缘、智慧到彼岸之法也。”
暂且放下佛教不说,我觉得《金刚经》最本体但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大家修心。修心就是静心:静中生觉,静中生悟。特别是对像你我一样在俗世中拼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诸相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如明镜当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自然清净。整本经文最核心的要义其实就是“无所住”,也就是“破我执”。
“破我执”,这就是成长的法门,成长的秘诀。兰德说过:“只有当你开始蔑视自己——对你那无限渺小的自我感到蔑视的时候,你才会得到真正宽广的无私,你的精神才会和巨大的人类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当你学会完全否定自我的时候,只有学会把那些微不足道的多愁善感当成消遣——只有那样,你才会得到我一直希望你拥有的伟大。”。“破我执”就是容纳一切,就是倾听,就是完全包容周围的人和事,其实就是这些,就是这些话每一天、反反复复地告知我们,但在现实中,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任由自己的情绪主导、失控,每天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不可自拔。所谓尘世,不是我们周围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
03 顺势而为,以“心力”撬动“势能”
阅读进度:43%
我记得在2019年的时候,为了融资,我见了非常多的投资人。我不停地跟他们聊工业软件,聊CAE(模拟仿真)软件。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行业重不重要、体量有多大、这到底是个什么?能做什么?我不停地解释其“内涵”,但我觉得我没有说服任何人。在2020年的时候,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忽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发现从国家角度来看,这是个很重要的所谓“卡脖子”技术,是国家亟需的,不得不做。在我们落实了一些投资,直到2021年年底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点:所有重要行业发展其实都是在外部环境,也即所谓大“势”的推动下往前走的。这个所谓的“势”,我们可以理解为“市场需求”产生的张力。这里,“市场需求”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它可以是所谓“自由市场”的需求,也可以是“国家战略”的需求。没有这个“势”,其实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不管在表面上看它多有说服力。就像是你在太空,重力加速度为零,你怎么折腾都不会行动半步一样。
“顺势而为”,这个词在我刚开始看到的时候非常讨厌,我觉得它有点被动、消极。但慢慢地,我逐渐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但只是“顺势”就可以吗?或者更重要的,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势”以及它什么时候来?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你必须得“准备好”。在这个所谓“势”来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知道(大概率不知道),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那很可能的情况就是你错过了这个机遇。所以看待创业,我觉得决定其初期成功最重要的是“势”和“力(准备的努力)”必须匹配起来,如果真要算一个重要性,那我觉得2/8原则依然成立(“力”20%,“势”80%),其实从现实来看,我觉得可能更准确的是“力”5%,“势”95%,最核心的问题一直都是:你能不能用那5%的“力”去撬动那个隐藏在背后的起95%决定作用的“势”。
创业8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我们足够用心,足够专注,发自内心、完全绝对地相信我们所做之事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深刻的价值,然后持之以恒,不断坚持,那么你就会用你最强大的“心力”撬动那个隐藏在宇宙中的“势能”,你也必将会迎来那个光芒璀璨的时刻,就像毛姆用10年自律赢得智慧女神的青睐一样。这不是昙花一现的闪耀,而是持续光热的倾泻。
在国外学习、工作几年,我学到的最关键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句话,也是在做课题初期我的老师给我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在心里,可以说是铭记在心。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之后做事、做人的风格。我记得当时是做一个实验,我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需要去问他,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有一点学生气息,想什么事都寻求帮助,寻求答案。我问了他之后,他停顿了一会儿,然后跟我说:“Just figure it out,and get it done. That’s it.”我当时有点气愤,觉得作为一个导师,什么主意都不出,让我自己想,太不负责任了。但是我坐在自己座位上反复琢磨,我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你应该做的吗?这不就是你应该做到的吗?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他给你答案,那要你干嘛?从那个时刻起,所有的事情,只要是我应该做的,我都会把它做到极致:从开始接洽到最后交付,我完全凭自己全部做好、“搞定”。在接下来好多年,在所有事后我能获得的评价都是“干得好、漂亮!”。我觉得那个时刻就是我彻底蜕变之时,直到现在,所有的事情,不管有多难,看起来多么地不可能,貌似到最后我都能“搞定”。我非常感谢我那位老师,我觉得是那句话彻底地改变了我。我也会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团队:如果这是你的责任,是你应做之事,那就调动所有你能汇集的资源,“琢磨清楚,搞定它!把它做到极致”。
“郭总,到底工业软件应该怎么做?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这可能是我创业到现在听过包括我的朋友、投资人、新闻媒体、政府领导问的最多的问题。坦白地说我不知道。因为每一天,这个世界的情势都在变化,都在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局势、市场环境与几十年前大不相同,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想找到一个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我觉得是徒劳的。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初衷,深刻地相信自己做的事情能够给行业,给社会,甚至给世界带来价值,然后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仅此一点,我觉得就足够了。如果说这个世界真有成功的“妙药”或“法门”,那我觉得就是上面这一句话,仅此而已。很多人会说这太简单了,肯定不对,但我想说,真正能做到这句话所言指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寥寥无几。坚信一个出发点,彻底无私地追求,孜孜不倦,永远地坚持不懈。一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50年,50年不行就干到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着去干。重要的是永不放弃,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你做不到?有人能做到!
我常常说适创科技在20年内遵循四步走:
第一步:聚焦一个行业———压铸,深度挖掘技术、打造产品、不断商业落地直到市场大范围认可,我们用这个行业实现我们熟知的MVP(最小产品迭代)。
第二步:复制第一步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辐射到全铸造,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重力铸造、熔模铸造等等7~10个细分铸造行业领域。
第三步:复制铸造模式并辐射到整体材料加工领域,包括铸造、注塑、锻压、热处理、复合材料等5~7个大行业。
第四步:复制材料加工领域模式并辐射到全工业制造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水利等,实现广泛横向拓展。
我们整整用了7~8年时间实现了第一步,我觉得我们只需要2年时间就可以实现第二步,再用不到5年时间实现第三步,最终在适创科技20周年时实现整体四大步。这就是适创科技第一个基本盘的战略规划,简单明了,清晰专注,我们从材料加工领域开始,这个最传统,最不“高大上”,但却最是国民经济基础的,也是最亟需数字化提升的行业。我爸年轻的时候干的就是车工,用车床来车出最精密的零件,到了我这一代,我要用算法“车”出比我爸那个时代更为精密、更为复杂的“零件”,我要“车”出整个工业的未来!
我期待着那一天:适创科技服务的企业客户数量突破百万!
04 追逐智者
阅读进度:63%
记得是在沈阳机场开始读伯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飞往北京的路上,我不断地沉浸在这本书的那种博大的“自然之美”中。我尤其喜欢飞行员独自驾驶飞机在夜空中的那种寂寥的感觉。一切都在手中操控,而好像又一切都不受控的那种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感觉非常地吸引人。
“飞行,不过是短暂的逃离,逃离来自大地的禁锢。”
“无论发生什么,非洲就这样躺在他们面前,一如既往,像个伟大、睿智、沉睡的巨人,丝毫不被帝国列强此起彼伏的吵闹干扰。”
“我学会了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今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会更好:因为它们已经消亡。过去岁月看起来安全无害,能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看来叫人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是啊,未来那种“藏在迷雾之中”最不确定的东西才是最大的确定,拥抱不确定、驾驭不确定才是勇敢、伟大生存的标志。
第一次打开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在公司的会议室,这种书具有像黑洞一样的吸引力,翻开第一页就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我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精神三变。
“所谓超人就是站在与有教养,并且力主平等的俗物相反立场的人。”
“那就是超人,就是刺穿乌云的雷电。”
“千万不要舍弃你灵魂中的英雄!并且使你的最高希望永远保持神圣。”
“你是不是一种崭新的力量和权威,是不是第一动因或自转之轮?你能迫使星球围绕你而旋转吗?”
“是的,我还有一个任何东西都无法伤害、任何巨石都无法将它击碎的珍藏。那就是我的意志。它已默默地伴随我历经许多岁月而丝毫未曾改变。”
“追求,这是具有狮子般意志的人的快乐!那半途倦怠的人只好任由意志的摆布,而被一波波的浪潮推来推去。”
“真正刚强的人虽也知道恐惧,却会克服它,他总是傲然望着深渊。凡事以鹰眼望渊、以鹰爪攫渊的人必有勇气。”
“你们这高等的人最遗憾的事,就是你们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舞到忘我的境界!失败又有什么关系!”
从那一刻起,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就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你是不是第一动因或自转之轮?你有没有狮子般刚强的意志?你敢不敢以鹰眼望渊?你能不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舞到忘我的境界?”
打开《维特根斯坦传》,细细阅读我最喜欢的哲学家的一生,不禁怆然。“天才之为责任”,多么精确的一句话来概述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多么深刻的一句话来描述所有人类最羡慕和钦佩的能力。他那种不留情面的诚实,真之寻求者,强势、不妥协、支配性的个性不知道激怒了多少人,但也炽热地吸引了更多喜欢他的人。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说实话?”
“一个人应当诚实,真实于自己是不容违背的责任。”
“要么做出真正伟大的工作,要么其实什么都没做,没有中间状态。”
“能说出的东西能清楚地说出;不能说的东西必须对之保持沉默。”
“每当我在长久的挣扎之后鼓起勇气做某事时,总是在事后感到自由得多、快乐得多。”
最大的天才意味着最大的责任,最大的自由也意味着最大的负重。学习维特根斯坦,学习他那种“力求爆发开来的野性生命。”。在我生命终结之时,我真诚地希望我也能说出:“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05 拥抱AI,拥抱未来
阅读进度:74%
“志鹏,你怎么看AI?你觉得AI会替换人类已有的工作吗?你们做AI吗?”从去年起,这几个问题就不断地在我耳边回荡,问我的人大部分是我认识的好朋友,也都是在各种机关、企事业、外企等单位工作且有一定资历的人。他们问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出于恐惧和担忧,因为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些信息绝大部分的目的并不是澄清技术本身的价值,而是力图制造恐惧。我觉得他们达到目的了。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纷云变幻中极速地发展,AI奇点(或许)已经到来,以后每一年AI的发展和积累都会是之前所有时间的总和甚至更多。很多人觉得AI不重要,在很多层面上和人类相比还是差距很大。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了,AI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越以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像海啸盖过波浪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轮不上人类抵触AI了,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拥抱AI,在有限的过渡期(大概是3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能用好AI,不管是我们日常生活也好,我们的工作也罢,用好AI可能代表着你将来是不是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卡牌”或通行证。
在“永不停歇的时钟”这本书中,我们学习到从中世纪(也许更早)开始,人类就在不停地发明“机器”,用来替代自己世界中的物,比如机器鸭、机器狗或者可以吹笛子的雕塑,在工业革命时代,我们发明蒸汽机产生动力,用引申出来的各种机械来做我们每天重复的生产行为,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我们用编程的方式,实现那个操作机器的控制系统,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不断地升级AI算法。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将AI付诸实践,让这个算法对人类生活本身产生影响。难道大家没有发现,其实从很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索和发明那个能够替代这个世界,替代我们的“机器”吗?机器鸭、蒸汽机、网络不都是吗?AI仅仅只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所谓最“高等”的算法或技术而已。我们发明这些我们的替代物,也许是人类文明或者说智人演化最本质的诉求,其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摆脱基因对我们的束缚。如果你看过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你就会更明白这个想法的深意了:我们以及所有的生物都只是DNA这种复制体的容器而已,我们生存的最大生物价值是最广泛地存续基因。如果在我们的“意识”能力下,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受制于已存DNA束缚的“机器”,而这个机器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智慧”,那岂不是就让我们可以摆脱DNA束缚并让智人文明永恒传播下去了吗?从这个角度讲,从AI出现,到AI产生智慧到最后超越人类,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宿命”。那我们就不可改变这个“宿命”吗?当然可以改变,不可避免不代表不可控,一切的技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我相信在未来,在AI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文明会出现全新的演化模式。而我相信那个模式一定是绚丽多彩的!
适创科技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发针对工业设计的AI技术了,那个时候我们管它叫智能设计,其核心理念就是简化设计师的重复工作,用整个算法流程来提高设计效率。用算法的口吻说出来就是:用优化算法调度CAE计算引擎,实现虚拟物理(AP)和人工智能(AI)的融合。因为毕竟,在工业中,所谓的设计其实就是算法的呈现,不管这个算法是人具备的经验还是软件具备的能力。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我们和国内的一些大型的汽车主机厂一起通力合作,朝着以“智能设计”为核心的工业数字化之路勇敢地冲锋,我们的目标简单而清晰:给机器安装一个大脑,让机器自决策,实现全流程的工艺设计和自反馈调控。这条路充满了荆棘,有很多核心技术需要突破,但是这几年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曙光,我坚信我们必将会是那第一个把真正“工艺”智慧赋予机器的团队。
在工业里,智能设计不需要大模型,而是需要那种非常给力的“代理模型”,在每一个细分垂直行业,都需要一个超强的“代理模型”:它就是那个领域的超级专家。你可以把它当作类似Siri的专家来问答,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知识库,你也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机器上实现自决策生产。这个“它”就是未来所谓智慧工厂的操作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数字人,他可以协助人类实现最佳的生产实践,让那个领域的物质产品最大化、最优化。可以想像,如果你拥有所有细分工业领域的“代理模型”,那实际上你也将拥有整个工业,因为你拥有重构工业的所有知识和智慧,这些数字人的联合体,或最终代表其实就是一个所谓”大“模型,我称之为工业超级用户(Super User)。
在未来几年,考验AI发展的我觉得不是算力,而是数据,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如何能获得大量的“正向”(设计)数据其实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数据,不是那种简简单单的某种生产工序的记录,不是某个零件的尺寸和定位,更不是所谓整体生产现场的数据显示,而是那种全息的四维立体数据:生产全过程立体三维数据流,除了所有生产信息以外,更重要的是生产过程物理场数据流。构建这种数据不仅仅需要现场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更重要的反而是人工物理也即AP数据,也就是针对整体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场(流动、温度、应力变形、声学、微观组织、性能、寿命预测等等)数据,这些数据绝大部分我们无法直接从生产现场获得,我们需要用CAE计算引擎才能获得。获得的数据量会远远超过我们现在能够想象和感知的(可以类比把整个自然界数据化)。所以,最终的竞争力就聚焦在谁能以最准确、最稳定和最快速的方式产出AP数据,仅此而已。我相信,从这个角度理解,适创科技已经走在了前面。
06 结语
阅读进度:93%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我已经读了很多遍了,每次看乔布斯的创业经历,我都能有新的收获。看这种书就像是给自己充电一样,能获得那种纯粹的、纯洁的和能让你积极向上、取之不尽的力量。他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早已铭刻在我心中:
“创业的目标一定不能是赚钱,而应该是创造出你相信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基业稳固、长盛不衰的公司。”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纷乱之中酝酿着伟大。”
“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热情,就可以扭转现实、创造未来。”
“预测未来的最佳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就不能沉溺于过往,无论以前你是谁,你做过什么,你都必须欣然接受,淡然放手,然后毅然决然地轻装前行。”
“对乔布斯来说,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时不时地掷骰子,把公司的前途押注在一些新的想法或技术上。”
“永远不要害怕吞食自己的既有业务”。所有这些追求凝聚成了他那强力而复杂的现实扭曲场,它融合了“魅力超凡的言辞,不屈不挠的意志力量,还有为达成一己之目标而让任何现实屈从的强烈愿望。”
最后,我还是引用乔布斯的演讲来自勉:
“我们坚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制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我们持续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
我们坚信,我们需要拥有和控制产品背后的主要技术,并且只进入那些我们能够做出重大贡献的市场。
我们坚信,我们需要对数以千计的项目说不,这样才能专注于对我们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
我们高度重视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是我们能够在创新方面独树一帜的原因。
我真心觉得,公司的所有团队都致力于追求卓越,而且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敢于承认错误,勇于做出改变。
我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哪种岗位上,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公司的每个角落,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一如既往地强劲发展。”
作者介绍
郭志鹏,适创科技创始人兼CEO,毕业于清华大学(本、博),牛津大学、英国皇家学会研究会员,长期从事数字化工业方面的研究,包括高性能算法、高能X射线检测、图像处理以及相关工业领域的材料和核心工艺开发等,立志创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化CAE软件,摆脱国际垄断,提升和振兴民族工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