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适创科技成立8周年之际,5月31日周五晚18:00,我们组织了一场从未有过的直播,适创科技创始人郭志鹏现身直播间,与所有关心我们的客户和朋友们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对话,中铸科技COO刘志国倾情主持,同时邀请了适创科技仿真产品总监李忠林和工程服务总监薛鹏基来到现场,对话创始人,回答了许多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直播长达176分钟,交流话题从适创的创建历程,行业观点,到软件规划,服务理念,再到拓展路线,未来布局,大家关心的问题无一不聊。我们记录了部分精彩的对话片段,一起来看看吧!
请郭老师介绍一下自己,以及创立适创科技的历程。
郭志鹏:我叫郭志鹏,是适创科技的创始人,我是2000年清华的本科,2009年博士毕业之后,我就去了英国,后来又去了美国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高性能算法,X射线等,如果大家看我们的产品的话,就会发现我们有X射线检测类的软件产品,所以这跟我的研究经历有关;后来我回到了清华当老师,带了一些学生,但是总觉得应该做一点实事,所以我在2020年之后就全职出来跟适创科技一起做到现在,这大概是我一个比较简短的介绍。
每段经历中都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每一段历史的发生才会造就适创科技的现在。
郭志鹏:在我读书的时候,大概在读博士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叫有限元分析,我印象特别深刻,那门课的老师在用一个国外软件叫Ansys,当时我们用的几乎是所有的软件都是国外的,因为我本身对数字算法对应用数学特别感兴趣,我就查了一下,CAE、CAD软件几乎全部都是国外的,我当时就问我们老师:为什么咱们中国没有这种软件?恰巧我当时所在的清华的小组,在做一款自主的CAE软件,这个属于研究性为主,当时的研发主力是我们这些清华的学生,做了很多年,我们也解决了很多的工程问题,但是一直都没有一个真正商业化的产品落地,所以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做这么一个软件,帮助我们的企业提升他们的价值,因为我知道这种软件非常贵,所以当时我就觉得我一定要以商业化的方式来干这个事情,但那时候我比较年轻,二十几岁,我觉得我可能干不成,那个时候你去拉投资,或者是跟别人去说这个故事,没有人会相信你。后来我就出了国,去做博士后,做研究。若干年回来之后在清华,我突然意识到我觉得我应该开始做这个事情了,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触发点,没有一个好的时机,任何一件事情你去做的话,它总是需要一个触发点,就像卤水点豆腐,需要一个卤水,把它往进去放一下,那一片豆腐才能出来。2016年我的朋友王中伟问我有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干,当时我一下子就觉得这就是那个时刻,所以我说我们应该干CAE软件,第一,这是国家需要,第二,这是我的兴趣,我肯定能干好。于是我们俩人,加上一个做软件架构的同事,我们三个人在清华科技园的小屋子里就开始了。
为什么张伟博士和忠林博士等核心人员都是公司成立后才加入的,而不是有了这些人才才成立公司?
郭志鹏:还是那个道理,我是一个卤水,我得先点一下,搭一个台子,如果没有这个台子的话是很难吸引人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公司刚创立时,我们要招CAE算法工程师,我在一些 APP上去招人,结果搜了半天,就没有CAE算法工程师这个职位。你可能想象不到,整个APP上都没有这个岗位,就证明当时中国的土壤是什么样,而且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多少家公司在招这些人,他就没有这需求,所以我说我要先搭一个台子,有了岗位需求,这些人才他们才会来。
如何把一个CAE算法模型变成商业化的软件产品,这个难点在哪里?
郭志鹏:首先技术你肯定得有,如果你没有技术的话,这个游戏你玩不下去。但是技术很难变成产品,这就是我们高校原来做的时候存在的一个问题。你没有把你的核心技术真正的变成可以落地的产品,这个过程最难的就是你能不能跟你的客户形成迭代,产品需要跟客户一起来迭代,你能不能把客户融合在你迭代的循环里,能不能跟客户深度绑定,这一点其实非常的关键。但这个过程确实会比较难,因为首先如果你产品不好的话,你怎么让你的客户去用对不对?他如果愿意用又愿意跟你迭代,这个就非常的难得了。
现在的智铸超云有开发的免费社区版,那么适创如何应对一直免费试用?
郭志鹏:没关系,我欢迎大家多用,因为我们现在的目的是让客户多用,从SaaS软件的角度来讲,我们无法杜绝这种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影响产品的售卖,因为我们对于付费客户是有保障的,付费客户的使用体验肯定会优于免费版。
适创科技的商业模式如何形成闭环,在开放免费版的情况下公司如何达到盈亏平衡进而实现盈利?
郭志鹏:这也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因为从创业到现在也有8年了,前5年我们在做算法,做产品,后3年我们都在做推广,在做商业化落地。我觉得只针对压铸一个APP的话,短时间支撑我们公司还是比较难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我们真正的付费客户大概不到1000家,其中KA客户大概是100多家,包括汽车主机厂、T1T2供应商,以及大型压铸厂。我的心理目标是我们早期的大客户达到2000家,所以还有20倍的差距,现在大概就做了个种子客户。做到2000家就可以支撑我们公司,一点问题都没有,就能够让我们达到商业上的平衡,而这只是一个APP,只是面向压铸行业,我的梦想,我想做的事,不光是这一个,咱们后面可以再谈的。
现在压铸行业中,用智铸超云的客户中,是模具厂更多吗?
郭志鹏:现在反而用的比较多的是压铸厂,特别有意思。像我们这种软件做的是模流分析,逻辑上应该是模具厂用的更多,模具厂是典型用户,但实际结果是压铸厂反而更多。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我认为是跟公司体量有关系的,模具厂的体量一般会小于压铸厂,当工厂的整体规模不那么大,年销售额相对比较低的时候,客户很难去考虑用这种设计端的仿真软件,因为其实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压铸厂不一样,它很多的体量比较大了,比如到了几个亿或十几亿的量级,公司就肯定要用这种软件了,而且很多压铸厂现在要用这种模拟分析报告来去拿订单。
软件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郭志鹏:数据安全的问题在于信任度。很多国外的机构,例如美国的NASA数据就放在AWS上,它是公有云,当然你可以物理隔离,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基础本质是信任度的问题。事实上公有云的数据安全是最安全的,我可以把话放在这,因为所有的公有云,包括阿里云、华为云等,它们有无数种加密的方式来保护数据,级别是非常高的,最差的情况下,比如黑客获得了系统的数据,也会混淆,很难去反编译,而对于私有云或者单机版,你相信我,如果有人要窃取数据是很容易的,甚至都不用拿U盘拷贝,人就站在旁边就能把数据窃取下来。所以我们怎么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各种安全的手段来加强,我们云上面所有的数据,我们内部的员工包括我在内都不能去获取到,我们是有严格的加密的方式的;其次就是跟客户不断的交流,不断提升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
最早期的客户有哪些渊源,2021年开始推广以后有哪些重要客户,对适创的走向起到重要影响
郭志鹏:首先我说一下最早期的客户,这是非常难得的,我非常感谢就是大连亚明,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第一版软件是很烂的,现在如果回去看的话,那就不是个能用的东西,但是当时亚明的方博士就坚持让他的工程师来用,甚至当时他们给国外的一家主机厂交付时就用的我们软件做,那时软件的功能很不健全,但亚明帮我们抗住了很多客户的质疑,他们的工程师给我们提了非常多的建议,如果没有他们早期的参与,我们很难这么快就做到现在这个状态。另一个就是宁波的隆源,2020年左右,当时我们要来宁波发展,当时隆源的林总向政府推荐了我们,帮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所以我也非常感激他,是适创早期对我们非常认可的一个客户。而到了后期的话,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客户我想说两个,一个是极氪,还有一个是长安,这两家都是整车厂,跟我们一起做了一些非常创新的技术,比如智能工艺大脑,让机器自决策的智慧工厂,这个我个人认为是对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认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愿意想跟我们合作,把这个技术做到极致,做到真正的智慧工厂。
去年适创在宁波举办了第一届“适创杯”模具设计大赛,在整个行业形成非常好的反响和传播,策划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郭志鹏:我觉得举办这次大赛是给行业做了一件事情,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跟行业去探讨模具设计的未来,以及模拟软件、设计端软件如何能更好地用在研发设计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去同台竞技,因为原来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琢磨,也不知道好不好,现在我们PK一把,同一个考题,看看别人做的如何,这样等于把我们做软件的厂商,用软件的企业,以及行业聚集起来,一起来把这个事情做好,把我们整个中国的产业引领起来,这是一个我特别愿意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每天沉浸在自嗨的状态,我们得为产业真正的做一些事情,而当你为产业真正在做事的时候,更多的人会关注到你,你的产品也会被更多人去使用,我觉得它是一个双赢或者三赢的这么一个状态。而且我发现如果你以非常无私的状态,没有任何私心的状态去做事的话,其实挺容易成功的,哪怕是第一次,因为你没有把自己圈在一个固定的思维里面。
对于走向国际市场有哪些规划?
郭志鹏:做国际市场我们的思路可能偏传统,因为我们是个SaaS软件,更倾向与当地的代理商合作,从东南亚、印度等地区起步,再向欧洲(例如德国、英国、法国)扩展,北美可能我们会放到后面。
在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中,有哪些重点投入和战略目标?
郭志鹏:适创科技的战略是三步走。
第一步,把压铸这个行业垂直领域做透,包括CAE和智能设计软件。
第二步,做全铸造,因为我是铸造出身的,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低压铸造,重力铸造,熔模铸造等7-10个APP。今年我们智铸超云上就会逐渐开放这些工艺模块的公测,明年我们会把全铸造做成熟。
第三步就是材料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等大概6、7个方向。所以我希望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适创科技有20-30个APP,可以为整个热加工领域去服务。其实就是把在压铸行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往更多的板块去复制,这是我们的战略方向,而且有了压铸的成功经验作为范本,其他领域的拓展会比压铸要快得多,因为我们要先把基础架构、算法等等全部开发出来,但是其他领域要投入的就比较少了。
在半固态铝压铸领域的进展如何?
郭志鹏:半固态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开发了,而且我们是跟国内的一家上市公司联合在开发,产品现在已经接近成熟的状态了,预计今年或明年就会把软件推出来。它可以充分模拟高固相半固态的状态,因为它不是流动流体,这种计算还是比较难的,但这个技术我们已经攻克了。
双冲头/多冲头压铸的前景和研发规划?
李忠林:现在一体化压铸的产品越来越大,单冲头在成型质量和效率上肯定是有限的,那用双冲头或多冲头就一定是一个趋势,这个是有前景的,但是它对压机包括各种设备和技术的配合是要求非常高的,我不知道这个技术从整个的性价比来讲有多好,但是你从完全技术层面来讲的话,或者说从我们模拟仿真的角度来说,它是可行的,我们软件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欢迎压铸界的厂商们一起加入研发的队伍,把市场给做大做好。
适创科技采用的是有限差分法吗?
李忠林:我要稍微修正一下,我们用的其实不叫有限差分,我们的流动、温度和应力模块,其实都不算是有限差分方法,像流动算法,叫LBM算法,它的网格有点接近于有限差分的这种形式,但是它本质上从算法上说不是有限差分方法,包括温度,其实本质上更接近有限体积,我们的应力变形模块更是采用了有限元,所以我们三个模块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因为是我们同一个团队开发,在内部做了很强的耦合,所以能大幅提高我们的计算精度。
试用版本对电脑配置有要求吗?
李忠林:一般其实像比较老的P2000这种就够用了,但如果你的电脑 GPU好一点的话,可能使用我们的3D模块会更流畅一点,比如像3090,甚至4090这种,使用感会更好一点。
您怎么看待GPU在仿真领域的应用?
郭志鹏:GPU还是很有用的,对加速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未来我们在GPU这一块,包括公有云GPU会做一些投入,如果客户能承担GPU的成本的话,因为GPU肯定会快非常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步,而且我们内部测试用GPU不管算凝固还是算流动,我们在加速效果其实非常高,几乎是数量级的加速,而且我们其实从今年的预计今年年底至少有一个模块,1-2个模块,我们会上GPU的版本,当然成本的问题,还有我们的收费问题,可能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锌合金的模流分析相对铝合金来说是不是没那么重要?
李忠林: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用户就是锌合金的用户,相信这位用户提出来这个问题,也是因为在传统的压铸模拟仿真领域里,锌合金厂商做模流分析的应该是少数,因为锌合金的零件小,壁又薄,要满足它的仿真精度的话,一般要求最细的地方要三层网格,所以会导致它的网格量非常的大,但是我们智铸超云在计算锌合金方面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我们能够支持大规模网格的高效计算,而且比较好的是,智铸超云会在今年三季度推出一个可以说是专门面向锌合金的模块,我们叫热室压铸模块,就是针对锌合金这种零件的,我们会在算法上做很多改进,可能常用我们软件的用户会发现我们的凝固网格是多层的,而流动网格还是单层的,那我们会首先在锌合金热室压铸这个方向上,会尝试用一下流动的多层网格,使用方式可能跟传统的冷室有一点差别。目前我们内部测试的效果还不错,对计算精度跟计算效率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我们计划是三季度上线,但是我们会在内部测试先打磨这个模块,会把冷室跟热室区分开来的,包括刚刚郭总也提到,高固相半固态的模块也会分,也就是说我们的高压模块会分成三个板块,冷室压铸、热室压铸,以及高固相半固态。
AI在模温智能控制上的应用?
薛鹏基:关于适创科技在AI模温智能控制上的进展,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压铸是热加工,那么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温度,如果能控制好温度,你就可以至少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传统压铸中对这个因素不是那么重视,因为有一个大的前提条件——设备能力是足够的,且工艺窗口也足够宽。以前我们说温度的问题主要是要降温,或者做调控,精度不高好像也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工艺窗口宽的时候精度范围宽一些也可以。
但是到了一体化压铸这种工艺窗口相对窄,要求比较高的产品上,它流程长,模具大,模具大了温度自然就难控制了。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叫智能模温控制的产品,是作为我们智能压铸岛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板块,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今年7月份的压铸展中,我会在适创展位的现场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享,介绍我们的技术路线,技术板块,采用的方案,以及取得的成绩)。现在一体化压铸已经非常大了,也有了比较好的硬件基础,最典型的是它有红外设备去拍摄温度,还有大量的模温机,水温机,点冷机来控制温度。但是现在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红外只能去拍或者去监控,模温机也只是能控制,它俩之间是断的,各自为政,各干各的,红外报个警,这边模温机和水温机还得需要通过有经验的工艺人员,或者是说技术人员去调控,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寻找可能性,然后大家经过比较长的摸索时间,摸索到一个相对合适的窗口。但现在每个模具上面大概有300吨水或者是更多,高温的、低温的、点冷等等,然后综合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东西已经复杂到不可能靠人干这个事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创就引入了AI技术,我们用CAE加AI的方法来给客户一个控制的思路,红外给出一个反馈,AI进行计算,郭老师也提到过叫代理模型的计算,秒级的计算,然后给一个反馈控制到模型机,模型机就直接反馈管道的温度、流量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控制模具的温度。
现在国内至少有8台设备在用我们这个智能模温控制系统,如果这8台设备运行得好,我们会在下半年进行大力推广,因为对我们来说这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能够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价值,比如说升温时间的节约,试模件数量的减少等等非常直接的成本控制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个非常直接的价值——生产的稳定性,现在为什么一体化压铸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用的还是不是那么多,或者产能不是那么足,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控制不住,为什么成本控制不住,就是总在停机,那个设备太复杂了,不能连续生产,而当生产稳定时,停机就会减少,效率高了,连续性够了,整个一体化压铸的成本就会下来。
适创科技有哪些培训课程?
薛鹏基:2022年开始我们推出了初级仿真课程和中级仿真课程,后来我们确实意识到设计是行业内从业者相对薄弱的领域,那么针对这个,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模具设计类课程和一个高级仿真课程,大概会在今年的7月和9月份推出,还是采用之前线上训练营的模式。客观说我们的线上训练营模式是成功的,现在全行业至少有近三千人参加过我们的培训。
计算效率从十亿级变到一亿级这个方法提升的有效性怎么样?
郭志鹏:这应该是网格的问题,也就是多层局部加密网格,我举个例子,比如咱们一个压铸模具是2米×2米,按照一毫米来剖网格的话,那就是非常大的一个量,那是天量网格,但是逻辑上来讲,模具包括模框那个位置,你没必要剖那么细,一厘米也可以的,所以用多层局部加密的话,我们可以把网格量缩小到原来的1/1000,这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保证特别关键的位置网络很细的情况下,其他的地方可以略粗一些,所以可以减少计算量,有一些软件它为了减少网格量,使用的是长方体网格,但我们并不推荐这么干,其实这种是时代带来的问题,在计算机比较落后的时候,硬件能力只能这样,要不然就算不了,从这点来说,我们从来都是很感谢那些前辈们的,人家在80年代到90年代做出这样精妙的软件是非常厉害的,那会儿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很多技术是没办法的。
如何看待CAE和后续优化工作的关系?
薛鹏基:很多人把优化或者是改善等同于CAE,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们其实是两个事情,举一个例子,比如最典型的,你去医院去看病,医院用机器给你拍了个CT,给你一个结果,但是怎么看这个结果呢,得医生去看,医生来根据所有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诊断。
奖品说明
直播间抽奖环节和评论区中奖的朋友,将在15个工作日内收到由适创科技定制的八周年礼品一份,详细进展请联系客服了解。
长按关注
了解更多
智铸超云
微信号 : Supreium_ares
模流分析云平台
适创科讯
微信号 : Supreium_CHN
分享前沿技术 交流行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