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矿山生态正在“蝶变”

企业   2024-09-10 23:40   陕西  
初秋时节,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灰窑沟生态公园苍翠黛青扑面而来;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占地65亩的2个煤矸石山进行二次“变身”后,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东方白鹳在此筑巢繁衍;柠条塔矿业公司南翼生态产业示范园区198.2亩蔬菜大棚迎来大丰收,往昔漫天黄沙的沉陷区成了西红柿、辣椒、香瓜等20余种果蔬生态采摘观光园……
近年来,陕煤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治理75万亩采煤沉陷区,开展470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及相关工作,在绿水青山间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答卷。
构建矿区生态治理体系
陕煤集团立足各矿区禀赋,多措并举构建生态治理体系,加速矿山生态治理进程。
为有效解决采空区地面耕地塌陷等问题,2022年以来,彬长矿业公司胡家河矿联合彬州市相关单位,在义门镇豆家湾社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
两年来,在政企双方密切配合下,胡家河矿完成4400余亩土地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面积1000余亩。经过治理,豆家湾社区农耕土地初步形成“田块规则化、道路网络化”的格局,形成稳定性强、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农户年增收160万元。
近五年来,陕煤集团各矿区形成“整体搬迁+小流域治理+生态旅游”“土地流转+生态农业+经济林业”“农户合作+休闲旅游+生态农林业”“专业公司+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4种生态治理模式。
柠条塔矿业公司绿色田园综合体工程占地面积2163.7亩,采煤沉陷区缓坡变成梯田种植区,原始林地变成经济果林区,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年固碳能力达3000吨;张家峁矿业公司在采煤沉陷区修建现代化农业大棚及养殖场,形成绿色发展旅游区、锦绣农业生产区、田园生态林业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空间布局;红柳林矿业公司在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基础上,打造立体式生态示范园、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馆、矿山生态景观带、北翼草原旅游、南翼采摘休闲、河谷极限运动、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革命文化多点衔接的空间布局。
开展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公司地处黄河沿岸的榆神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赋煤条件得天独厚,但生态环境脆弱。
立足矿区现状,曹家滩矿业公司本着“就近利用、生态优先、多方兼顾”的原则,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一方面,强化生态补水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林田草灌溉水源,同步推进科技在生产中的深层次应用,使矿井疏干水深度处理后达到生态治理、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植被覆盖度从前期的不足10%提高到50%以上,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应用技术手段实现精细生产,通过红土垫层缺失区隔水层再造,解决生态水资源破坏问题,最大限度减小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有效保障表层土地复垦、植被修复。
另外,陕煤集团陕北片区千万吨级矿井集群开展了多项技术研究。红柳林矿业公司强化植物固碳和采空区一氧化碳吸储关键技术研究,推进采煤沉陷区裂缝治理与植被恢复工程;柠条塔矿业公司开展海绵土壤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陕北煤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生态重建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研究;张家峁矿业公司研发千万吨矿井“智能+”生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系统,开展煤炭沉陷区治理技术研究;小保当矿业公司实施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验项目、塞上森林城生态修复项目等。
推动“数字生态”体系建设
为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陕煤集团全力推进“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和修复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从部署监测点位,安装地表形变、水土环境质量等监测设备,到实现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数据链“省、市、县、煤矿企业”四级平台贯通,2021年底,陕煤集团36对生产矿井上线运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截至目前,设置监测点1300余个,监测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传统人工取样、踏勘等到全天候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实时自动监测、智能分析的跨越。
陕煤集团上线运行的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融合空天地立体动态监测网络,实现了空间生态修复保护项目数据实时动态采集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实时监测地表形变、地面采空区沉陷等地理环境变化,提升了矿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生态治理信息化水平。
通过综合施策、管理技术“两手抓”等,陕煤集团坚持推动矿区生态与碳汇减排协同发展,建成绿色矿井27对,在黄陵、澄合、韩城、陕北、榆北5家矿业公司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

作者:梅方义 汪琳

来源:中国煤炭报9月10日一版 原标题《陕煤集团矿山生态正在“蝶变”》

建新煤化
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