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吴锡凡-摄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这种情感的写照。
“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立冬》
李白-唐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字里行间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诉。
“立冬”的夜里,笔墨已被冻住,懒得再写新诗,索性坐在火炉旁,温酒取暖。微醺之中,醉看庭院的姣姣月光,错以为是满地雪花。
这首“慵懒”的诗句里,洋洋洒洒的满是对“活在当下”的抒怀。笔墨冻住就不写,烈酒下肚,尽情欣赏这眼前景色,也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珍惜。
图片|吴锡凡-摄
《早冬》
白居易-唐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拓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这首诗里,作者毫不掩盖对于冬日的喜爱,一个“似春华”实为点睛之词,诗中处处洋溢的不是萧瑟,却是生机盎然的恬淡。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宋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浓墨重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个季节并非只有阴雨,并非只有灰色,他有着霜叶的红和菊花的黄,是一副丰收与庆祝的画卷。
一句“唯有黄花不负秋”,把此时比喻成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而“红叶”与“黄花”便是献礼和守护。
图片|吴锡凡-摄
《立冬即事二首》
仇远-宋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微微的细雨生了些许凉意,却还未到霜降之日,庭院里的树木开始凋零,半是绿色,半是黄色;憧憬着春色还有不多日就能到来,哪里的梅花盛开,飘来了丝丝的清香。
梅花在诗人眼中是圣洁的,也是坚韧的。严寒之中独自盛开,孤芳自赏。是给冬季增添了一种颜色。
冬日里虽有这种种的暖意,却相比于夏日更容易伤怀,不妨把这种情绪定义为“相对温暖中的寒意”。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们无法重现那个年代的画面,但想象深夜里的“千帐灯”一定是壮观的,帐外刮着风,飘着雪,将士们翻过山,越过水,在帐中依偎中,想到了家乡故土的温暖,怀着对家乡深深地眷恋难以成眠。
图片|吴锡凡-摄
大概冬日的怅然也来源于此。而此时,手里的热茶,头顶的暖灯,桌上的诗词,身边的朋友,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熨帖。
像是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在他们的文章里,看到了冬季的色彩,闻到了冬季的清香,与旧人一起怀念着故乡,更与古人一起热爱着生活。
在“天欲雪”的黄昏里,当思念良久的故人裹着一身寒意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不仅仅是友人,还有这小火炉和诗词里的温暖,足矣。
2024年11月6日第3945期,来源:三度,图片来源于吴锡凡摄影作品。@所有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客服微信手机 18906171289 。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