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这件“镇馆之宝”,很“开门”!

政务   2024-12-21 20:42   浙江  


几千年,不过麦子熟了几千次。

 

但历史留给我们的,远不止熟过一次又一次的麦子,和几千年的时间。

 

太湖烟波浩渺,看着百万年前长兴在浙江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看着长兴从史前时代,历经先秦、秦汉六朝,跨越隋唐宋元明清,走过民国,走到新时代,走到了每一个长兴人的面前。

 

文字流传数千年,留下可见可考的历史;沉默的文物则用自己千百年来不曾磨灭的身影,书写亘古的传说。


 

太湖博物馆二楼的长兴历史厅,是环太湖历史文化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1000多件珍贵文物,从6大版块向大家介绍长兴一百万年间的人文历史。

  

如果够细心,欣赏下来就不难发现,只有一件文物拥有单独的展厅——宋代青白瓷释迦摩尼佛像。在去年的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中,这尊佛像和南朝四凤提梁青铜匜入选,一起成为长兴县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如果再懂行一点,就能发现,除了有“单间”,也只有它所在的展柜,是用低反射玻璃制成,看文物不反光、看得更清楚。

  

 





幽暗的灯光下,细看整尊佛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坐于仰莲。佛像采用顶髻螺发,脸型圆润饱满,弯眉垂睑,双耳垂肩,面目慈祥端庄。身披袈裟,衣褶刻划精细,清晰可见。袈裟左肩前有结绳,左肩后有褡袢,腹部有绳形腰带。左手示降魔印,右手屈臂手心向前结说法印,佛指塑造清晰柔软。佛像采用白胎青白釉,釉色凝润,表面有微小气孔。座底无釉,有垫烧圈

“宋代青白瓷释迦摩尼佛像”,因此得名。





这尊佛像于2014年出土于泗安镇云峰村,当年为配合杭长高速公路延伸段建设,对云峰村一处古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根据发掘出土的墓志铭记载,该墓地为南宋韩杕墓的墓园,该墓园被若干明清至近现代墓葬和建筑叠压打破。而在墓园的北部,则局部打破了另一座墓葬的茔园。

  

长兴县博物馆文保部主任何炜回忆当年墓葬考古的细节:“当时就有村民跟我们反映,在这边看到有人挖墓。”

  

也就是说,该墓葬曾遭遇过盗墓,因此,当进入墓室后,面对明显被盗的现场,考古研究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该墓葬有2个墓室,其中靠东的墓室被确定放置的是周子美,靠西的墓室内挖开后,底部有石砖铺地,“就中间缺了一块。”何炜比划,“就是在这缺的一块砖的位置,我们发现了这尊佛像,首先看到了莲花瓣的底座,紧接着就清出了佛像。”

   

  

十年过去了,细节仍历历在目。“当一点一点把佛像表面的泥土清掉,露出佛像真容的时候,真的光肉眼看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随葬品。”

   

更令现场的工作人员庆幸的则是,虽然墓葬被盗,佛像却逃过一劫:“当时佛像距离最近的盗洞只有6、7厘米,真的只要再挖一铲子,可能佛像就被挖到了。”

   

冥冥之中,它逃过一劫,带给考古研究人员、带给世人,莫大震撼。

  

  

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该墓及茔园为北宋周子美墓,墓志铭上有“绍圣丁丑”(1097)纪年,为其身为龙图阁直学士的妹婿所撰。

   

整尊佛像右手中指尖和小指尖残缺,右耳饰有裂痕为烧成时缺陷,使用痕迹明显,且在周围并未发现其他碎片,因此,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供奉之物。

   

这种埋葬形式很特殊,在浙江考古、乃至中国考古界,宋代墓葬里出土佛像,这是第一例。长兴县博物馆原馆长梁奕建说,这尊佛像线条流畅,釉色通透,细节完整,“具有北宋湖田窑的明显特征,宋代青白瓷的工艺竟然到了这样的层面,这是很难想象的。”

  

这几乎改变了瓷器研究者们对青白瓷的认知,也丰富了考古界对宗教文化在墓葬考古领域的认知。同样,这尊佛像在当今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镇馆之宝”的称号,它当之无愧。









开门:在网络流行语中,“开门”用于形容一件器物的形制、工艺、锈色和包浆等属性,都与它所在的历史年份相匹配,一眼看过去就能相信它是精品。 



-END- 

大家都在看👇










成 功 入 选!
申苏浙皖双向封闭施工!

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记者 | 施 芳
编辑 | 马 颖
一审 | 计 楠
二审 | 王胜国

终审 | 周 勇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掌心长兴APP的“社区”版块,点击“我要发帖”分享您的(照片或短视频)。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长兴发布。

温馨提示

微信改了规则,不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推送。点亮“长兴发布”星标:☆,您就成为"长兴发布"的尊享用户啦。别忘了点“”和“在看”,小编能不能加鸡腿就靠大家了哦

长兴发布
权威发布长兴新闻信息和生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