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生猛轻盈,银幕好东西终于来了

体娱   2024-11-11 08:30   吉林  
“我为你去结扎了”……“什么叫为我呀,我又不睡你。”
“我都跟父权决裂了 我还能是loser?”
“你是我课间休息的十分钟”
“男人不是天生的 是后天塑造出来的”
“恋爱是两个人共同的决定 一个人叫倒贴”
“你会有勇气有动力去追求真正的自由”

这大胆生猛的语录,来自邵艺辉导演的新作《好东西》,11月22日即将上映。

作为《爱情神话》平行篇,《好东西》延续了邵艺辉导演先锋的风格与独特的腔调,片中有密集的关于各种当下我们真实讨论议题的轻松表达。

给人观感很灵很鲜,轻盈可爱,又犀利前卫。

在处理两性问题时,电影处处都是反套路反常规的小点子。

并且,对男性也称得上友好、包容。

是一瓶男女皆宜的快乐水。(以下涉及剧透,谨慎食用哈~)


01

无论多少种关系,

都可以「自定义」

《好东西》中有6位主要角色。

强势的单身妈妈王铁梅(宋佳 饰);邻居小叶(钟楚曦 饰),乐队主唱,一个被铁梅整顿的“恋爱脑”;铁梅女儿王茉莉(曾慕梅 饰),成熟体小孩姐,主打情绪稳定、语出惊人;小叶的乐队朋友小马(章宇 饰),也是茉莉的鼓手老师;铁梅前夫(赵又廷 饰),“女权表演艺术家”,还有一位“博爱”的精英男小胡(任彬 饰)。

形成了复杂的15种关系,3种非典型的两性关系样态。

对铁梅而言,前夫是过去式,但两人还能像毒舌家人一样相处,成为育友;铁梅和小马,则是恋人未满、绑定不深的情感关系;
小叶和小胡,是打了双引号的“爱情”关系,其实更多是小叶自己在投入和内耗,太缺爱的她把恋爱对象作为自我缺失的投射。
《好东西》中的两性关系,其实是很当代的亲密关系,有一种你我多多少少也经历过的情感体验。
片中还呈现了一种很新的“家庭”生态。
“育友”“课间十分钟”等调侃性词汇,就是对婚姻/两性关系赋予的新尺度和新边界。
比如前夫和小马“争宠”的饭桌戏,堪称两性反转。当小叶助推小马刻意脱上衣秀肌肉,大家跟花絮中宋佳的一样,直呼“没见过这样的戏啊”。男人间的“雄竞”,连扔垃圾都要battle,是全片最大笑点。
影片还呈现了很特别的女性友谊状态。
如果说铁梅的生活关键词是不去依附,竭力避免依赖任何男人。小叶的关键词则是“缺爱”,内心缺失的总需外界来填补。不论这份爱的补给,是来自小孩姐的陪伴,朋友铁梅的关爱,还是一个异性不走心的夸赞。
茉莉扮演了小叶的朋友,小叶偶尔当茉莉的妈,好友铁梅同时扮演了小叶的妈妈,三人在“母女乱炖”中互相治愈。铁梅重新养了一遍小叶,小叶也帮助铁梅卸下「全能女人」的枷锁。而小叶和铁梅,也仿佛朋友一般,引导茉莉确认了自己的兴趣和追求。
影片中互相慰藉、和谐互益的相处模式,拓宽了对各种亲密关系的狭窄定义,提供了新的自定义的关系可能。

02

“出走”之后的女人,
与女人“出走”后的男人  

很多电影尤其是女性题材,一般是女性在故事结局成长了或觉醒了。

《好东西》不是,her story的叙事起点便是觉醒之后。

它也没有像此前很多电影一样,将主旨放在女性为何选择出走上,而是放在女性出走之后的世界。
如果说「为何出走」的困境展演为「旧创伤」叙事,那么《好东西》则是关于「出走之后」的「新挑战」叙事。
觉醒后的女人和学习过性别议题的男人,会遇到什么新问题?尊重女性的男人,高喊女性主义的男人,女人就会喜欢他吗?没有雌竞的女性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如何教育小孩?
这或许是我们在电影中,第一次不那么沉重地直面这些问题。
因而《好东西》更关注当代独立女性怎么生活、怎么快乐、怎么挫败、怎么失落。
电影里没有刻意表达女性生存的困境,铁梅独自带娃时的艰辛,与小叶“当妈”时的手足无措恰巧形成很好的对比,铁梅经历了什么,交给观众自行想象。
对母女关系的呈现,也没有刻板化,没有大开大阖的戏剧性,无非就是孩子上学放学,居家画画,课外活动,写作文,吃饭聊天这些。
全片最喜欢的桥段是听声识物的声音蒙太奇,大家肯定在这里看哭了吧!
小叶带茉莉体验自己的调音/拟音工作,茉莉听了某种音效,去猜测这是什么声音。“暴雨……炒菜……”,然后电影开始了一段蒙太奇,把小孩听音猜音,与铁梅忙碌的工作、家务剪辑在一起。
这是我在电影里看过的,最有创意、最浪漫、最温柔的母女关系影像化表达。
这里也将当代女性的生活痛点——无法量化的家务日常、很难平衡的工作与生活,以孩子的视角举重若轻地带出来。
工作、挣钱、小孩、教育一系列问题,铁梅看似处理得头头是道,堪称全能女战士。但她实则不是。经历网暴后,她开始更诚实地直面自己——她不再恐弱。
最终,铁梅走出了「全能女强人」的压力。
这是对于社会中总是强调的完美女强人的一种解构。
同样,电影也关照走出「出人头地」压力的男性的迷茫时刻。
约定俗成的标准下,男人要出人头地,这种结构性问题也一直在压迫着男人。
总表演爱女的前夫,他看上去没什么事业成就,插科打诨地与铁梅维持着关系,做着网约车司机,又很识趣的支持小马与铁梅展开新生活。
“我真的对你很失望。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
前夫哥看似是在说小马,也感觉像在蛐蛐自己。
这或许也是对男人必须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女人强的叙事的一种解构。
所以邵艺辉说,女性主义在解放女人的同时也在解放男人。
电影中还有很多可贵的部分,是对其他现实问题的直面。
比如教育制度。片中对小学生学校教育的寥寥几笔,就讽刺意味拉满。
关于家庭背景,孩子们写作文都在内卷出国旅游经历。而那些按照父母/社会评价体系加入合唱团表演的孩子们,当他们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大人却都在低头玩手机。
再如子女教育。
孩子要做聚光灯下的「主角」,还是台下鼓掌的「观众」?
针对女儿茉莉发展兴趣的问题,我很喜欢电影的一个设计,就是儿童视角落笔。在大人的引导下,茉莉开始学习打架子鼓。首秀后,却发现自己也没那么喜欢当主角,她在作文中很平淡地说自己还是更喜欢当观众。
电影没有为了反叛而反叛,也没有被“女鼓手特别帅”这种反主流的认知所绑架,而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回归孩子的内心。这里收尾不落俗套,反而更加戳人。
追求愉快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发展,不限于女性或男性,成人或孩子。

婚姻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代际问题,世俗评判问题等很多问题,《好东西》给出的解法都是反常规的快乐解法。换个视角,平遥也可以是法国,这都是相当包容和开放的,让人感觉到轻盈又强大的治愈力。

现在的社会,大家有时候都太过焦虑或者太内卷。

但其实无论男女,可以有好多种快乐的活法,包括享受生活、感情和友谊。

女性不必完美无缺,男性也不用背负过多压力,可以打破两性壁垒,一起共同寻找生命中真正的好东西。


03

女性导演,与女性情谊

充分活在当代,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东西。
小到电影海报设计,大到女性角色的造型,如让小叶cos弗里达,王茉莉cos小梵高,铁梅cos大法官金斯伯格(邵导的微博头像就是金斯伯格),我们都能看出,邵艺辉是一个很有“活人感”的导演。
她在社交媒体上有自己的痕迹,她微博的活跃程度还以为没在拍戏。
她真正了解社交媒体,了解我们这代人关于爱情和性别的文化情绪。所以,她的表达能够对齐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懂年轻人在想什么、苦什么、挣脱什么、艳羡什么。
于是,《好东西》才能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
一些尖锐观点的输出,大都由铁梅女儿茉莉完成。小孩姐十分成熟,理智与情感结合,更像对未来版本独立女性的一种描摹。小叶崇拜铁梅的无所不能,但也心疼她的逞强。铁梅会整治小叶的恋爱脑,但也理解她对爱的渴望。电影中两位女主角看似一个坚强一个柔软,她们拥抱彼此,也是拥抱自己。
这里面,女性友谊、女性魅力、女性美,有很多的解读空间,也让我们感觉有很坚强、很明亮、有希望的东西在里面。正如小叶对茉莉的那句「我们不要玩他们的游戏了」,这是《好东西》特别有张力的地方。
电影也让我们反思,爱情不是必选项,男女更不是必然对立。讨论两性议题不必然要被性别话语主导,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种轻巧的解法。
前夫哥说“我们已经占据了太多性别红利。”小马回“是的,我们都有原罪。”
这些台词都是用戏谑口吻从男人嘴里说出来的,是一种调侃和解构,但又引人反思性别话语的真正适用性。
以上都是观众们每天从短视频、热搜话题里反复讨论的原生家庭、女性议题、新时代两性关系时,所很难得到的一种具像化实践。
最后,讲一下片中我最触动、也最向往的一幕。
在小孩姐放学的校门口,一位潇洒个性的妈妈,拉着她靓丽的闺蜜接小孩放学,大家拉着行李箱奔跑,要一起去看霉霉演唱会。
这真的很符合我对“妈妈”形象的一种设想。

太美好了,太自由了。路人大概率都是要侧目艳羡的。

当然,电影中远远不止这一幕是动人的,大家看了肯定有不同的触动~

它有一种特异的欢乐气氛,真诚而不矫情的质感,带着强烈的解放气质和治愈的力量,会非常能适应现在的观众。它给予了观众们新的关于两性处境、母女关系、女性情谊等等和谐相处的世界的扩容与想象。

《好东西》是好东西,更是新东西。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