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录屏 陈学龙-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4-05-13 11:43
江苏
2024年5月9日,应中国气象局雷达气象重点开发实验室赵坤教授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陈学龙研究员作了题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陈学龙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汽输送、综合观测网的布设以及近几年在此地开展的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表明大峡谷的水汽输送对藏东南地区的极端降水有非常强的影响,并总结了大峡谷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降水的日变化峰值在凌晨四点,季节变化除了夏季的最大降水峰值外,四月还存在一个次峰值,与低海拔地区存在差异。接着探讨了复杂地形导致的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降水的偏差,研究指出热红外卫星GPM不能捕捉部分降水事件,导致高估弱降水频率而低估强降水频率。陈学龙团队使用CDF进行校正,结果有一定改进,提高了GPM产品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大峡谷复杂山地地区极端降水的分类,根据环流类型可分为高原涡和中纬度槽引起的两类,并分析了高原涡引起极端降水的机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挑选了六次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多种方案的数值模拟,其中TOFD方案效果最好,并从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与雨滴谱观测两个角度对比高低海拔的差异分析原因。最后介绍了综合观测网数据的公开情况和自己对山区植被对天气要素影响一些思考。此项研究总结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降水时空变化的特征,揭示了藏东南极端降水的成因。研究中综合观测网的布设、GPM产品的校正和极端降水的数值模拟等对复杂地形地区极端降水的准确预报和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陈学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荷兰特温特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任荷兰特温特大学高级研究员,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外学者项目归国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山地气象学,近5年在《Science Advances》、《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先后十多次受邀为国际会议做报告,受邀为五十多本期刊审稿,担任基金委、科技部等重要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展了大量山地气象工作,组织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队”,撰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专著。担任全球能量水循环国际计划数据分析委员会委员(GEWEX/GDAP)、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热红外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英国气象学会《MeteorologicalApplications》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