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王振占-星载太赫兹大气临边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4-04-29 16:21
江苏
2024年4月26日,应中国气象局雷达气象重点开发实验室赵坤教授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王振占研究员开展题为《星载太赫兹大气临边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王振占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星载太赫兹大气临边探测的主要特点。对于温室气体、臭氧、红外特性等大气参量,相比天底探测,太赫兹临边探测拥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同时不受地面辐射干扰所以夜间探测能力较好。接着分享了国外国内太赫兹大气临边探测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系列卫星已经能够对温压湿风,大气成分进行更大范围、更精确的探测。国内中科院空间中心正在预研的太赫兹频段临边探测系统(TALIS)采用了傅里叶变换谱仪技术,在硬件性能上得到提升,增加了中高层大气臭氧、水汽、一些氯化物、部分氮化物的探测能力,弥补了中高层大气水汽探测不足的问题。随后介绍太赫兹临边探测仪的反演应用。太赫兹临边探测仪在中高层大气风场遥感上实现40-70km中高层15-10 m/s的探测精度,与激光雷达垂直探测范围互补,通过设计通道,还能进一步提高测风的范围和精度。大气磁场的遥感方面,研究通过仿真不同频点、不同极化下辐射亮温随频率的偏移讨论了磁场探测的敏感性。开展毫米波/太赫兹探测仪的研究将填补我国在全球中高层大气成分观测方面的不足。未来要提升我国太赫兹遥感探测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形成全球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
王振占,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波遥感新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曾经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承担“神舟”四号、“神舟”三号、风云三号、嫦娥一号卫星等多颗卫星微波和光学遥感器的定标、检验和应用研究任务。在月球微波辐射机理研究、月球表面层温度分布模拟和月壤参数反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创建了微波月亮,在星载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太赫兹辐射计等新型载荷的系统设计、遥感机理和定标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