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在哪里?文化底蕴引游人“穿越古今”

政务   2024-12-24 17:25   黑龙江  

“话远古缺不了肃慎,说盛唐少不了渤海,论金清离不了宁古塔。”

提到宁古塔,在清宫剧里,它是苦与寒的代名词,是罪与罚的象征地,承载着历史变迁,饱含着岁月沧桑。

12月23日,备受网友关注的“风雪宁古塔”旅游项目在镜泊湖景区正式开城迎客,揭开了宁古塔的神秘面纱,也让游客推开时间的大门,在穿越古今的体验中深度了解清代流人、满族、移民等牡丹江的历史文化。

日前,记者一行走进宁安市,寻觅宁古塔的遗迹、倾听宁古塔的声音、感受宁古塔的变化。

文化底蕴厚实 激荡宁安发展底气

宁古塔通往吉林、沈阳(原盛京)及中原的必经之路清代大石桥保存完好,百年人马喧嚣,阅尽悲欢离合;坐落在牡丹江北岸、为督办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澂修建的望江楼,可瞻十里长江,可纳湾月涛声……走访有着“塞北小江南”之称的宁安古城,记者唯独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塔”。

宁安,史称宁古塔。那么,宁古塔到底有没有塔?

“宁古塔虽有塔之名,却无塔之实。”海林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肖甲文解开了记者的疑问。

他说,新编《宁安县志》称:“‘宁古’为满语,汉译为‘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合译‘六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而言。”

其实,无塔抑或有塔,都不影响宁古塔作为清朝统治东北地区重镇的历史地位。1662年,清政府设立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1666年,宁古塔将军府从旧城(现今海林市长汀镇宁古村),搬迁至新城(现今宁安市的牡丹江边)。

“风雪宁古塔”项目复原的沙兰驿站

宁古塔新城建城350多年以来,清政府在宁古塔新城“设官庄”“开官地”“立旗屯”“收贡物”“通驿站”,宁古塔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

“在流人到来之前,宁古塔是满族的发祥地,当地的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仍为蛮荒绝塞之地。”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綦中明认为,流人的到来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黑龙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直大大落后于中原地区。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渤海上京城考古工作站站长赵哲夫告诉记者,“事实上,古代黑龙江流域也有处于全国甚至世界前列的时候,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代的渤海国。另外,莺歌岭遗址,是文献中最早记录的中国北方肃慎人繁衍生息所在地。”

“商周莺歌岭文化、唐代渤海国文化、清代流人文化、宁古塔文化及近代革命历史文化等,形成了宁安浓郁的民俗风情,铸就了宁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宁安市文旅局局长张传文满怀骄傲地介绍道,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着宁安人的文化自信,激荡宁安发展的底气。

农文旅融合 续写“鱼米之乡”新传奇

在很多流人眼中,宁古塔是北地边境、奇寒绝冷。《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按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

然而,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20余年的清初诗人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却另有见解,在他的笔下,宁古塔是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吴桭臣在宁古塔出生长大,他在《宁古塔纪略》一书记载,“凡宁古山川土地,俱极肥饶,故物产之美,鲜食之外,虽山蔬野蔌,无不佳者。皆无所属,任人自取。”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鱼米之乡”的新故事,在宁安大地上续写着新的传奇。

隆冬时节,白雪覆盖的稻田、农舍里升腾的缕缕炊烟,让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显得愈发宁静、和乐。

村里的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磨米、加工、包装、销售,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的新米销量已近半。”村党支部书记褚丽娟说。

宁安市是“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拥有世界珍稀的石板田8.5万亩,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厚实“家底”。相传,“石板大米”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就是珍贵的贡米。

上官地村村民田间地头抢秋收

上官地村是“石板大米”的核心产区。依托特色“石板大米”产业,村里从2019年开始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光是旅游一项,村集体年收入将近百万元。”褚丽娟告诉记者。

与上官地村相邻的小朱家村也建立了大米专业合作社、米业加工厂,村里还打造以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渔猎文化体验、渔家乐、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过9年的发展,小朱家村已成为集乡村旅游、新型农业、精品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稻香袭人处,最是鱼米乡。鱼米之乡,怎能缺少鱼呢?从上官地村向西行驶10公里,坐落在镜泊湖景区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试验站繁育现场,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站长吴文化介绍,之所以在宁安设站,是因此处水温冬暖夏凉,水资源丰富,适宜繁养虹鳟、鲟鳇鱼等冷水性鱼。

镜泊湖冬捕

好山好水养好鱼。牡丹江民间有“去湖不吃鱼,白搭去一回”的美谈。这里的湖就是指镜泊湖。镜泊湖是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湖内“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肉鲜味美享誉全国。

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工作人员说,镜泊湖冬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该场营造的“镜泊湖冬捕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观的捕鱼场面,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

碗盛石板大米,箸夹镜泊湖鱼,春耕千顷沃野,冬赏万里雪飘……记者获悉,2023年,宁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5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2%。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宁安有最具象化的注解。

深挖地方文化基因 打造宁古塔IP

今年入冬前,镜泊湖景区推出的宁古塔项目引发热议。随着网络关注度的提升,景区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截至目前,景区游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牡丹江镜泊湖旅游集团品牌宣传部部长周冰说,游客激增让景区工作人员信心倍增。

今冬,闪亮登场的“风雪宁古塔”项目,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宁安,感受过去的苦寒之地如何成为今天的塞北“鱼米之乡”。

12月23日,“风雪宁古塔”项目开门迎客,吸引游客纷纷打卡。

“项目复建宁古塔旧城,还原城中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治军事等场景。特别推出‘风雪宁古塔’户外实景演艺,展现宁古塔流人文化对边疆地区在经济、商贸、农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周冰介绍,该项目围绕现有的宁古塔历史遗址遗迹,讲述历史故事,再现各类场景,丰富游客体验。打卡宁古塔将军衙门旧址、宁安清代大石桥、泼雪泉、望江楼等宁古塔相关遗址遗迹,游客们更能深入了解流人文化历史内涵,身临其境感受属于牡丹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实,为了深度挖掘在地文化,早在2012年开始,宁安市每年都会举办宁古塔文化节。

“今年,我们继续推出了‘宁古塔流人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冰雪游、森林游、避暑游系列旅游产品持续出新出彩。全年旅游人数、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30%、21.72%,创历史新高。”提到全市2024年“文旅成绩单”,张传文喜上眉梢。

他告诉记者,今年石岩镇-沙兰镇-马河乡-上官地村-小朱家村-江西村“乡村好风光 乐游宁安”旅游线路,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精品线路。哈达村入选中青旅联合新华网主办的“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荐名单。

张传文表示,下一步,宁安市文旅局将推动冰雪景区提档升级、全力推动重点谋划项目落地,深挖地方文化基因,打造宁古塔IP,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小朱家村主街道打造冰村大街,引入全地形车穿越冰雪体验项目。发布打卡城区主题线路,推出马骏纪念馆、张闻天工作室旧址、望江楼、大石桥等盖章打卡活动,构建多元化留客场景。全力推动老爷岭“冰雪园林”项目、宁古塔满族文化小院项目、明星小镇温泉康养项目建设,带动冰雪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幅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崭新画卷,正在宁安大地上徐徐铺展……

来源:龙头新闻

林口发布
宣传推介林口,展现林口蓬勃发展新面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