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时评丨大英博物馆获捐1700件中国瓷器,总有一张返程票,会送到2.3万件文物手上

民生   2024-11-19 22:23   贵州  

在曾经的列强眼中,那条遥远东方的丝绸之路,是冒险,是财富,是奇思异想。而两百年后的中国,就像是东方升起的太阳,是文明,是和平,是交融互长。

撰文 | 张森

这两天,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将把1700件中国陶瓷藏品全部捐给大英博物馆。消息一出,世界哗然。在文物收藏领域,大维德藏品一直备受瞩目,其陶瓷收藏之丰、品质之精,举世闻名。作为存世数量稀少的陶瓷精品,中国汝窑现存世不过90件,仅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汝窑陶瓷就达12件,且皆为品相完整、器型稀见、胎釉上乘的珍品。

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

01

一百年前,大学者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者也。不想一语成谶,中国文物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安阳殷墟虽在中国,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石窟在中国,而敦煌学却在欧美日。大洋彼岸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两万三千件中国珍宝,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有三件来自中国——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来自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以及享誉世界的“大维德花瓶”。随着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的离世,这些珍贵的陶瓷藏品也迎来了新的归宿。可是于情于理,这归宿都应该是中国的故宫博物院,而不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在中国人看来,这一次的所谓“捐赠”,显然无异于“强盗分赃”。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约有一千七百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据官网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唐宋三彩、五大名瓷、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很多都是稀世之宝。

大维德花瓶(图源:共青团中央)

02

去年8月,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藏品失窃成为该馆“史上最大丑闻”,《泰晤士报》甚至以“国家耻辱”来形容。事件发生后,博物馆馆长和副馆长相继引咎辞职。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呼声也一度冲上热搜榜一。

虽然距今为止,已经找回628件丢失文物,但仍有上千件文物不知去向。该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称,找回失窃藏品的工作仍在继续。然而据专业人士分析,追回失窃文物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这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法律和鉴定问题。

失窃丑闻令大英博物馆所谓“文物保管人”的角色受到强烈质疑,要求英国归还文物的呼声一再高涨。尼日利亚、希腊、埃及等国相继发声,要求归还本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外景(图源:央视新闻)

行走在大英博物馆,看到《南京条约》的英方原件,那段割地赔款的岁月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从大唐时期的唐三彩,到雍正年间的鸟纹抱月瓶。从苏轼的《墨竹图》,到唐伯虎的《西山草堂图》。从慈禧太后的缂丝凤袍,到德龄公主的百蝶氅衣......那些数不清的中国文物,至今遗失在大英博物馆。圆明园的那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他们往外搬了三天三夜,能搬动的就拿走,搬不动的就砸烂。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每一件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就算掠夺者早已抹去文物上的指纹,也抹不去这些文物的真正归属。

03

在曾经的列强眼中,那条遥远东方的丝绸之路,是冒险,是财富,是奇思异想。而两百年后的中国,就像是东方升起的太阳,是文明,是和平,是交融互长。

那些熠熠生辉的汉字,昭示着世界因何不同,又因何而同。中国人有世界大同的胸襟,也有和而不同的决心。那些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皆是珍贵的文化密码。

它们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他们的最佳归属,理所当然,是回到故土。

撰文 | 张森

编辑 | 王梦婷

编审 | 杜梦思
审发丨石昌晗

新闻多一点

女子在贵阳黔灵公园捡到受伤小猴,养了半年后麻烦不断……相关部门:已涉嫌违法
突发!贵阳一高架桥上两车相撞,被撞飞的护栏又砸中了……
45人被判刑!最长10年!
许家印,突传消息

百姓关注
贵州广播电视台2频道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