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调度员:24小时守护“生命热线”
时事
2025-02-04 22:01
吉林
不论节假日还是黑天白天,她们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城市“生命热线”,她们虽然从未去过急救现场,但却实实在在处在“生命第一线”。日前,记者就走进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听她们讲述坚守生命热线背后的故事。![]()
每天,这样的声音都会在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内一次次重复。这里,每一名调度员都在忙碌着,与呼救人保持通话的同时,双眼在电脑屏幕上左右扫射,手指迅速敲击着键盘,记录病情,确认病人位置,就近调派急救车辆……一切都在争分夺秒。“准确判断病情,迅速派车,是我们的责任。”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科科长荣磊介绍,在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几段自己的难忘经历,在接警过程中,她们通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成功将急救关口前移,实现了院前急救的“零等待”,做到“呼叫即定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不久前,一位高龄老人在家中进食粘豆包时不慎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导致呼吸停止、意识丧失。调度员逄楠接到呼救后,迅速判断老人情况为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迅速进入MPDS系统(急救优先分级调度),通过远程电话指导家属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后,老人虽然恢复了心跳,但喉咙处仍有异物卡住,无法自行吐出。逄楠凭借专业的急救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继续指导家属清理患者梗阻异物。在逄楠的专业指导和家属的紧密配合下,老人最终成功将异物排出,病情转危为安。这次的成功急救,为老人后续治疗与康复提供的保障。“听到婴儿啼哭的时候,我特别激动。”调度员王思南再次回忆起当时的一刻,仍旧激动不已。记得那天是凌晨4点,一位二胎爸爸紧急求助,“妻子没还去医院就临盆,宝宝的头部已经露出,情况十分危急。”调度员王思南迅速冷静地对求助评估,并根据位置显示,调派最近的急救车辆前往现场。就在车辆赶往现场的时候,王思南一刻没停,立即进入MPDS系统(急救优先分级调度),通过远程电话指导家属进行接生。视频指导产妇的爱人,让他帮助产妇平躺、深呼吸……告诉他如何正确托住婴儿的头和肩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那天的情况十分紧急,产妇的爱人已经处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状态,王思南在电话这端展现出极高的专业能力,稳住阵脚,清晰明了地指导流程,让原本紧张不安的家属逐渐镇定下来。仅用3分钟,婴儿就顺利分娩。持续的视频指导,从观察婴儿状态、清理婴儿呼吸道、包裹婴儿、做好脐带结扎……一切都有条不紊,当急救车到达现场后,顺利地将产妇和婴儿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观察。“知道产妇和婴儿的生命体征都健康的时候,我特别自豪。”成功的急救,让王思南久久不能忘记。一次次成功的生命接力,不但让急救关口得到前移,通过视频呼救功能的使用,更是让调度员实时观察到现场状况,实时远程指导急救操作,并对现场施救者的操作手法进行监督和纠正,让现场施救者与“120”调度员之间建立高效、精准的沟通,真正改变施救者“不会救、不敢救、施救动作不规范”的难题,有效提高急救质量,缩短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前的空窗期。在无数人欢度节日的时候,调度指挥中心内依旧如常。“四班倒”轮班方式,确保调度工作平稳有序、快速及时。荣磊科长介绍,每逢节假日,市民外出活动增加、聚会频繁,车祸、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意外情况频发,也是她们接警最忙碌的时候。这里虽然没有春晚的开怀大笑,没有阖家欢聚的快乐,但这里却有调度员的坚守,挽救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让无数家庭团团圆圆。
记者感言:
“120”调度员们,虽然没有身穿白大褂,但一样可以挽救生命。她们是院前急救的第一棒,是人们濒临死亡时出现的希望,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对于“120”调度员来说,她们的工作看似只是接电话、派救护车。但在现实工作中,她们的工作绝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为了处置好每一个突发情况,调度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熟记全市的大街小巷和小区、指导求救者现场准确施救、快速派出车辆达到呼救点位。调度员们怀揣着一份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默默守护着救人于水火的“生命热线”,日复一日,她们用自己的坚守,连接千家万户的健康,用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生命。复审:刘刚 终审:吕方 徐 微
![]()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