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史料引出若干史实

民生   时事   2024-09-03 07:03   北京  

186.从一条史料引出若干史实

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里有一条史料:“台湾知县某,闽闱聘之入帘,过海为风飘至香山。广人送之还闽。盖庚午科也。”刘献廷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据此可知,他所记“庚午科”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福建乡试(“闽闱”)庚午科。其时,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诸罗县、凤山县)。查康熙《台湾府志》(高本。康熙《台湾府志》先有蒋本),江南通州人王兆升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台湾知县任上。据此又可知,刘献廷所记“台湾知县某”即王兆升,所记故事原委是:1690年福建举办庚午科乡试,聘台湾知县王兆升充当同考官,入帘阅卷。不料,王兆升从台湾登舟,却随舟被大风飘至广东香山。广东人急急将这位重任在身的考官送到福建。


与考官被风吹走的故事相似,刘献廷《广阳杂记》还记载另一个故事:首任台湾知府、康熙《台湾府志》(蒋本)编者蒋毓英的家人翁总管,“于康熙二十三年自台湾归,过澎湖遭风折舵。急安橹,橹亦折。······随风浪飘泊,任其所之耳。凡二十八日,水久竭矣,舟中二百余人渴死者四分之一。死者之尸,以毡裹之,从水门投海中。巨鱼日俟其下,随取吞之。惨甚矣。后至一处,······盖安南(汪按,即越南)国界也。”


兼具刘献廷所记因考事渡海被风吹走、船儿飘(漂)到安南两个情节的故事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台湾澎湖考生蔡廷兰参加福建乡试,报罢归途先至金门,从金门登舟遇风,随着船儿飘(漂)至安南。蔡廷兰将此次经历和游历写成《海南杂著》。


就科举之路而言,台湾考官和考生被风吹走能得生是幸运的,不知曾有多少台湾考生渡海不幸遇难,“漂没于海”!于是,台湾考生渡海前往往有“设酒食遥祭诸生之漂没者”的仪式,并“刊石于门云:乡试诸生,小暑节前登舟内渡,过此勿往。又立石试院云:乡试文武生,勿轻出海口,文于小暑前,武于白露后”。我细心读书,发现“设酒食遥祭诸生之漂没者”的仪式有一细节。台湾进士施琼芳《石兰山馆遗稿》里有《奎楼送字纸外海祝文》,是为该仪式而写的。奎楼即奎(魁)星楼;字纸是写有文字的纸张,民间有“敬惜字纸”之俗;“送字纸外海”应该是在海边焚烧字纸,愿“诸生之漂没者”安息,祝“乡试文武生”之“科名宝筏,破浪乘风”。我将这个细节称为台湾版的“敬惜字纸”。


现在回到“台湾知县某”。康熙《台湾府志》(高本)收有王兆升的在台诗作《郊行即事》(八首),其第8首明确提及康熙年间台湾凤山县遭遇蝗灾(“飞蝗来凤邑”),及祝蜡祭拜以驱蝗(“微民稽拜殷”,“祝蜡岂徒文”)的情节,足补今人所知台湾自然灾害、台湾民间信仰史实之缺。


附带言之,千字学术短文也当有尽可能多的学术含量。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

京彩台湾
传递权威的对台政策,展示别样的京台风采,讲述暖心的人物故事,提供及时的涉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