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院长刘铁娃在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之四海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民生   2024-11-08 11:28   北京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多元多维文明构成的世界,但是当前的文明政治却陷入了零和博弈、竞争冲突的怪圈。民粹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及各类极端主义思潮此起彼伏,侵蚀着国际社会的共同基础,理解与认同成为了时代的稀缺品。


纵观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山川大海,而是认知与理解上的隔膜,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推动多元文明对话及其交流互鉴、维护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里面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之初便将“战争源于人之思想,故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作为根本理想与愿景,同时也肩负着全人类和平实验室的崇高使命,是联合国体系内唯一以文明间对话为核心职责的专门机构。


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所依托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经济、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还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培育文化主体、塑造身份认同的教育价值。它们承载着特定民族的集体记忆,具有政治共同体的符号意涵,有利于主体明确身份定位、强化身份意识、唤起文化自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有民族的一面也一定有它的普世价值,才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遗产的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很重视,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理解文化差异、实现文明间和睦的重要途径。


在漫长的岁月里面,中华民族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宝贵财富,搭建了促进民族理解、培育民族认同的桥梁,同时也是成为具有国际理解力的世界公民的必修课程。青年团体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其文化自信与身份维护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海峡两岸青年世代的两岸观及其对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直接塑造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超越意识形态以及政治隔阂的力量,能够有效消除误会与偏见,是增进两岸青年情感联结和归属感的最佳媒介。


今年夏天,以文化遗产探寻为主题的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提高两岸青年的文化共识,促进两岸青年同心同德,增强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感,要找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要强调人文精神与历史情怀,这是两岸的精神纽带。要能够让所有人体会到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这是两岸的情感关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五千年以来未曾断流的文明,我们应积极将文化遗产融入两岸青年教育交流活动中,深入挖掘盘活相关文化遗产蕴含的传统历史与文化内涵,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激励他们自觉加入到弘扬中华文化的队伍中来,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让陈列在海峡两岸大地之上的文化遗产合力织出一张意义之网,发挥其在两岸之间建立文化身份和相互理解的桥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可更好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推荐阅读 ★



者 | 刘铁娃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京彩台湾
传递权威的对台政策,展示别样的京台风采,讲述暖心的人物故事,提供及时的涉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