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九三学社成都市级组织迎来了70周年华诞,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铸就了今日辉煌。70年来,九三学社成都市级组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员从27名发展到3827名,基层组织从3个发展到37个,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会各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员积极参与征文活动,通过诗歌、散文等方式直抒胸臆、深情吟诵,表达着对组织的热爱与祝福。近期,社市委会将通过宣传专栏,汇集社员们的感想、感念和心得体会。刊载如下,供大家学习互鉴。
九三学社先贤谢立惠的教育足迹
九三学社电子科大委员会 任玉琢
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谢立惠教授(1907—1997)是著名电子学家、我国雷达早期研制者,也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不仅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著称,更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历程,更是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参与高等教育事业经历
1937年,谢立惠进入重庆大学任教,历任讲师、教授、物理系主任等职。1951年,他参与筹建西南师范学院,并于1952年任首任院长,是西南师范学院的奠基者和开拓者。1958年,谢立惠教授被国务院任命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第二任院长,全面负责成电各项工作并致力于提升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他认为,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内容有的过时,需要适当更新,如普通物理内容应增加统计物理学、量子物理学;普通化学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而是必须学的课程;高等数学内容亦应适当更新;电子方面的学业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进行调整等等。1959年3月,他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主持了专业调整。在他的指导下,学校起草上报了专业调整报告,很快得到批复:“同意设立无线电数学、物理和化学3个基础性专业;在一系(电讯系)设立市内电话、长途电讯、无线电通讯和无线电测量等与国民经济紧密联系的专业;在四系(火箭控制系)极有前瞻性地设置火箭计算机、火箭遥控遥测、火箭自动控制、红外线、陀螺仪等5个前沿学科专业;在二系设立了雷达专业。”此次专业调整,特别是在电子学科领域,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10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主管部门的综合评定中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二、积极投身教学工作
谢立惠教授的教育哲学深受其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影响。他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他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强调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活动。这一理念更是在他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任职期间,贯穿于他的所有教育实践中。
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谢立惠一贯主张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重庆大学数理系任教期间,除了担任多门课程的讲授外,还兼任数理系实验室主任,扩建普通物理实验室,新建了电磁学和无线电实验室,编写课程实验讲义,还亲自修复已损坏的仪器设备,设计制造一些买不到的实验仪器。在西南师范学院工作期间,在物理系新建了电动力学和无线电技术实验室。调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作后,特别强调加强基础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大力投资实验室建设,对已有实验室进行扩建,新建电动力学和无线电技术等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为成电办成新兴的无线电高等学府贡献了力量。
以身垂范开展课程建设。谢立惠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期间,亲自编写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讲授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微积分、普通物理、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光学、无线电原理、应用电子学、无线电技术、电磁场理论等在内的十几门课程。
倡导和推动启发式教学。谢立惠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其理念早在抗战时期和其兄弟姐妹交流畅谈中可见一斑。上世纪40年代谢立惠及爱人朱传芳的弟、妹、堂弟妹等十余人由于上大学、工作、逃难等多方面原因来到重庆。谢立惠常在聚会或散步时给大家讲天文知识、历史故事,或是提出智力测验问题、物理现象,引导大家认真思考、各抒己见。最后,他再总结性地为大家讲解原理,并扩展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大家的兴趣和爱好。这种激发交流对象思考的方式也逐步扩展到教学中。1960年,谢立惠亲自试验改革教学方式,采用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前卫的。
三、倡导推动科学普及工作
1941年参与《新华日报》副刊《自然科学》的编撰工作,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号召科技工作者组织团结。1945年,谢立惠参与发起“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并任组织干事。他积极组织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进行科学普及工作,同时也以身示范,开展原子弹、地球卫星、狭义相对论等内容的演讲,撰写二三十万字的演讲稿。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协会工作逐步停滞的情况下,谢立惠负责重庆分会工作并仍坚持活动,出版小型刊物,推动科学知识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谢立惠参与科联、科普工作。1958年全国科联、全国科普合并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谢立惠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和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省科协发挥谢立惠等人的影响力,建立了32个学会并在四川省的县、公社、厂矿等建立了大量的科普基层组织,组织学术交流、科技考察、技术会诊、科技攻关等活动,为促进生产、科研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做了大量工作。1978年在恢复和成立基层科协组织后,谢立惠任四川省科协代主席,他积极发展会员,并以古稀之年仍身体力行开展科普讲座,把科协建成了科学普及的主阵地。
四、心系教育改革工作
谢立惠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并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采纳。他曾先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加强基础,培养高水平的电子科技人才"、"发挥优势,在高等学校设置重点专业"、"积极发展电化教学"、"高等学校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等主张,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自1931年毕业参加工作后,谢立惠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近6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期间培养了近3000名学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为中国的科技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在中国科协、四川省科协的工作期间,为科技普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谢立惠教授的事迹和教育精神仍激励我们在科研和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