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印度向着与中国的关系解冻迈出一步

时事   2024-10-22 20:11   北京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自2020年严重恶化以来开始出现寻求改善的迹象。印方谈论扩大接纳中国投资的情况陡然增加,中国也表达了期待关系改善的愿望。亚洲两个大国关系的缓和势必对日美欧的外交政策和地区经济前景产生影响,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印度外长苏杰生9月上旬在德国柏林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印度考虑放宽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限制。一直以来反复谈论“与中国的关系难言正常”的苏杰生如今“转换方针”,自然吸引了各方关注。

在印度政府7月下旬发布的经济展望中,加入了诸如“为增加出口应当接纳更多中国投资”“要想振兴制造业、吸引更多投资,印度必须接入中国的供应链”等建议,一度引发热议。

据路透社7月中旬报道,印度政府在电子设备等14个领域推出面向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便利化措施。当月下旬又援引政府相关人士的评论报道:“可以在安全方面并不需要特别注意的太阳能发电、电池等领域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完全相反的意见。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7月底说:“经济展望并非对政策的约束,而是表明经济学家们最新的想法和个人意见。”表达了关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设限一事“不会重新考虑”的观点。

位于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新华社)

印度政府如果想要改善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有很多因素可以提供支持。

首先是为迎合国民感情而推出的“抵制中国”行动的失败。

印度政府呼吁本国企业抵制中国产品,希望借机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革新,提高原材料和工业设备的国产化率,削减因进口中国电子零配件和化学原料造成的贸易赤字,同时向意图围堵中国的美国邀功,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但是疫情导致来自中国之外的进口骤降,印度本国企业也因为技术瓶颈而不得不继续依赖中国产品,这让多个品类的中国产品进口额和份额不降反升。某位印度大使级外交官愕然道:“印度的私营企业本就不会轻易遵从政府的要求,突然让他们实现(原材料)国产化根本不可能。”

不过,作为经济增长原动力的对印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可能对印度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印度在从化学原料、塑料制品到汽车零配件、电子设备、医药产品原料、化肥在内的多个领域依赖从中国的进口。如果在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不能迅速解除,那还是吸引中国企业来本国生产对印度更为有利。

引进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还有望减少贸易赤字。印度正在以举国之力研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设备,而中国在这两方面的技术和业务发展速度对于印度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可以说印度政府已经认清现实,要想维持高速发展,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不可或缺。

虽然印度已经克服疫情、再次走入高速增长轨道,但眼下工业设备和原材料的国产化依旧艰难,希望引进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是大有前景的投资目的地,但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拓,双方存在一致的利益。虽然谈判可能会受到美国新政府和俄乌问题的影响,但两国搁置争端、为寻求经济合作的实际利益相向而行却是事实。

本文由《日本经济新闻》10月20日发表,原题为《印度向着与中国的关系解冻迈出一步》,作者是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山田刚。

来源 | 参考消息智库


审核 | 陈鹏

编辑 | 许海婷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