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大年回望《过大年》

体娱   2025-02-01 20:25   山西  


秀容在线
点击关注,加入秀容在线
     

从过大年回望《过大年》

张斯直   黄蓉

蛇年除夕、春节一过,我们就把过大年的精彩时段走完。暖暖的春节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暖暖的亲情和乡情,更为我们带来了体验传统春节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当我们把一杯热酒恭敬地向长辈送去的时候,当我们把十元、二十元、一百元展开作为压岁钱送给那些淘气孩子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崭新的灯笼和字楼、对联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农舍厅房映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上班的年轻人又要辞别家人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知道大年来了,而大年转瞬又去了。这就是上天赐予我们过大年的机遇和美好。我们无限沉浸在这种美好之中的同时,也被一股股过大年频吹的冷风所提醒,这种美好转瞬就会失去,留给我们的只能是难忘的温馨的回忆,不忍的割舍。我们还必须在大年过后,匆匆投入社会,甚至是背井离乡,去迎接365天后的又一个新春。

纵观数千年中国的历史,所谓“过大年”就处在这样一种轮回之中。在短暂的过大年的温馨消失后,我们又开始投入到繁琐紧张的社会中去,去应对每日面临的琐碎沉重甚至是无聊的生活。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财富、成功、喜悦等这些看似耀眼的字眼,但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难、烦恼、焦躁、挫折和失败等不幸的符号。我们又整天交织在这样一种情绪中,过我们平凡的生活,而想过大年,盼望过大年的情绪,同时又滋生。这种来自心底的情绪,谁也会有,任何人不会例外。

然而,若我们站在时间的角度去看,站在季节的角度去看,过大年不是想过就能过的,春节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不经春夏秋冬,不经风霜雨雪,不经365个日日夜夜,不经岁月的煎熬和洗涤,大年还真是来不了;即使来了也会转瞬即逝,徒留伤感和烦恼,因为在短暂的过大年温馨之后,我们又坠入平常的生活,而失去过大年的温馨和美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当我们从公众号上,从微信中,看到由忻府区微影视协会制作的忻州方言贺岁片《过大年》后,我们心头便产生了另外一种感觉:只要我们愿意,忻州的过大年我们时常可以去感受和品尝,我们不会因时间的奔走而失去过大年的美好和温馨,我们的感情生活天天可处在这种过大年的意境和氛围之中。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当1月12日忻府区微影视协会推出的忻州方言贺岁片《过大年》在忻州顿村同煤会议中心公演后,我们在过大年后还想体会过大年、还想感受过大年的温馨和美好的心里便得以实现,我们过去心里产生的这一缺失,一下得到弥补——只要随时打开手机,《过大年》的忻州乡音和情景便扑面而来,我们瞬间会坠入其中,去感受和品尝我们忻州古老的春节文化,感受忻州浓浓的春节氛围,思想和情感一下融入到这种美好之中。

这部贺年片《过大年》取材于我们忻州农村,通过农民王光明一家在村委支部支持下,组建全村文艺队、并积极参与村文艺队为主线而展开。通过春节前后村文艺队的文化活动,着重展示了当代忻州农民顺应形势,追求生活品味和生活层次的崭新风貌。观众从这部贺岁片中,不仅能够看到忻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春节文化,更看到当代农民聪明能干、自强不息、团结友爱、昂扬向上的内在涵养。看后令人心潮澎湃,思绪飞扬,能够久久沉浸其中,不忍割舍,只留回忆。

这部贺岁片《过大年》公演后,正值中国春节已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际。该片虽来自我们忻州基层,但也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春节荣获这一荣誉的肯定和加持,作为我们身处最基层的文化团体,能够拍出电影《过大年》支持中国春节这一文化民俗,取得这样的荣誉,确实不易;另一方面,在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明确把“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等”作为重点工作。可以说我们这部《过大年》电影的拍摄,正契合了党中央这一精神,为今后忻州农村文化传承,文旅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宣传意义的重要不言而喻。

尽管,我们身处基层,拍摄条件有限,演职员素质又参差不齐,但这绝不是制约我们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事实证明,我们的拍摄是比较成功的,这源于我们团队的万分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特别是来自拍摄取景地忻府区西冯城村的大力支持。该村是忻府区最为知名的文化旅游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因地制宜,群策群略,在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着力提升全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受到忻州各界的瞩目。这次拍摄贺岁片《过大年》,主要场景就是取材于该村。可以说,是该村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资源孕育、催生了该剧,成为该剧产生的源泉,拍摄的动力,成功的先导。说文学、文化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从该剧的拍摄看,一点不假,诚如斯言!

古今文学文化的产生均来源于基层人民群众丰富火热的生活,从该剧看也是如此。这提示我们,今后创作、拍摄电影剧本,一定要到最基层火热的生活中去采访素材,拍摄取景;作品一定要顺应社会时势,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追求,反映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并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切入其中。以上就是从过大年回望《过大年》我本人的一些体会,也是我创作文艺作品的点滴经验。以此与文友共勉。

秀容在线
地方文化 摄影交流 图片新闻 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