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有晋北锁钥之称和“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之誉,灵山秀水孕育了六大文化古镇,涌现出了一批批文人雅士,他们胸藏文墨,满腹经纶,在山水天地间写下这方土地这方人的生存生活群像和情怀,为后人留下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奇村镇是忻府区第一大镇,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文人雅士辈出。陈敬棠(1873一1937),字芷庄,嘉禾村人,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先后任山西省议会议员、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省政府委员兼村政处处长、山西省文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37年11月,宁死不当亡国奴,率全家10人服毒殉难。他的著述颇多,有《忻县古迹名胜诗文录》、《秀容诗文存》、《洪洞王雪堂诗文抄》、《陈氏族谱》等。作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他发起募捐,重修野史亭,为忻州存留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
奇村镇炮张沟村宁超武,曾任第二战区司令部办公室中将主任、省政府秘书长。1920年被保送到日本庆应大学留学,1927年毕业回国。1933年,任山西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印《山西献征》、《山西乡贤事略》、《山右丛书》等。他是山西著名的书法家,笔力苍劲挺拔,圆润雄伟,多有遗墨传世。1947年,任山西省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3月病逝,终年57岁。
著名诗人田奇,原名刘世泽,笔名洛煤,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1945年开始发表诗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是陕西诗坛建国以来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著有诗集《修堤》、《十辆水车》、《苏艾兰》、《洛河曲》和《田奇散文集》等。2007年去世,终其一生淡泊名利,酷爱诗歌,扶持新人,其弟子和后学感叹他的去世,陕西诗坛不仅仅是少了一位诗人,更少了一位好人。
明望村王文平,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任作家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讲梦》、《唱夜》、《望儿楼的女人们》、《乡井》、《文平中篇小说选》等,多次获奖。他的小说,多以家乡的山水人文为着墨点,饱含真情实感,语言具有张力。
豆罗镇是忻府区的南大门,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甚多。麻会村马起蛟、马腾蛟兄弟腾蛟起凤,于乾隆壬申同中举人,传为佳话,马腾蛟又于同年八月中进士。马腾蛟不负所学为官清廉,藐视权势愤而辞职,归乡居住二十余载,深入简出,研究学问,性格率真,擅作评论,一生诗文虽多,大多失佚无存。麻会村还有一位著名的文人王锡纶,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任临汾县教谕,博览经史子集,下笔千言立就,著作有《怡青堂文集》、《怡青堂诗集》、《孝史》等,徐继畲中丞赋予其“关北诗人当屈第二”的桂冠。
寺庄村邢振基,在抗战前夕任晋绥禁烟考核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隐居西安,著书立说,有《怎样作文》、《论孔孟之道》、《读史论衡》、《做人处事及其它》、《成语注释》、《立志与修养》等。同村的邢仰鹏,天资聪颖,从军队转行至教育界,在省立第一中学任国文教员多年,博览群书,对先秦墨子深有研究,著有《墨辨玄解》四册。章士钊对其著作的评语是“瑜瑕互见”,梁启超称赞其“有独到之处”。他去世后,藏书满屋,后散失殆尽。
田昌安,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曾任忻州地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古堡》,小说集《村宝》、《乡魂》、电视连续剧剧本《苦娘》,中篇报告文学《南北奇婚录》获山西文学优秀作品奖,《荣辱沉浮今又说》获山西省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奖。
董村镇山峦起伏,人文汇萃。董村的杨敬儒,康熙庚戌(1673)考中进士,初任县令,后被提拨为广西云南道台、贵州布政使、监察御史,一生为公,一心为民,他去世后,康熙深为痛惜,亲赐“盛世直臣”予以褒奖。他留存下来的近百首作品堪称集美,忻州知州方戊昌称赞说:”先生与魏敏果、陆清献、徐健庵诸公同朝,相师友。读集中唱和诗,后生未学,弥景仰无穷焉!”
北城门楼是忻州的地标性建筑,门楼上的“晋北锁钥”典雅圆润,唯美大气,为董村人郝椿龄所书。郝酷爱读书,学而不厌,咸丰六年(1851)考中举人,任蒲县儒学训导。数年后回到家乡,出任秀容书院山长,长达二十余年。同治七年(1868)知州戈济荣加固州城,拜请郝代其撰写了《重修忻州城记》,行文明晰,文采斐然。清光绪六年(1880)重修《忻州直隶州志》,郝椿龄与举人赵培元被聘为参订,孜孜不倦,终至成书。在他的倡议下,知州戈济荣复刻印刷了《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为忻州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庄磨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较多,文化氛围浓厚。北社村降大任(1943一2017),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晋阳学刊》主编,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元好问研究专家、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话说山西》、《国学新解》、《勺斋论札》、《元遗山新论》、《咏史诗注析》等著作。
三交镇山环水绕,古道古韵。车道坡王建屏,字树侯,法号力宏,早年加入同盟会,组织忻代宁公团进军晋北,后任萨拉齐县县知事、《晋阳日报》经理兼主笔。后成立山西省佛教会,与师弟一道抢救了驰名中外的《赵城金藏》,今存北京图书馆。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力宏挽续西峰》、《民怨阎高干》、《山西佛教会启用大悲宝忏道场榜》、《宝林寺重兴始末碑记》、《孙中山论》、《论蒋介石》、《论阎锡山》等。解放后,他被特邀为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3月圆寂,终年八十岁,省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吊唁。
播明镇地处平川,土肥水美,地灵人杰。赵宗先是前播明人,道光十一年(1832)考中举人,曾任秀容书院山长,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使忻州的科举中额成倍增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道光三十年因成绩卓著,调任绛州学正,加光禄寺署正衔。
古镇古风古韵,文化文人文存。文以载道,墨客为雅,一代代文人雅士心系家乡,扎根泥土,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卓而不凡的才华和高雅的气质,创作出了一大批有温度、有深度的美文佳作,为文化忻州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栗旭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资深媒体人,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发表文学作品400万字,著有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