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多米!他们把地面作业装备建在了云端

文摘   2024-10-31 17:05   云南  

帕米尔高原被誉为“万山之祖,万水之源”,这里风光旖旎却杳无人烟。高原之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高寒缺氧,寒风凛冽,风沙肆虐。从9月中旬开始,一队来自喀什地区气象局、带着“开辟新的水资源增补空间”任务的气象工作者来到这里,他们风餐露宿,爬雪山、涉冰河,硬是把既定的装备建在了4600米处的高海拔地段。

以水定发展是新疆的铁律,水资源匮乏更是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去年底,自治区首次将“增水”纳入全疆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四维治水”(节水、蓄水、调水和增水)系统推进全疆水资源配置和调蓄能力建设。喀什地区气象局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依托部门在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方面独特优势和既有的专业力量,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制定计划,并担负起沿叶尔羌河流域、喀什噶尔河流域上游的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区百余套地面作业装备的建设任务。

 

在高寒缺氧的帕米尔高原上,气象业务人员肩扛背驮着地面作业装备,缓慢走向建站区域。图/文 李志宏

在“一日如四季”的生命禁区与死神打交道

10月19日,帕米尔高原早已被白雪覆盖。气象业务人员要在海拔46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山腰,架设最后一套地面作业装备,这是他们在海拔4600米以上山区建设的第10套人工增水地面作业装备。这一个月以来,他们要不断忍受强紫外线辐射、怒吼的寒风以及扰人的高原反应,有时要在低于-36℃的严寒中工作,恶劣的环境和严重的体能消耗让大家几乎处于虚脱的边缘。

车辆行驶至慕士塔格峰山下一处平地后,就没有可通行的道路了,沿着陡峭的山体和松软的沙石,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都要肩扛人背运至建设区域。这里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即便轻装上阵,也要一步三喘气,更别说负重上山了。 

狂风夹杂着雪花和沙石啪啪地打在脸上。高原上的高负荷劳动,大家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原反应,但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只要不倒下,就没有休息的理由。

“一套地面作业装备和观测设备由27个部件组成,要用500多个螺丝来固定,单体最重的是电控室,重达100多公斤,4人合力才能挪动,且组装和架设非常困难,最快也要5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塔县气象局局长刘伟说,“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兵分两组,每天轮流上山。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两位同志病倒了。”

  

气象业务人员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安装增水装备陶瓷管。图/文 李志宏

组装地面作业装备十分考验大家的配合能力,每个面板挂上去时需要两个人抬着,一个人找螺眼,另一个人安装螺丝并加固。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力和技术,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高原上,一天如四季,时而艳阳高照,晒得人无处可躲;转瞬狂风四起,雨雪交加,原本缺氧的当口再遇狂风,人是喘不过气的,只能逆风坐会儿,大口大口深吸几口气,再继续工作。 

让冰山之巅“风中每朵云都化作雨” 

10月的帕米尔高原,阳光倾泻在冰山之巅,消融的冰雪汇聚河流滋养着下游500多万农牧民。千百年来,冰川融水造就了下游的繁衍生息,植被依河而生,城市依河而建,人类依河而居。

喀什地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勇军介绍,喀什地区水资源量占全疆的1%,却承担着全疆15.6%灌溉面积和20%人口的供水任务。喀什地区各河系来水主要源于冰川、山区积雪的融化和夏季的山区降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径流加大,喀什南部山区冰川总体处于退缩状态,雪线在缓慢上升,有限的冰川资源加速消融,虽然短期内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冰川消融到达临界点后,融水量将迅速减少甚至消失,严重削弱冰川水资源对河流调节作用。开发喀什山区空中云水资源,对保障重要水源地水资源安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喀什地区气象局着力通过人工增水蓄水等方式,促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粮食安全的同时,激发当地发展动能。去年底至今年初,气象工作者顶着随时可能暴发的泥石流、山洪和雪崩等自然灾害风险,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不适,利用两个多月时间,跋涉千余公里,深入到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无人区和高寒山区,对其水汽、降水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究显示,喀什地区山区降水量明显大于平原地区,山区海拔高,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西风气流,山体拦截水汽造成山区降水多,且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最新气象监测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气象站点海拔均超过2000米,其中喀什地区最大降水中心近五年平均降水量达356.1毫米。计算表明,喀什南部山区每年空中水汽资源极为丰富,而自然降水效率较低,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时下,帕米尔高原已进入初冬,项目还在紧张建设中,喀什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级工程师于坚对笔者说:“虽然在高原山区施工,每天身体都承受着极限考验,但大家都适应了这样的工作强度和恶劣环境。因为通过项目建设,我们有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实践的机会,还带动了业务科研、探索高原人工影响天气机理,因此大家都愿意去。”(信息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建水气象服务
建水县气象局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气象及防灾减灾知识、气象政务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