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把多尔衮掘墓鞭尸,对多尔衮唯一的女儿,他又是如何处理的?

文化   2024-12-12 17:02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在清代的历史中,多尔衮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也和顺治皇帝紧紧挂钩,只是很多身后事,也是他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的。

而历史中关于多尔衮的是非功过,从清朝初年就开始有人讨论了,一直到乾隆时期才有定论。


被开除“族籍”的多尔衮

纵观整个清朝时期,宫廷斗争都是重头戏,只是在很多穿越小说中,将宫廷戏的重点放在了嫔妃争宠之上,很显然这也是不够全面的,真正的宫廷斗争,还是得看国家大权究竟花落谁家。

这种斗争才是最为刺激的,不仅故事会发生在情同手足的叔侄、兄弟之间,而且各种手段也非常暴力,失败的那一方,脑袋搬家都是必然的。

多尔衮家族也是和皇权紧密相连的,虽说他生前还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可随着他死去,事情反倒多了起来。


由于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从某种程度上,他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生逢乱世,多尔衮也自幼投身军营,跟随父亲、哥哥南征北战,他的军事天赋也在这一段时期便展露出来了,虽说人家多尔衮的本事很大,可他的野心还真的不算大,在皇太极猝死之后,多尔衮主动拥立福临继位为皇帝,这个皇帝便是顺治。

若是历史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顺治帝还得对多尔衮心怀感激;然而,朝堂上的事情,绝非“知恩图报”那么简单。


1944年,多尔衮遇到了一个很强大的敌人,那便是农民领袖李自成,面对这样的对手,多尔衮还是费了不少脑筋,终于在山海关一带将李自成给解决了,若不是他,那么清朝很难快速统一全国政权。

顺治皇帝当时的年纪也不大,多尔衮以摄政之名独揽大权,那时的他似乎也知道,未来天下还是要落到顺治手中,只是提前教育清楚也对自己比较好。

多尔衮打下的天下,顺治基本就是坐享其成,无论怎么说,顺治理应对多尔衮恨不起来,即便那个时候的多尔衮权倾朝野。


不过,多尔衮命却不长,他死于1650年,那个时候才刚刚39岁,正值壮年。

外国的传教士也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多尔衮在打猎的过程中不幸从马上跌落,他原本在南征北战中积攒的旧伤也加重了,最终大概率是死于心血管病。

死讯传到京城后,满朝文武一片震惊,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还让顺治皇帝有些不知所措,他立即下诏:臣民易服举丧。

当多尔衮的灵柩回到北京后,顺治皇帝带着贝勒、储王、文武百官前去迎接,队伍一直走到了北京城东直门的外面,在当时顺治下发的《摄政王多尔衮甍逝诏书》中,大量夸赞了多尔衮的历史功绩。


斯人已逝,诏书中也写得明明白白了,理应不该有什么新情况发生,他的家人也该尊享荣华,舒舒服服一辈子。

而距离多尔衮逝世才三个月,情况发生变化了。

顺治就跟突然觉醒了一般,出于“巩固皇权”的目的,借多尔衮政敌苏克萨哈、济尔哈朗等人的揭发,公布了关于多尔衮的数条罪状,说他“谋逆果真,神人共愤”。

外国传教士卫匡国还在《鞑靼战纪》中记载:顺治当时十分愤怒,命人毁掉了多尔衮的陵墓,挖掘出尸体,先用棍子打、再用鞭子抽,最后把多尔衮遗体的脑袋都砍掉了,并暴尸示众,可谓十分残忍了。


原本华丽的陵墓,多尔衮才躺了几个月。

不仅如此,那些过去跟着多尔衮混的大臣们也遭殃了,有一大批亲信被处死或是贬革。

一个对清王室做出突出贡献的大臣死后都是如此,那他的家人们日子也不好过了。

多尔衮有一个女儿,名为爱新觉罗·东莪,这是多尔衮与第六妃瓜尔佳氏所生的孩子,这个小女孩从小就十分聪慧,多尔衮生前对女儿十分疼爱,导致这个孩子也有些叛逆,不愿意遵守那些繁琐、严格的规矩。


还有野史记载,东莪经常男扮女装前去出游,玩到东城福国寺时还遇到了一位秀才,两人很快就聊到了一起去,感情日渐浓厚,只是多尔衮突然命令东莪要去订婚,后来由于多尔衮突然去世,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顺治皇帝在收拾了多尔衮的遗体后,当然考虑到了多尔衮的家庭,于是下令将东莪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

其实,顺治也是不信任信郡王的,他原本承袭了父亲的豫亲王爵位,后来改封为信亲王,从血缘关系来看,多尔衮也是他的伯父,多尔衮出了事,他的爵位就从亲王变成了郡王。


1658年,顺治突然安排信郡王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去攻打南明军队,此次出兵3年后他便因病逝世了,死的时候只有26岁。

可在他去世后,多尔衮的女儿东莪究竟去了哪里,史料中就没有任何记载了,因此也给坊间留下了无数“脑补空间”。

只能说,当年顺治没有决定杀掉多尔衮的家人,她后来被处死的概率也不是很高,毕竟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在“罪臣”家成长的女孩子,也很难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对于顺治来说,若是非要赶尽杀绝,那么还会被人说“无人性”。

多尔衮本人在活着的时候自然想不到,自己明明有如此贡献,为何却落得个被抄家毁墓的下场,然而,细细品读那段历史就能发现,一切在冥冥之中都是命中注定的。


盖棺定论要等一个世纪

事情还是要再度回到皇太极驾崩的时期,那时皇子们围绕皇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多尔衮不能说没有想法,只是他已经无法直接继承了,除非他把前朝朱棣的那一套学来。

于是乎,聪明的多尔衮就想到了“摄政”的道路,福临娘俩孤儿寡母,不听话也得听话,这就造成了一个场面:就算多尔衮什么都不说,当他走进朝堂后,诸多臣子直接跪倒在地。

而且多尔衮生前所居住的睿王府相当宏伟壮丽,面积已经超过了皇宫,他就算不是皇帝,也能享受一切皇帝该有的待遇,那会顺治皇帝是年轻,可人家根本就不傻,心里自然有着种种不悦,只是不好说出来,可他丢掉的面子,也得想办法给找回来。


另外,顺治和豪格是同胞兄弟,多尔衮当年直接以谋反的罪名将豪格给杀了,年幼的顺治天天抱头痛哭,连饭都吃不下。

还有一件事是多尔衮娶皇嫂孝庄皇太后,若是这件事真实的在历史上发生过,那么足以让顺治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在封建社会的思想之下,顺治本人承受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想要直接否定掉多尔衮的历史贡献,光靠一个顺治还不够。


在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颁布了一系列为政措施,比如“整顿吏治”、“网罗汉族人才”等等,这些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可在当时却直接触碰到了满清贵族的利益。

因此,在多尔衮刚刚去世之后,就有人站出来说多尔衮选拔官员完全是按照自己喜好来的,其他事情一概不考虑。

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在多尔衮死去后也终于敢于直接跳出来了,他们知道多尔衮做的很多事情都给顺治留下了心理阴影,于是便通过耳旁风的方式将这些阴影逐步扩大。


在这背后,也同样体现出八旗内部的互相倾轧,多尔衮身前的心腹十分敏感,他们知道未来可能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后,主动跳出来告发了关于多尔衮的劣迹,导致多尔衮惨遭鞭尸。

毕竟,就算多尔衮只是单纯的有谋逆之心,这些事也该随着他的死付之东流,顺治若大度一些还能收获赞扬,历史也确实是“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最初的大清国”。

可顺治还是将事情给做绝了,在古人流传已久的迷信中,人死后被掘墓、鞭尸则无法投胎,也没有来世。

历史也同样是难以猜测的,多尔衮死的时候都算英年早逝了,然而顺治死的时候才刚刚24岁,都算得上是“夭折”了。


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多尔衮的女儿才没有遭到清算,毕竟,当皇帝的也得看舆论,若是真的把人家家满门抄斩了,后世必然会说顺治皇帝“手足相残”。

即便顺治再也不想看到和多尔衮有关的事情出现,后世还是有人心平气和地做了这件事。

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重新审视了多尔衮,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负面”完全不用考虑,他只需要考虑多尔衮的贡献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出发点是和顺治不一样的。

满族的人口并不多,人才更不多,要想统治偌大的国家绝非易事,顺治时期也不算是个稳定的时期,那会多尔衮立纲陈纪,对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他在当时的思想都比较开放,即便还要和明朝遗后打仗,却同样能接受汉人当官。


在赋役制度上,多尔衮也是按照明万历年间的会计录进行的,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要说多尔衮谋逆,那也只是他和顺治的事情,无论两个人究竟谁是真正的皇帝,他们都是要将满族贵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多尔衮在当年也建立了一套阶级制度,明确规定了王公贵族在政治、经济上都能享特权。

乾隆站在他的时代上,对多尔衮获罪、削爵做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同时他还得为曾祖父顺治辩解,最终给出的结论是:顺治帝当时年纪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一大堆人在旁边东说西说,让顺治皇帝在皇权失控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


因此,他认为真正的罪人应该是那些说多尔衮坏话的王公贵族,这些人由于被多尔衮削除了一些利益,心里怀恨在心,都想利用顺治把这些夺回来,属于是嫉贤妒能的类型。

于是乎,乾隆就下诏还多尔衮摄政王的封号、配享太庙,按照亲王的规格重新修建了陵墓。

乾隆皇帝在那个时代可是一言九鼎的,他提出的事情,其他人是根本不敢反驳的;就这样,在多尔衮被罢黜了128年后,重新拥有了历史地位。

《清实录》是清王朝比较重要的资料,里面则记载了很多清朝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皇帝的言行,乾隆皇帝在翻阅史料的时候,主要看的也是《清实录》。


1773年,乾隆还专门去了趟多尔衮的坟,看到此处经年失修,还专门安排人去打扫了一番。

可以说,他以自己的目光为多尔衮平反,肯定了多尔衮在清初的重要贡献。

坊间在谈及多尔衮做出得罪顺治皇帝的事中,谈论最多的便是关于孝庄文皇后改嫁的事情,不过关于这段绯闻,在实录、玉牒等清朝王室的档案资料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没有记载,也并不能说明这件事就没有发生过。


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考虑,因此《清实录》也历经无数次修改,史学家王锤翰先生提出:孝庄文皇后改嫁多尔衮如果存在,要么档案里面没有记载,要么有关的档案丢失了,因为这对于顺治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而关于多尔衮女儿东莪究竟去了哪里,这些史料中同样没有记载,最合理的推测便是:过着衣食无忧且普通的一生。

时过境迁,当那些前尘往事随着主人公化为灰烬后,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也更加关注“祖上有哪些人”、“做过哪些事”之类的问题,于是,当年那些斗个你死我活的兄弟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名字,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反正后人更加注重的是历史的真相。


参考

不是皇帝的皇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中国经济网

多尔衮生前死后政治地位突变之原因探索 焦雪琴 现代交际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史事纵览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人物、故事都源自正史,力求客观理智,有益于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