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女子参观博物馆,指着一件青铜器惊呼:这东西和我家的碗盖是一套

文摘   2024-12-03 09:00   贵州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1959年,山东青岛一女子在参观山东博物馆时,指着一件青铜器惊呼道:“这东西和我家的碗盖好像是一套的!”


工作人员转头看去,女子所指的青铜器是一件没有器盖的“簋”,乃是西周中晚期的文物,价值连城!

 

这件没有器盖的青铜器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颂簋”,是西周中晚期的产物,通高34.1厘米,口径24.2厘米。

 

众所周知,青铜器上带有铭文的往往身价百倍,而且是按字估值,字越多越值钱。民国时候的盗墓者销赃的时候,甚至以一字一两黄金作价。

 

而这个颂簋光器身上就铭刻有152个字(盖器同铭)。

 

簋是商周时期的盛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里面记载了周宣王(一说幽王)3年,一个叫颂的人晋见周王。


天子让他管理成周20家仓库,并有所赏赐,颂为了纪念天子恩德,专门做了这件青铜器以作纪念的事情。

 

可想而知,当山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女子说她家里有一个跟这个“碗”是一套的器盖时,是多么的高兴,赶紧对她进行了询问。

 

原来,这位女士名叫张秀琳,她是山东著名收藏家丁树桢的后人。

 

嘉庆年间,刘墉的侄孙刘喜海在北京的一家文物店里面发现了在陕西出土的颂簋,并带回了山东老家收藏。

 

他死了之后,这件颂簋先是被山东布政使李山农得了去,后又到了丁树桢的手里。

 

丁家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望族,生意遍及山东、东北、京津11省,人称“丁百万”。这个人嗜好收藏文物,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据说就装满了5间大瓦房。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抗战时期,丁家也难逃家道中落,分崩离析的命运,这件原本一体的颂簋也被一分为二,一个丁家人拿走了器盖,一个丁家人拿走了器身。

 

1943年,烟台解放区成立了胶东图书馆收集当地的古籍和金石古物,1947年时,丁家人为了避免这件珍贵的文物被国民党还乡团抢了去,主动交给了图书馆。


建国后被交给了山东省文管会,并于1954年正式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但很可惜,这件颂簋只有器身,没有器盖,终究有些不美,博物馆工作人员也一直为此深以为憾。

 

谁曾想,就是这么巧。丁家分到器盖的后人竟然会在参观博物馆时一眼就认出了颂簋和她家的器盖是一体的,并主动吐露了此事。

 

在工作人员的请求下,张秀琳带着他们回了自己家,经过仔细辨别之后确认,张女士家收藏的器盖和博物馆内藏品确实是一体的。

 

张秀琳也很有家国情怀,主动将器盖捐献给了博物馆。

 

于是,经过几十年的分离之后,这件在地下沉睡了数千年的文物颂簋,再次合为一体。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颂簋出土时同组事物不止一件,应该是三鼎、五簋、二壶,目前只有三件器身和器盖齐全,剩下的都是器身和器盖分离的。

 

这些文物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当然,还有部分文物不知所踪,期待着文物团圆的那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开悟文摘
开悟文摘只为你提供帮助你提升思想觉悟的文摘,这里有社会热点事件解读、历史事件分析、情感故事、人生哲理、心灵鸡汤等等,肯定能够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茅塞顿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