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
第22期刊登专题:
《小区围墙里的共治力量》
用较大篇幅深度报道了
惠州如何通过党建引领
让更多党员“回家”
带动群众打造“熟人社区”
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小编节选了惠州部分的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
老旧小区外墙脱落,“回家”党员摸排登记、带头募捐;
孩子不能按时接送,“回家”党员为孩子们打造“六点半课堂”;
闲置物品丢弃浪费,“回家”党员开设“回流岛”,将闲置旧物“回流”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2023年以来,惠州市实施“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推动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主动认领“微实事”。
至此,“回家”党员这个新鲜的称呼被群众叫响了。
“动工了动工了!这真是我们小区的大喜事,头顶上的‘警报’终于要解除了!”不久前,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荷乡社区花语岸小区第5栋外墙维修改造项目在“回家”党员的帮助下,成功签约动工。
居民王先生激动不已:“多亏小区有了党支部,小区里的党员不停地帮我们做沟通工作。”
2023年以来,惠城区全面实施“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鼓励“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试点的基础上,惠州市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不断优化“部门下沉、共建一流”制度,在全市深入推进“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作,在惠城区打造龙丰街道湖畔新城小区等18个示范点,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推动近1.2万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探索建立“先锋小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向小区领域延伸,努力形成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社区新风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新联社区湖畔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一棵大大的心愿树上挂着一个个“微心愿信封”,信封旁还连着“回音壁”。群众将“微心愿”放进“微心愿信封”,再由“回家”党员领办,完成情况反馈进“回音壁”。
作为惠州区老城区的一部分,湖畔新城小区的居民多为上班族,平常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为解决“一老一小”的难题,“微心愿”里有困难群众希望免费获得幼儿绘图读本,“回家”党员认领后,将书籍送到群众手中;有“回家”党员积极牵线搭桥,为老人开展义诊体检、健康讲座,为孩子开展趣味手工制作活动;也有居民想要利用空地搭建健身器材,让老人孩子有更多活动空间,也得到了“回家”党员的帮助。
惠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小尚介绍,随着“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是基于当前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小马拉大车”问题,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口,让更多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切实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参与治理,实现以党员报到这个“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服务效能,惠州市注重长远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工作细节,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围绕‘回家’党员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建立‘1+4’工作体系。”黄小尚介绍,“1”即以党建网格化治理机制为统领,“4”即以落实共建议事、志愿服务、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4项制度为具体要求,明确“回家”党员职责,推动“回家”党员主动参与小区治理。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实力量支撑。
惠州市正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目前,惠城区以18个示范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作为支点,通过自主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组织居民共商议事,切实为小区“赋能”、为社区“减负”,撬动城市基层治理全域发展,实现了小区党组织建设数量和运作实效的同步提升。
大亚湾西区街道新惠社区地处临深片区,2020年1月成立,常住人口达1.5万人,企业工厂多,治理难度大。
新惠社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运用“四事分流、三层一议、N方联动”的“4+3+N”治理新模式,形成“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N社联动”人民调解工作局面,保障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办理和回应。
由于地处临深片区,新惠社区有大量的来往深圳坪山龙岗的通勤人员,电单车的使用量大,辖区多个早期建设的小区没有配套完善的电动车充电桩,居民对此需求量大,给社区基层治理、消防、治安等安全问题带来极大的挑战。
“太好了,终于安好充电桩,这下不怕上班没车用了。”最近,问题的解决让居民们松了口气。
“回家”党员与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协调调研会议后,在龙泉花园、金溪湾、凯南广场等小区完成选址等一系列电单车充电桩棚工作。通过耐心走访沟通、协调链接资源,推动龙泉花园小区北面电单车充电桩和凯南广场西面及北面电单车充电桩棚建设并投入使用,为社区居民切实解决电单车充电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员回家,服务群众,推动党员干部认识基层、服务基层、熟悉基层,在实践中“强筋健骨”、提升获得感、提高各项能力。
“我是河南岸街道学府社区一名‘回家’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回社区报到后,我就积极参加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推动学府社区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党建共建,引进医疗服务资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员何慧敏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服务推行以来,持续不断收到居民的点赞好评,同时让我在小区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邻里热情。通过线上线下的健康咨询服务,我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健康指导,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回家”的党员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把周围的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
医疗、教育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
仲恺高新区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在11个试点打造“先锋小区”。并且积极探索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创新开展“先锋家委会”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家校党建新模式。
党领导下的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党组织牵头,构建校级、年级、班级等三级“先锋家委会”,形成“学校党组织领导、党员家长带头、带动非党员家长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漫步校园,在琅琅书声中,一尊庄严的廖仲恺雕像巍然屹立于日新广场中央,四周环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校园创建等公益宣传标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这里是惠州仲恺中学。
该校作为“先锋家委会”党建品牌的先行者,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的双融双促,不仅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也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品德塑造。
“通过常规的组织监督,看到学校的电子设备管理、食堂管理都井井有条,作为家长更放心了。”仲恺中学的党员家长表示,作为党员他们有责任为家校共育出力。
作为普通家长的“代言人”,在学校的组织下,“先锋家委会”常态化进校开展“三巡”活动,让家长深度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党员家长积极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增强了其他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
“回到社区,为小区群众服务,和邻里乡亲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让我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也让我更加明白党员在基层的意义。”惠城区人民检察院党员陈海源感慨道。
以党建作为基层提质增效的主引擎,进一步推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党员担当、发挥党员作用,一批批“回家”的党员正在迅速成长,成为基层善治的强力引擎。
创建“熟人社区”这一社区治理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建设良好的邻里文化,把社区里面一个个“小家”串联了起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城市社区,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生活节奏加快,邻里间的关系,可能会随着钢筋混凝土的林立而显得生疏,从而产生纷争和矛盾。特别是在外来人口大省广东,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断加速流动的群体和组织,在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认同较难统一,对基层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往往大相径庭,种种因素让广东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更为迫切。
如今,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邻里关系,友好的社区氛围,能使居民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南方》杂志记者调研发现,在外来人口集聚的地方,创建“熟人社区”这一社区治理模式,为当地基层治理带来了新变化。
走进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新荷社区,居民们正聚在一起,打理着自己认领的绿地。今年以来,新荷社区倡议居民群众自愿认领种树和捐赠花卉,各负责一小块绿地上花草苗木的种植和养护,在认领绿地的同时,居民们也加深了交流和认识。
像这样的活动,在新荷社区并不少见。新荷社区成立于2019年8月,是一个新兴的城市社区,2万多名常住人口中大部分为流动人口。社区刚组建时,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人口流动性大,邻里间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再加上交流甚少,是一个典型的“陌生人社区”。
新荷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雄威介绍,在大亚湾党建办的指导下,新荷社区党支部探索实施“近邻”党建工作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建设良好的邻里文化,把社区里面一个个“小家”串联起来。
“切入点就是找到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刘雄威认为。为此,新荷社区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营造“新荷人·新合力——和美社区我出力”的治理文化,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合伙人”机制,挖掘有能力、有担当的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爱心商家、流动党员、居民骨干等融入社区治理,举办“弘文化,睦邻里”传统节日活动、“你好,邻居”社区邻里节、“新荷人,新合力”近邻党建文化节等活动,将社区逐步打造成为“特殊群体的暖厅、长者的园舍、儿童的乐园、新业态群体的家园、家庭的港湾”。
事情千万件,熟了就好办。不仅仅是新荷社区,在大亚湾,各社区党组织常态化定期举办邻里节、社团文化节等近邻活动,更多新来到大亚湾的居民,在此感受到家的温暖氛围。
“你好邻居,请你捐一勺米!”近年来,新惠社区连续几年举办“您好,邻居——一勺米征集挑战赛”,由“党员+社工+物业+居民”组成的行动小组,在社区内每个小区开展扫楼式的征米活动,征集一勺米后第二天把米熬成粥,免费派送给小区上班的居民当做早餐。在“一勺米”活动中,“感谢您的支持”“希望以后可以多多走动”……一句句简单的问候,一下子打破了平日邻里间的隔阂。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提出“爱上这座城,恋上这个家”的发展理念,探索“近邻”党建引领工作模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多元共治格局,化解治理难题,提高治理效能,让“陌邻变友邻、友邻变亲邻”,推动基层社区和美善治。
曾经“伤痕累累”的篮球场,如今焕然一新;多户楼房曾渗水严重,党组织和业委会找到热心的泥水工低价服务业主,成功化解邻里矛盾;曾经废弃的葡萄架下,搭起了议事厅,也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回忆起以往的“脏乱差”,对比如今的改变,惠州市仲恺区陈江街道曙光社区大欣世纪花园不少业主都说,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先锋小区”党支部的成立。
大欣世纪花园建成于2015年,常住人口约2000人,流动人口多,曾因物业服务滞后,业主与物业之间产生矛盾,小区氛围紧张,居民多有不满。
“这种现象在很多小区都普遍存在。”惠州市仲恺区党建办公室副主任莫列介绍,为破解这一小区“围墙内”的治理难题,仲恺区探索实施以党建引领“围墙内”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出打造“先锋小区”的做法。
“所谓‘先锋小区’,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为引领,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手段,在小区领域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小区新风尚。”莫列说。
为此,陈江街道在大欣世纪花园组建“先锋小区”党支部,推动成立业委会党支部和物业公司党支部,从而充分整合业委会、物业、党员业主、热心业主等力量积极投身小区治理,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和群众问题诉求。
大欣世纪花园“先锋小区”党支部书记刘梦介绍,围绕小区建设、治理和居民群众所需所盼,大欣世纪花园小区建立了“446”议事协商机制,在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下,业主、业委会和物业等从以前的“凡事不商量”,变成了“有事多商量”。
刘梦介绍,所谓“446”,就是由“先锋小区”党支部牵头,“先锋小区”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协商会,解决居民反映问题诉求;将居民问题诉求分为物业服务、矛盾纠纷、民生保障、政务事项4大类,分别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还推行“居民提事、楼栋听事、小区议事、民主定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6件事工作法,让居民有序地参与小区治理。议事机制实施以来,大欣世纪花园小区已经召开议事协调会议127次,解决集中反映问题360件。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南方》杂志记者调研发现,大部分小区治理的问题,都并非单一因素或一方责任所致,通常是多方责任交织的结果。
在此情况下,广东不少地方都不约而同探索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方法,通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小区物业、业委会和小区居民的关系,从而化解小区居民和物业的矛盾纠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全文内容
了解更多资讯
进入【惠州党建】,点击“发消息”,发送关键词:
“学习”获取每月学习清单
“招聘”获取近期惠州招聘信息
来源 | 《南方》杂志、惠州市委组织部
编辑 | 黎明珠
校对 | 肖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