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站在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十字路口。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渴望捕捉时代的机遇,成为建造新世界的一员。面对新一轮技术浪潮,率先拥抱变化的先行者们都在做些什么,成了十分值得探讨的命题。
一家擅长制造爆款的内容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定位为“故事生成助手”的 AI 工具。
7 月初,仅靠网友自来水传播,该产品在一周内新增用户过万。
在产品官网上,研发团队如此介绍道:“用 AI 快速生成连续、一致的角色与故事……帮助任何人零门槛创作故事影集。”
这款 AI 工具叫“OneStory”,背后开发公司是创壹科技。虽然在 AI 领域,这家公司还是个生面孔,但在短视频、短剧等热门内容赛道他们已经成功打造了多个爆款内容 IP:
有虚拟美妆数字人“柳夜熙”。
“柳夜熙”于 2021 年 10 月 31 日发布第一条视频。短短 2 分钟的视频,融合了悬疑+美妆+剧情+后期特效技术,出手即爆款,随后迅速走红网络,是 2021 年新媒体领域的“现象级”虚拟人。
目前,“柳夜熙”在抖音平台上粉丝量超过 700 万,在小红书、快手等平台上的粉丝量也都达到了百万级。
创壹科技旗下还有“慧慧周”“非非宇 Fay”“宇航员小五”等多位头部短视频达人。
其中,“慧慧周”以特效短视频作品见长。2023 年,“慧慧周”与抖音联合出品爆款悬疑短剧《柒两人生》,全剧 90 分钟中 60% 的内容采用虚拟制片制作,是国内首部虚拟制片网络微短剧。
创壹科技从虚拟数字人、到虚拟制片,再到如今推出 AI 产品 OneStory,背后的思考路径是怎样的?内容公司下场做AI工具的优势在哪儿?从内容公司生长出来的 AI 工具,能更好地服务创作者吗?最近,“AI 新榜”和创壹科技 AIGC 产品技术负责人顺宇、产品负责人 Allen 聊了聊,试图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从0到1,OneStory是如何诞生的
一周新增用户过万,
谁在悄悄用OneStory?
“产品是在今年 6 月 4 号悄悄发布的,到 7 月份开始有一定影响,这期间我们并没有花钱做大规模宣传。因为早期产品需要一定的用户数据来打磨,否则产品推得越广,流量反噬的风险越高。”
Allen 解释说,OneStory 在 7 月初用户开始呈现显著增长,得益于当时收获了第一波“自来水”用户,其中主要是影视制作相关背景的专业用户占多数。
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用户案例是,一个在 B 站上有十几万粉丝的 UP 主“老白的分镜”做了一场 OneStory 的产品实测直播。
“他可能本身就是搞分镜这块的专业人士,用我们的产品做在线直播,我们和他在前期是没有任何沟通的”,Allen 强调说,“我们当时抱着既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去围观了一下,然后发现其实我们这个产品发出去的第一版,如果 100 分是满分的话,应该能拿到 60 分的及格分数。”
在 Allen 看来,OneStory 产品选择的方向,是目前文生图领域一直没有完全解决的针对创作者的一个痛点。也因此,很多专业的创作者会带着好奇的心态去尝试新产品,这给 OneStory 带来了第一波流量。
目前,针对 OneStory 这款产品,创壹 AIGC 团队已经建立并运营了十几个用户群。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团队快速跟进用户反馈,主打一个“听劝”;另一方面,Allen 强调,这些群的退群率都很低,可以看出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关注和兴趣是很高的。
Allen 还补充提到,OneStory 的人均使用时长在几十分钟左右,这在网页端产品中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用户愿意投入时间使用该产品,也从侧面体现出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根据后台数据和用户反馈,Allen 认为 OneStory 的用户类型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专业用户,他们在影视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
第二种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用户,他们可能是爱好者或者在行业里没有做到特别头部的公司或岗位,但也有想利用 AI 工具发布一些作品的需求;
第三种是普通创作者和纯粹的消费者,他们使用 OneStory 主要是出于兴趣或希望尝试创作简单的绘本等作品。
“专业用户提出的反馈是最多的。”Allen 坦言,产品上线后,他抱着“会被用户骂”的心态,看了很多用户的反馈意见,专业用户普遍认为这个工具是有用的,但也有“不好用的地方”。
在 Allen 看来,这些“不好用的地方”,用户提出的标准是专业影视制作的内容标准,即“我想要做一部院线电影,但你们的工具还没有这些功能”。
对他来说,这点是相当“惊喜”的,证明第一版产品已经吸引住一批专业用户,而专业用户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覆盖后两种用户的需求。
“除了满足专业影视向的需求,我们也在逐步解决一些由于网站性能问题导致的图片加载失败等问题。其次,用户讨论比较多的是图片连续性和角色一致性,有人反馈生成效果很好,有人反馈生成效果不符合预期。首先这肯定和我们平台的功能优化有一定关系,但由于 AI 产品的随机性、不同用户的使用方式,导致这种情况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来第二阶段的增长,Allen 表示,产品还处于一个稳步推进、快速迭代的阶段,因为创壹本身做内容的基因很强,所以之后会在微信公众号、B 站上发布一些产品教程或相关的内容,逐步向外推广,“短期增长策略以内容获客为主,用户口碑传播是核心的转化”。
7 月 29 日,OneStory 正式上线 AI 视频生成功能,并推出付费会员订阅制,开启商业化探索。目前,用户还是可以继续免费使用 OneStory 的基础功能,生成分镜图片,但在数量和频次上有一些限制。
此外,出于算力成本考虑,OneStory 的视频生成功能需要单独付费,一次图生视频的价格为 3 元人民币。
针对该定价,顺宇表示,定价和成本是大致持平的,甚至还会有亏本的情况。
他解释说,产品背后自研算法的部分需要购买服务器,目前整个服务器市场的价格偏高,并且视频生成功能非常消耗算力,所以对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定价肯定是贵的。
但对专业用户来说,如果这个功能生成的一个 5 秒钟的片段可以用在柳夜熙和慧慧周的视频里的,那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节约的成本以万为单位。
“我们也需要市场的反馈,如果用户不愿意付费,那么这个方向可能存在问题。让用户付费也是一种 PMF 验证方式。”Allen 向我们透露,OneStory 付费会员订阅制上线后,即便是单次付费价格最高的年度会员,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证明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找到了一定的契合点。
为了响应用户需求,近期 OneStory 即将发布一系列新功能,包括图片精细编辑、图片多尺寸选择和角色库扩展等。
开发图片编辑功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用户的“抽卡”次数。
“图片编辑原理很简单,就是让用户多输入一些东西。比如,用户可以在画面左上角画个框,指定人物出现的位置,相比文本描述“男人在左边,女人在右边”,这样可以解决文生图模型对方位理解较差的局限,通过 UI 界面交互,用户可以结合文本和简单的图形操作来控制画面内容。”顺宇补充道。
不止做分镜工具,一家内容公司的AI野望
“我们最初想把 OneStory 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分镜工具,但从公司内部了解到,专业人士对分镜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很强的一致性,并且需要具备 3D 空间操作和建模的能力。”
大的迭代方向和定位上,顺宇表示,除了满足专业创作者的分镜需求,在产品上线后,团队发现很多用户不仅仅是把 OneStory 当分镜工具去使用,“有些用户会用它做宣传片,包括校园安全教育的图文或短片”。
“往生产力工具方向迭代,同时用 OneStory 结合 AI 视频做纯 AI 工作流,这是我们未来的核心探索方向。因此,无论是从目的还是意义上来看,OneStory 肯定会在当前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中超越分镜工具的概念。”
将 OneStory 打造成一站式 AI 影视制作生产力工具,是第一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顺宇认为,利用创壹在内容创作和 IP 开发上的优势,OneStory 在之后也未尝不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以工具为基础的内容社区平台。
“AI 分镜只是这个产品的第一步,保持工具能力不断迭代的同时,打造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的内容社区也会是这个产品的未来方向之一。”Allen 强调。
创壹科技创始人谢多盛是导演出身,在内部沟通时他提到自己入行以来,用的大部分软件都是国外的。
这也让顺宇思考,中国互联网做内容、做应用很厉害,为什么厉害的工具性产品却很少。
AI 原生应用让他看到了新的机会。
“之前我们用 Photoshop,打开后就是一整排的操作栏,使用起来很复杂。而AI原生应用的好处是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点击一下、画个框、拖动一下,再输入一些文字,就能生成用户需要的内容。”
相比传统生产力工具 Adobe 复杂的操作界面,OneStory 的产品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 AI 的接入,从 AI 原生应用的角度出发,考虑用户交互和整个产品的设计逻辑。“在人物一致性上 OneStory 有自研算法,同时我们也在跟进市场上的新模型和新技术,不断优化自身的算法和功能,对与各家大模型公司的合作也持开放态度。”Allen 补充道。
实际上,OneStory 并不是市场上唯一一个提供 AI 分镜制作功能的产品。
同一赛道,既有做图像产品起家的美图公司推出的 AI 短片创作工具“MOKI”提供分镜功能并且产品目前已经进入内测阶段,大厂字节旗下的 AI 视频创作平台“即梦”也上线了相关功能。
更不用说在 AI 视频赛道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新入局的玩家也把分镜当成了产品的标配功能。例如,阿里达摩院最近推出的一站式 AI 视频创作平台“寻光”就把“分镜故事板一键创建”当作核心功能点放在主页宣传。
面对激烈竞争,Allen 表示,其他玩家的加入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需求是明确的,他不需要纠结或说服任何人,不用跟别人论证这是不是伪需求。
如何解决图像或视频生成的一致性,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效果,是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旦模型底层技术实现新突破,AI 视频类产品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对创壹这类强内容公司来说,或许就会迎来真正的主场。
推荐阅读
短剧App,正在成为收入仅次于TikTok的非游出海应用
一年内第3款千万月流水产品,为什么是这家厂商“华丽转身”
逆境开局实现反转,出海8个月冲到购物Top榜单 | 对话创始人
押注孩子的AI陪伴与教育,山东女孩获OpenAI投资 | 对话创始人
国内潮流社区公司,孵化出全球月访问300w+生图产品 | 对话一线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
Ares | 微信:18606066421
Lina | 微信:13381020131
David | 微信:13809501924
Ania | 微信:13720814733
Echo | 微信:13003974360
Shadow | 微信:18650708568
Demerly | 微信:18150844790
Lia | 微信:baijing018
白鲸出海魏方丹 | 微信:bjbandari02
(添加请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长按识别二维码,备注“白鲸”申请加入白鲸社群,获取更多资讯、活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