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怎么跑”?
“我就有氧慢跑40分钟,休闲舒服!”
“走啊,去操场来个强度,周三一起变强!”
“周末你不拉个长距离?”
“赛前一周,整个马拉松配速的20公里得了!”
当下的很多跑者,用“接头暗号”的对话交流着各自的跑步计划。从健康跑者、初跑者进阶为成熟跑者,甚至严肃跑者,“课表”都必不可少。这个逐渐被广大跑友们接受的新词,成为跑者日常聊天的内容之一。意识到跑步是一个系统训练的过程,有多种跑法的训练,生活、工作中必须留出时间跑步,这时课表出现了。
你的课表从哪里来?你在跑步时有过对课表的依赖或困惑么?通过课表,你对跑步的认知是否有提升?听听她/他们和课表的故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与“课表”的互动与反馈
跑不同的课表,会有不同的收获
早在2021年,KK加入了和鸥姐一样的马拉松俱乐部,没有稳定跑量的她靠冲动地参加一些赛事,月跑量保持在150公里,也一直没有跑强度,还经常爬山。
KK经历了每一位跑者最不愿意经历的痛苦——受伤,2021年底半月板撕裂。受伤不仅意味着不能维持训练,更是对信心的一种打击。因为过往能跑出来的速度,在受伤停训后很难再回到从前的状态。于是,在康复阶段,她不得不停跑了4个月,才敢逐渐往上加量。那时,她放弃了对课表的坚持,能跑就是一件开心的事。
2022年的北马,KK以3小时45分完赛,这也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受伤后恢复几个月还能PB。意识到系统化训练的重要性的她开始正视课表的指导作用。
不过,开始跟着课表训练后,KK又遇到了新的烦恼——KK周末长距离跑得比较激进,每次训练完,觉得付出了100-110%的心力。那时的她只关心自己的配速,并不关心心率等指标,感觉很“顶”,这增加了新的疑惑和痛苦。
KK最终得到解决自己烦恼的方案——信任课表,保持愿意持续训练的状态,也调整状态,训练留20%的余力,学会留白,不着急提升一次两次的配速,每次跑完想再跑的感觉最美妙。
按自己的状态,听从身体的感受,选择适应的配速,加入自己的认知分析,可以降组训练,不追求次次“顶”着完成,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顶”一次,舒缓一次,在波动起伏中螺旋式上升。”
KK也得出课表之外的一些心得,比如完成长距离比强度重要;比如平时不要总是跑马拉松配速,要比马拉松配速稍慢一些;比如要学会调整赛前状态,赛前精神和心理上的放松比跑力更重要;适当的赛前焦虑会刺激兴奋。
2023年和2024年,KK在商学院按照戈赛备赛课训练。商学院课表跑量大,意在提高背靠背作战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要求个人具备强大的持续输出能力,70%以上是有氧耐力跑。每周课表持续4天要跑,月度最高跑量到450公里,没法完全实现的KK把自己跑量控制在了400公里。这时候的KK,不仅能执行课表,还能够结合课表做自我调节了。
可以自己给自己制定课表吗?
如果能自行制定课表,跑者应该对运动体系、自己的身体相当了解。这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素质和本领。毕竟,对跑步领域进行系统训练的学习,也不是一时之功就能实现。
但还真有人这样做过。身为医生的兮兮就做到了。她全马PB为326,越野跑也实现过站台,如2018年,她在柴古唐斯越野赛50公里和高黎贡超级山径赛125公里都拿到过女子组亚军,在当年成为 UTMB的完赛者。
作为医生,兮兮是路跑和越野跑山赛的双栖选手
停止运动四年的兮兮在2024年2月准备重启时,又经历了一场大病。恢复过后,她试着给自己定制课表。作为高心率人群,她参考了MAF180训练法,选择有氧心率为145。以这个心率慢跑来提升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她认为,低心率慢跑大大降低受伤风险,身体能快速恢复,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通过几个月的课表执行,她的低心率慢跑心得非常全面:选择场地,尽量找一片路况好的地方,避开大坡、红绿灯,把表盘调到心率那一栏,只看心率,不看配速。跑前充分热身,跑时控制呼吸,用鼻子三呼三吸。提升步频至180以上,可以听听相对应的歌曲,踩节奏。
如果步频上不去,可以试试跑步机,感受一下节奏。提升步频的同时可以降步幅。跑后注意拉伸,以泡沫轴放松腿部。低心率慢跑每周至少跑3次,建议跑一休一或跑一休二。每次循序渐进,60-90分为宜。周末可以进行LSD训练,在150分钟以内。
可以不需要课表吗?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已经放弃了对赛事成绩的追求,那课表对你来说,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天气好,或者心情不好,小蚂蚁就会出门跑步。她说既没有照着课表跑,也不会去找课表。每次跑40分钟,以自己舒服的速度完成。据称在 30-40 分钟运动后,脂肪的使用比例达到最高,也就是减肥效果最好。 仅凭这一点,慢跑40分钟就很有吸引力。
不需要课表的小蚂蚁,一般都自己练
她说,有时心情不好,倾诉并不能缓解负面情绪,和父母说了怕他们担心,仍然主张报喜不报忧。有时遇到工作各种棘手问题,人际交往遇到症结,不可避免会陷入低迷情绪,如果继续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很难拔出来。她会努力挣扎,出门跑个步,跑完都觉得心胸开阔了。焦躁也慢慢消退,思考的是各种应对和改变,越来越平静。
对她而言,跑步时以舒服的速度来控制心率,跑够时间,就够了。在她众多的锻炼项目中,比如Body combat、自重训练、游泳等,跑步属于调节项。她说跑步确实是非常治愈情绪的方法。如同网络流行语描述的:3公里,专治各种不爽;5公里,专治各种不服;10公里,内心只剩下坦荡和宁静。
与小蚂蚁不同的是,另一位有机构授权资质的跑步教练李老师在2019年厦马跑出PB339之后,也选择了随心所欲跑,不再专心备赛,不再有课表的牵连。为了更多时间陪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李老师放弃了对自己跑步的精进和追求,改为每周坚持1-2次力量训练,跑步则主打10公里有氧跑。
在世界唯二的朝圣路线之一的日本熊野古道徒步
目前她的月跑量在80-100公里左右,加入其他方式的运动,也能保持好状态。在旅行中加入徒步,比如在5月花了5天时间走完熊野古道。周末偶尔参加京郊短距离徒步活动,跑个30公里的越野赛。
无论是初跑者还是成熟跑者、严肃跑者,无论是随心健康跑,还是按课表训练跑,或者内心有课表,甚至自制课表,帮助他人制定课表,只要跑起来,就是实践者了。大千世界,遵从内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的人喜欢自律,那就自律,有的人喜欢懒散,那就懒散。生活、家庭、工作与训练无法平衡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只要跑出去,就是最棒的。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编辑:默默
设计:东海
图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