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在医学教育理念上进行变革,推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琦给出的答案。
“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省属医科院校的龙头,责任重大,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更加适应十大新兴产业,尤其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王琦表示,产业有需要,高校来回应。接下来,学校将围绕建设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等4个专业集群,优化调整学校35%左右的专业,设置专业点总数不超过35个,服务我省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比例超过90%。其中,新增服务国家需求、突出交叉融合、体现医科特色的专业3-5个,改造升级专业5个,减招专业4个,停招专业11个,撤销专业2个。
2024年,学校新增3个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学科,进榜总数稳居安徽省属高校第一;2025年1月,学校“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也实现了安徽省属高校在该榜单“零”的突破;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61个;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几年,安徽医科大学面向科研探索,不断传来“好消息”。
“我们现在也在建设一些新型研发机构,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王琦指出,当前,安徽医科大学在建立从学校研发、到企业生产之间、到医院应用的合作机制初具雏形——与上海仁济医院探索拔尖人才联合培育事项,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合肥中心,与人卫社共建人工智能手术教育培训基地,与合肥市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组建工作专班,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等科创载体。紧盯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未来,安徽医科大学还将借鉴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医科大学产学研建设经验,参照“科大硅谷”模式,支持建设“江淮医谷”未来产业先导区。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支撑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安徽健康产业和事业跨越式发展。
此外,在“十五五”中期,实现1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验收,3-5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国家级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医师学院及3-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有序推进,形成1-2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