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不仅擘画了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将开拓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空间。全球化时代呼唤文明交流与跨文化理解,讲求互商共赢的对话智慧。立足于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理论以及中华民族的尚和精神,将“主体间性”融贯中华文化主体性之中,超越人己分立的形而上学窠臼,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文明发展大势,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建构。通过文明间的“视界交融”,倾听“他者”的内在诉求,体认“他者”的文化价值,不断拓宽思想的地平线,绘就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新图景,化解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深层困境。基于平等的主体际视域,以“第二个结合”创造性回答“世界之问”,就要超越狭隘、保守的民族主义叙事,注重人类公共理性的培育,积极寻求各国价值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共同的文化实践汇聚起健康自觉的人文关怀,推动不同主体在“互嵌式”的世界格局中共担责任、融合发展,携手擘画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