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融 绘制乡村振兴新篇章——第六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观察

文摘   2024-10-10 11:29   海南  

10月9日,第六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三亚举行。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文化铸魂”“科技振兴”“产业振兴”等话题,就如何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动力、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以及加速提升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在“文化铸魂”论坛上,专家们形成共识,认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是激发乡村活力的不竭源泉。清华大学派驻平谷区南山村第一书记孟超提出,应将艺术家精神融入农民群体,并将农民培养成为艺术家,他强调了深入乡村生活、理解乡村发展逻辑的重要性。传梭博物馆的郑芬兰作为土布纺织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用近20年的文化传承经历,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她认为,梭子既是承载男耕女织的传统,也是乡村故事的起点。海南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潮瑛分享了利用黎锦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她通过互联网平台,与黎族乡村合作,创新黎锦手工艺,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三亚乡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村落与独具特色的黎族、苗族民居,仿佛在述说着往昔的故事。传统手工艺如黎锦编织,以精湛技艺和斑斓色彩,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资源。长期以来,三亚以文化为引领,通过举办多样化的乡村文化活动,形成乡村振兴新风尚,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花山节等,成为乡村文化的盛宴。此外,各类文化展览和文艺演出活动在乡村轮番上演,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科技振兴分论坛上,专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探讨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指出,农药行业在国际贸易、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面临挑战,要加快发展绿色农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他建议行业关注人工智能在农药创制中的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提出,应重视技术的集成应用,打造示范样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认为示范样板对于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信心、加速农业新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是国内外农作物育种和种植的理想地。近年来,三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进南繁硅谷建设,致力于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已成为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的标杆。高标准农田、生物育种专区、南繁配套服务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物育种研究提供了坚强支撑。同时,崖州湾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加快建设,为三亚农业科技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三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种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科研机构和高校分支机构纷纷入驻,形成了“科研+企业”的双引擎发展格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顶尖农业科研院所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种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同时,三亚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头部种业企业,为农业科技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种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产业振兴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以及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政府等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各自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


三亚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指出,三亚作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优选地,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发展育种产业的南繁硅谷。当前,三亚通过发展“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植、推动产业集聚、增强品牌效益以及促进乡村产业融合等措施,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三亚日报丨记者:张慧膑 实习生:黎仁培



往期回顾


发布会实录 | 海南发挥“温度”优势 深化琼鲁合作发展



科技赋能种源 端稳“中国饭碗”



三亚:“生态美+文艺范”带火乡村游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海南农业农村


海南农业农村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官方公众号,权威发布“三农”热点资讯和政策信息,带您品鉴“海南鲜品”、领略和美乡村,海南农业农村期待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