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看错!冰粉制作、怪味胡豆制作等项目已入选双流区级非遗名录

政务   2024-10-14 18:38   四川  

近日

双流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包括

王冰粉传统制作技艺

怪味胡豆传统制作技艺(吴府记)

飞叉等2大类9个项目


01
王冰粉传统制作技艺

作为一种兼具美味与实惠、适合夏季消暑的特色小吃,王冰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当地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王冰粉制作技艺源自民国时期,制作技艺涵盖原料选择、制作流程和配料调制三大方面。在制作流程中,包括浸泡、揉搓、过滤、凝固等多个关键步骤,在配料调制方面,王冰粉以其多样化的口味组合展现其独特风味,常见的配料如红糖水、桂花酱、花生碎、葡萄干等,这些配料的巧妙搭配不仅丰富了冰粉的风味层次,也增加了其营养价值。



02
怪味胡豆传统制作技艺(吴府记)

吴府记怪味胡豆颗粒状似桑椹,集麻、辣、甜、咸、鲜、酥为一体,堪称一绝。怪味胡豆传统制作技艺(吴府记)起源于1911年,历经五代匠心传承,延续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现此技艺流传于双流区一带,并辐射周边各区县。

吴府记怪味胡豆精选优质胡豆、白砂糖、饴糖等原材料,经原料精选、浸泡胡豆、去嘴、炸制、拌辅料、熬糖、糖浆(翻砂)、冷却包装等主要工序制作而成。



03
手撕烤兔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

手撕烤兔是一道成都本地特色小吃,制作包括腌制、烤制、蒸、油卤、拌料等多个步骤,麻辣、咸甜适中、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回味持久,是居家、旅游、休闲的佳品。

手撕烤兔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可溯至清朝时期,历经四代传承,延续百余年历史,传承人谢华斌继承技艺后,在双流建设了工厂,研究了多种口味,将技艺发扬光大。



04
兔头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

兔头是一道成都特色传统名小吃,关于兔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兔头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毒、有利大肠之功效,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味美也”。

兔头传统制作技艺(宽窄故事)可溯至清朝时期,谢氏祖辈一直从事传统卤菜制作,明末清初恰逢四川大量养殖以草为食的兔子,谢氏祖辈迁徙到成都后开始尝试卤制兔头,经过多番配料尝试,最终以精选的原料,独特的配方,再以陈年卤汤数小时细火慢炖出来麻辣鲜香,肉质细腻的兔头,后作为家族秘方代代相传至今。



05
焦皮肘子制作技艺

焦皮肘子是流行于黄龙溪民间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制作过程包括准备肘子、处理肘子、烹饪肘子以及制作调料的装饰过程。采用传统"炮烙烹饪法"烧制的肘子,外焦里嫩,色泽明亮鲜艳,口感软糯鲜美,既能勾起观者食欲,更能满足食客的味蕾。

黄龙溪焦皮肘子制作技艺始于何人无明确记载,坊间都说黄龙溪焦皮肘子的闻名与嘉禾村陈家大院的陈厨子密切相关。目前以陈厨子一脉相传的第四代传承人黎明华与徒弟王丽、付跃宗师徒薪火相传,依然活跃在黄龙溪古镇的中餐舞台。第五代传承人王丽成立了成都龙肘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焦皮肘子制作技艺赓续传承。



06
黄龙溪米酒酿造技艺



黄龙溪米酒,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糖化发酵产生的一种酒类饮品,其香甜醇美的口感和极低的酒精含量,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当地传统的美食之一。

黄龙溪米酒酿造技艺以手工操作见长,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酒质。技艺流程包括清洗、浸泡、蒸煮、冷却、制曲、拌曲、糖化发酵、过滤、装坛、贮存等多个环节。



07
熊记太婆豆豉制作技艺

作为黄龙溪古镇的特色产品,熊记太婆豆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熊记太婆豆豉制作过程融合了选材、清洗、浸泡、蒸煮、发酵、调味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将黄豆转化为风味独特调味品的传统技艺。熊记太婆豆豉的制作不仅需要遵循传统工艺,还需根据季节变化、气温条件灵活调整,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从而产出质量上乘的豆豉产品。



08
牧马山二荆条辣椒手工豆瓣制作技艺

 双流二荆条辣椒,四川省双流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流区黄水镇花龙村全力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二荆条种植800余亩。花龙村通过对二荆条辣椒深加工销售,新建豆瓣生产加工展示区及体验区,带动二荆条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

双流牧马山二荆条手工豆瓣制作选用双流牧马山核心产区二荆条辣椒作主料,精选高山蚕豆,浸自深山古井,腌于农家土坛,阳时晾晒、阴时存放,从拣选-除杂-清洗-剁椒-浸泡-发酵-露晒而成,0添加、0机械,真正做到天然纯手工、绿色无公害。



09
飞叉

飞叉表演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宋辽,兴盛于明清。飞叉通常使用装有活络环形铁片的钢叉,表演者使之在肩、背、胳膊等处滚转,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耍出各种花样。

陈琦先生于2016带着这项民间绝技“飞叉”来到双流表演,让这门传统技艺得以在双流展现与发展。陈琦先生的飞叉表演在原有的传承技巧上,改良创新丰富了表演动作及形式,使得技巧性更高。《飞叉》技艺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还知道哪些家乡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流融媒全媒体记者 | 刘贤虎

图片由双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提供

编辑 | 马榕骏

审核 | 孙健涵

双流发布
最权威的双流声音,最生动的双流故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