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轶事
麦湾琐憶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地方,一些记忆,日久了便是一处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所在
留住乡愁,是对家乡土地深深的眷恋,更是春日里绽放野花的芬芳,是夏日里麦浪翻滚的清香,是秋日里果实累累的甘甜,是冬日里炊烟袅袅的温暖。
锁好童憶,是珍藏那些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在小巷里,回荡着儿时的欢笑;在池塘边,留下了捉泥鳅的足迹;在老树下,听长辈讲故事的温馨场景。
传承民风,是守护麦湾的精神家园,是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是节日里的热闹庆典,是长辈们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
《麦湾琐憶》不仅仅是一本书、一篇文章,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的桥梁,它让乡愁有了寄托,童憶有了归宿,民风有了传承。在新时代,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间,唤醒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对美好的向往。
【武林轶事·诗话渭川·麦湾琐憶】
令陆胤作品精选丨一生追求武术的赵连子
新武山 2024-10-03 08:35:00
一生追求武术的赵连子
文/令陆胤
赵连子,男,出生于1946年,滩歌镇上街村人,武术六段。受家风熏陶,自幼习武,弱冠之年,拜名师学艺,成为一方著名拳师。他积极参与组织创建滩歌武术协会,大力弘扬挖掘传统武术,并培训了大批武术人才,为滩歌武术走出去及武山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他和武山体校的柴梦虎、洛门康忠保、郭士苟四人被天水市体育总会授予武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与包奇珍、马虎林、唐淑媛四人被世界华人武术联合会甘肃传统武术研究分会评为“先进个人”。
赵连子的父亲赵世贤曾为滩歌的八大武术家之一,家里常有当地拳师交流演武。这种武术文化的潜移默化,在年幼的赵连子心中植下武术的种子。六岁时,父亲开始教他习武,少年连子对武术悟性很高,学得快也爱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学成了家传的棚拳、十二链锤、走棍、蒲潭棍、游龙鞭等传统武术套路,而且对套路和技击应用颇有体悟。对家传武术的深入学练研究,并没有满足赵连子对武术的追求,而是扬起了他探求中华武术奥秘的风帆,满怀热情和梦想,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
“一处投师,百处学艺”。赵连子说这是师傅给他的教诲,而且要“以德为先,无德就无武,学武先做人。”他遵循师训,严守武德师道,以信义为立德之本、为人之基加强自身修养,使他在尚武之风浓厚,武术名师辈出的滩歌能笑傲江湖。他先后拜滩歌镇拳师康建民学了小梅花枪、对子棍,滩歌镇上街的吉家学了燕子双刀,洛门镇林家庄拳师林连珍学了武当剑、九节鞭、醉八仙、大圣棍,天水西山石店村的王元元(原籍武山,后居天水)学了少林单刀和鹞子棍、入林枪、搜林棍、出林棍、探山排子等系列棍术,马力镇袁河村李子英学了大洪拳、小洪拳,鸳鸯镇丁门村丁世雄学了流星锤、手连枷、滚龙鞭、春秋大刀、混元刀、单刀、六合枪等传统武术。名师指点,勤悟苦练,赵连子的武艺日益精湛,成为改革开放后滩歌最有名的拳师,县内外慕名交流学武者络绎不绝。在众多交往的拳师中,与韦庄的马金田成了至交,闲暇品茗论武,交流切磋,外出结伴演出,甘苦与共,谱写了一段武术佳话。在交流中学成了马金田的拐李铁门闩子鞭,并在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荣获金奖,2023年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鞭杆获银牌、传统拳术获铜牌,2024年年届八旬的他参加河南登封市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仍然取得两枚铜牌的好成绩。经过几十年的不辍习练,棚拳、十二链锤、鹞子棍、探山排子、蒲团棍成了赵连子的代表性拳路。赵连子坚持习武演出,注重武术传承,培养了张金凤、杨成武(陇西人)、许云平、石建兰、赵云飞、罗顺平、康西平、陈新录、魏元林、陈真明、田富有、关录保、卢瑞林、令发、林书芳、马昱、张建林等一大批武术才俊,使其武术得以光大传承,广泛流传。
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武术活动,是赵连子武术生涯的重要一笔,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万华寺逢会他都组织和邀请县内武术名流和爱好者,开展武术展演活动。他每年参加武山和天水市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活动,多次参加省上举办的武术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而且他参加了历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多次获得金牌奖项,每次都有银奖获得,先后获得银奖十多次,被武友称为“银牌”专业户。
赵连子演练武术之套路,步伐清晰流利,形神兼备,舒展大方,潇洒飘逸。他说:“拳在步伐里,一步踏错百步赶不上。”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加上数十年的勤练,他的脚下敏捷,身法别具风韵和神采,舒缓处似行云流水,迅疾处若鹞子捕食,节奏明快,观赏性强。柴梦虎曾说赵连子的拳“像毛尖茶一样,细得很,越品越有味。”
赵连子常年闻鸡起舞,乐于传授武术,而且热爱武术事业,为武山“武术之乡”的创建和名片宣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4年,武山县创建国家“武术之乡”进入全面开花普及武术的阶段,省武协主席郝心莲十分重视武山的创建工作,亲赴现场督导,和县体委的包奇珍、柴梦虎等一道指导各乡镇武术协会和武术训练队的组建成立。滩歌武术协会是当时成立的第一个乡武术协会,那是在郝心莲、县体委主任刘喜儿、武术教练包奇珍等现场指导下成立的。他们先找到当时滩歌乡党委书记任德俊,再找到拳师赵连子等。经过宣传引导,成立了“武山县武术协会滩歌乡武术分会”,后改为“滩歌乡武术协会”。任德俊任协会主席,赵连子任副主席兼教练,王正刚任秘书长,龙世杰任副秘书长,成员有张佛成、关灶台(又名关新民)、王学刚等。武协成立后,逢年过节、各乡镇或滩歌各村有庙会活动,县上举办各种武术活动,他们都积极组织参加。平日里加强学练之余,大量吸收武术爱好者,弘扬传承传统武术和宣传创建武术之乡的意义,习武之风蔚然兴起,练武之人遍及各村。同时,积极挖掘当地传统武术,因成绩突出,受到表彰奖励。
1990年,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气功部部长郝怀木率领全国武术之乡考察团来滩歌考察,省武协主席郝心莲、县体委的刘喜儿、包奇珍、柴梦虎等陪同考察,邵继德、任德俊、赵连子、陈新录、关保录、张昌顺、赵新喜、温天福、王学刚、赵珍宝、张佛成等在原滩歌初中大操场进行了汇报演出。这是多年来的首次大规模武术表演,观众人山人海。演出结束后,考察团认为滩歌乡武协在“武术之乡”创建中成绩卓著,在武术普及和提高方面处于前列。这些成绩和荣誉,让赵连子对传统武术弘扬传播有了更加高远的目标,1998年起,赵连子连续办了八年学生假期武术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武术爱好者,其中不乏走上武术道路的专业人才和武术才俊。
而今,年届八旬的赵连子仍然保持着对武术的执著和热忱,尽心尽力履行着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晨练点指导员的职责,时常在滩歌万花寺、武山县人民广场等地为武术爱好者传授武艺,在传统武术健身和传承中发挥着余热,在擦亮“武术之乡品牌”、建设“武术强县”中贡献着一个拳师的力量。
作者简介:令陆胤,甘肃武山人,武山县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武山县文物局。有百余篇文史、文学作品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甘肃时报、兰州时报、天水日报、陇右周刊、《陇右文博》《文化遗产与保护》《甘肃史志》《渭河文化》等各类报刊杂志。曾任《武山旅游文化》《丝路明珠拉梢寺》副主编,参编《退桼堂诗词》等著作。
如何投稿 ✦
麦湾琐憶
投稿邮箱:546926004@qq.com或微信:wsw13830828882
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作文,书法绘画,摄影民间传说,非遗等均在征稿之列。
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联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敬请将您的所感所悟,所知所想,用艺术的语言,真实的拍摄,灵巧的双手展示您的正能量爱好和信仰,超越自我,摆渡自己也摆渡别人;
巜麦湾琐憶》欢迎您,让我们携手同行;欢迎关注,欢迎投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