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林氏
1.明末福建省乌石林纯厚(?—1630),迁居南澳云澳荖园村,成为财主,有良田100多亩,卒于崇祯三年(1630)葬在村东约4公里远山上、即环岛公路旁的金高椅村前(此地被称为“林厝埔”),墓幸存。其碑高0.63米,宽o.36米,刻:“明崇祯叁年仲冬立,考纯厚林公,*勤慈苏氏墓,男克绩、(克)经、 (克)给同祀”。次子夭折,末子克给(又名羽南)在村中心创林厝公厅,建筑面积48.3平方米(1918年地震倒塌,后卖掉3亩公田而重建,今为锣鼓馆),后裔今110多户(笔者属之,已移居汕头),550人,为村中大姓,还衍近村澳前、中柱等。该村还有另一支人口较少的林氏,林泉、启合、老铁等约百人,与县城西阁村林氏同宗,开基祖来历不明。(据2001年12月荖园村丁普焕同志复信,越年6月14日林晓民抄墓文)
2.1988年,南澳县城后宅镇人林布袋、汉杰等6人,访福建漳州龙海市步文乡龙头村,本想寻找道光年间(1821-1850)先祖林彩玉(原陈氏)之兄从饶平县入赘该村林氏之史料,却意外得知该村始祖林景善之第4世二房,于明嘉靖(1522—1566)移居南澳岛,但不知其今南澳支系在何处。笔者于2002年1月初发信该村询之,由“漳州龙文朝阳龙头”林河山、亚根宗兄于月底复信云:“本村祖厝内收藏总牌一面,……到第4世才分为房次,一、三、四、五守祖,二房开往广东南澳,到现在也无法查清”。
3.云澳镇南台乡林氏开基祖林肃乾(约1679- 1761),是位扶正压邪“赌王”、武功高手,在清康熙年末三四十岁时,为避赌徒谋害,而从澄海县小北门内公婆树(树旁有井,故地名也称“四方井”)脚,逃至南澳创祖,至今10代、74户、370人。(据南台乡林牛屎、俊丰于2001年11月9日、越年1月26日所说)。林肃乾故乡开基祖是南宋林口口(佚名)从莆田来澄,明朝子孙创林氏宗祠,1995年被拆建成商住楼新蕊园。(据2002年1月26日林俊聪、广宇到公婆树调查)
4.2001年8月中旬,大埔县广德人林氏数人,到南澳岛寻找古代先祖上岛定居后裔。据称,林禄32世、唐九牧林苇后裔林评事,宋末弃官于大埔县大麻开基,至六世碧源到南澳岛当官于深澳城(其堂兄也到饶平当官),遂定居。深澳林氏,今有一开基祖、明末崇祯(1627—1644)墓在邻村三澳水库顶的王桐山“倒插金钗地”(附近有后代“倒戴纱帽地”墓葬女性)。大埔数人说待越载清明探墓而没去,故其是否为碧源墓待考。该深澳林因乱世多数迁台及闽,乡巾现仅有长春、国良、荣桂等十余户数十人。(据2001年8月17日夜南澳县副县长林占忠来电,2002年7月26日深澳林荣桂来信及去电补充。)
5.有来自河南(上文“唐初河南林孔著入潮”有简介,此不赘述)。
6.林禄第30世林居安,宋代来潮,居于澄海冠陇,衍潮各地,其一是南澳(据1997年潮州市林金松编《林氏族谱简序》)
29世林月隐(又名鼎,宇承芝),系唐九牧长房林苇后裔,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任海丰县丞,移居惠来创钓石。传至闽林39世林南溪,移海丰青草南汾。(据林维宽《长林丰采》)
30世林岩泉,林苇后裔,南宋末居石鼓,林岩震居揭西五经富,衍葫芦地。
30世林居安,唐九牧林蕴派下,宋代移官(侍御史、银光禄大夫)来潮,居澄海蓬州都冠垄,衍湖心、斗门、陇尾、沟头、峰下、坝头、下窖、上厝、莲上关新乡、东篮尾、外砂内陇、南澳、海阳县樟厝洲、意溪林厝堀、揭阳县棉树、仙阳、沟尾、渔湖、登岗林乡、埠头、棉湖、惠州三蕉德、普宁里湖河头、盘寨、海丰之梅陇、陆丰东海六驿等。(据林金松《林氏族谱简序》、林维宽《长林丰采》)
31世林天与,系唐九牧长房林苇后裔,于元代 (1271—1368)期间衍惠来,为隆江竹湖新乡之祖。(据2001年8月林祥源《惠来西河林氏族谱序》初稿)
31世林真福,世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里,元末明初,因战乱,兄弟亲疏8人,挈眷避于饶平县坪上乡。嫡孙林根德迁至同县元高都水口社石头乡安石楼,其第10世林观吾时,有万历(1573—1620)进士林峥嵘注重昭穆,自这第10世起伦序昭乎。时之林氏六屋(后裔移居台湾鹿港、竹北等),各迁失联而各立诗序,尤其下六屋,东山、老屋、腾蚊岭同以“子”起,大埔则以“德”起。斗屋则以“世”起,但系第2世祖大二公为一世(相差一辈)。胡阳楼则以“天”起,但系第3世祖念一公为一世。(见1984年台湾林恩显主编《林氏大宗谱》第130页等)
31世林圭,唐九牧林蔇后裔,居澄海外砂,生三子:成、盛、戚,长子林成移饶平县生二子:心、行(两人后为澄海外砂之祖)。林行生林和易,和易生三子,长子林文质居湖心,次子林文叟居南砂寨,末子林文形迁海、陆丰。林盛移潮阳县,生林维、林绍(移潮州城,属第33世)。林维生二子:嵩、峰,林嵩生仁惠,林仁惠生三子:宝、鉴、镜,皆居惠来县,其中林鉴子孙居该县靖海、后山、翁厝乡等。林峰也居惠来,生四子:义、智、礼、信,林礼移居海阳县枫岗村,衍登塘、揭阳县新亨。
?世林文熙于宋代入潮,居揭阳县西门乔林;林完粹居白云,林敬夫居麦园三代后移玉湖,林大院居惠来县黄冈寨,林光佑居东莆下陇而衍牛田洋,林贡隐居塔下而衍今揭西、江西,总统军事林环瑶生于龙湖市头;六十郎(林致政)于宋末入潮居鸿沟,第3房裔孙林茂德于明代迁江东的西前溪而衍亭头,第4房裔孙林青田迁沙洲;林玉窖裔孙居榕城、窖口;林东窜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闽南云霄县乌烟巷龙坑(即龙头村)移创东前溪,榕城近韩居的林枝裔孙居桃山都水路尾、皮厝洋、上埔、市下、苏坑、京北都巷内、渔湖堀仔;林振千居桃山都林畔埔,子孙林万如、林一枝居潮州府城春城楼;林澄记居盘溪、仙窖;林仁爱居池边而衍榕城、城隍;林景昭由普宁县百里桥移居榕城进贤门内;林礼源居草埔乡庵巷,原居云霄乌烟巷的林东南裔衍揭阳县池尾、华美下尾洲;祖居涵头林火四,第3 子林指溪,于明代移居厚洋,衍仙桥、南山仔、普宁县东内、澄海县沟内、上坑、山边;林道辉(林勋裔孙),元末由广南回家,路过潮州,久住旅店,遂家于潮。
?世林致政(即六十郎),唐九牧后裔,娶宋氏,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自莆阳迁来海阳县怀德乡环山下鸿沟里(今属澄海市)。启拓胤祚宫室、清雅堂,匾“壶公旧家”。时莆中旧友,有精堪舆者游术,来潮卧病其家,愈去忽遗囊金,林致政还之,友感其德,以择秀山佳域为其夫妇合葬地而酬谢。衍樟林、新港、钱塘等。子林梅湖,娶黄八,生子真惠、真道。清林邃养,通天文历算,直宗龙图阁提点,后为朝散大夫,被誉“守正凝妙”,至元庚辰(1280)夫妇合葬梅花岭。明嘉靖丙辰(1556)修墓,发现其茔石中藏一小石刻:“安人八黄氏”。一方石如桌面,横刻:“守正凝妙通玄,梅湖提点林公”;永乐年间 (1403 -1424)合刻云:“梅湖提点林公,安人八黄氏。”自林致政至今有27世。林腾瑞排第17世。(见1999年林尧彦《鸿沟林氏腾瑞公振系家谱》)
34世林评事(又名昉,林苇后裔),(据2001年1月大埔广德乡林乡编委会简报写为“总95世、入闽32世”),生于清流县石壁村,宋末弃官于大埔县林坑居之,衍潮州冠陇、揭阳县南山、蕉岭县、江西省苎州,5世孙林真福于元末同辈兄弟8人徙饶平县坪上乡,裔衍台湾。林真福之孙林根德居饶平县芙蓉寨和阳楼,衍饶洋石头乡。四代后林千六(即永珍)生于明洪武元年(1368)移居饶平县三饶河口。林评事第10代林肇基移居东莆都前山村(今第18代林志坤所抄存清朝《林氏家谱》载,林肇基移居弦歌都才豪乡即今饶平县三饶镇马岗乡才豪村)。
34世林富德,林广胖,属唐九牧之第6牧林蒙后裔,移居潮州。
35世林顺居潮州。
35世林学士(即澺溪公。另有一同名者于宋开庆元年由闽入潮阳),福建莆田石狮巷人,九牧后裔,父林开佑。南宋咸淳间(1265-1274),以经术科授潮郡博士,因家于海邑东厢之澺溪(今潮州市区)。至元兵迫城,始分移于龙溪都(今之潮安庵埠镇)之黄陇,即陇头东埔乡(现称“林厝埔”),卒谥“澺溪”,不忘旧也。*郑氏,谥玉阃。生五子:长松隐,次竹轩,三梅湖,四兰轩,五因就山垦田插处于黄坑霖田村落访求遗裔而未得。其第11代“忠宣公”林熙春 (1552—1631),出生于海阳县龙溪宝陇乡(今属庵埠镇),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后为户部左侍郎,敢于直言,著述颇丰,与父亲林乔根共创林氏家庙,又致力于多项公益事业。逝世后被朝廷追赐“三世尚书”、谥“忠宣”。<见乾隆二十一年(1756)宝陇乡《西河林氏族谱》>
35世林肃(唐九牧林蔇后裔),居潮阳县华亭桥,衍凤巢、海门和海丰县。
35世林则祖(华山,即宋九牧林景渊八代孙),生于涵头,南宋宝佑四年丙辰(1256)春中进士,为太学士、国子监司业,同年六月20岁时被贬入潮,居海阳县长乐乡大和都仙庭,裔衍白宫(万里桥南)、双望、坎下(中厦)、顶埔、新埔、礼埔(万里桥北)、市头顶、凤鸣、涂厝陇、古板头、全福、堤头、枫溪、大巷、神山、陇美、汕头太古南记(旧时铺名)、陆丰县大安、海丰县青坑、慎廉、桐坑、蛟龙、东畔寨、揭阳县霖田、溪尾、三洲、东浦、棉湖、新亨、海口、丰顺县径心、汤坑金鸥寨、潮州府城以及南洋各地。
35世林原兴,宋末来潮,裔孙居饶平县南陂等地。
35世林义叟,唐九牧林蕴派下,父居士。于南宋淳佑从莆田县荔枝园移揭阳地都大瑶乡(一说渔湖)。传至38世善业,衍陆丰东海洛州,分支海丰仓前。39世四川,衍陆丰豪路,分支海丰凤山。(据林维宽《长林丰采》第143、398页)
?世林贞(万)一,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由莆田鱼街市柴亭脚(今属福清市)避乱南逃,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落籍潮阳县,创奉思乡洋心田村(后称播扬村),成为金玉玉浦林氏始祖。传下第2代林中江于元初衍揭阳县锡场;传下第4代林始于元大德五年(1301)居竹桥;第6代林忠恕于元明宗(1329-1332)时,分徙新兴乡之新桥(今属铜盂镇),是新桥林始祖,为报庶母养育之恩而建婆祠祀之。(据1999年9月陈丰强主编《潮阳姓氏丛谈·林氏》)
?世林维,号琼岛,随父林盛(字崇祚,号启轩)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以举人授主簿,从莆田到潮阳县上任。父为县尉,卒于任所(葬于县城南御吏岭),遂迁居丰欢乡之狮石(今属惠来县)。明代裔孙林慎笃,由惠来后深园迁居海门下浣;林子闽由狮石迁居潮阳黄陇都上西(今属峡山镇)。明嘉靖四年 (1525),裔孙林桂川由狮石移居洋鸟都第七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光绪初,林氏先后由狮石迁潮阳县红场之潘岱、老村、中村、后田、尖峰、丰厝、雷岭之东洋及峡山之陈禾陂等处。光绪二十四年 (1898)裔孙林亚粒由第七陂分居波浪溪(均仙城镇)。(引同上)今惠来县成田镇狮石乡共1.3万人,皆姓林(涌现今广东省佛协副会长释传正,俗姓名林培庵),尊林盛为一世祖。<据狮石乡乾隆《祖自福建入潮系派实录(录至20世林达峰)》>
林虞川,字岳荐,号翘竹,宋末由莆田迁居潮阳县海门,为北门“永祀堂”林姓始祖。(引同上)
?世林文贞,官大学士,宋末由莆田迁居于揭阳县化龙桥金鸡脰村(今属渔湖镇)。子林勉斋有二子:长林致政(1279—1348),又名西河,分创于潮阳县奉恩乡之仙阳(均属灶浦镇)。元末,林致政裔孙林元盂分创于涂寨。明代裔孙林南轩分徙新庙(均属灶浦镇)。清初,裔孙林学海迁居海门,为海门三仕林始祖。道光年间
(1821-1850),涂寨林裔孙林安德迁居揭阳县城林厝厅。(引同上)
?世林渔川,于宋元之间,从莆田避乱入潮阳,成为县城新街林氏始祖,按林大春自述乃其入潮之祖。(引同上)
?世林梅山(林蔇后裔),元朝后至元间(1335-1340),从蒲田来知海丰县,惠政及人,口碑载道,遂定居。有子二,其一松石于元末为避战乱与夫人失散,而夫人襁负幼子及三山国王神像、外家神牌,携婢逃难,留住于潮阳县城棉东“四人桥”(即明初由所携神像所创、何野云择地而在1996年重建三山国王庙前)附近,成为始祖母。明朝时进士大有(六世)、举人继述及其弟继习(七世)、恩贡树蕉(七世)、举人明元(八世)、举人、“半个进士”吾翰(九世)共四世科甲蝉联,故明中宪大夫、知潮阳县事李栻赠门匾“世魁”(自此为该族外号)。九世钦德创城西约13公里远桑田乡(今属河溪镇)屿西社,由十五世、贡监生苞孙在光绪戊申(1908)主创林氏祖祠“振先堂”(1987年由创业家、慈善家林芬丁等捐修,2000年农历五月廿六日晋主),后裔今3千多众,人才辈出,经济发达为世魁后裔各乡之冠。十四世宗仁、宗杰(先祖敬和与九世钦德是兄弟)也移居桑田。清康熙六年 (1667),世魁裔孙华景分居竹山都陂头之梨园。嘉庆、道光间,十四世样光迁居城北小棉田。嘉庆三年 (1798),商孙由棉东分创直浦都圆山仔(今属关埠镇)。还衍竹山都上坑(今后河溪镇),隆井都石坑及上陇、南阳、惠来靖海、陆丰湖东等处,远播台港澳 (香港名人林百欣为世魁第十九世)及外国。(据2002年7月10日,棉东世魁后裔林榕提供资料)
35世林总督,号璋,名如圭,系唐九牧长房林苇派下林禹房,林制属之三子,元朝天历戊辰(1328)科进士,惠州刺史,于元朝末期衍惠来县,为凤镇之祖 (据2001年日8月,林祥源主撰《惠来西河林氏族谱》初稿)。
林华封,元至正八年(1348)由闽迁潮阳兴仁乡洋尾寮(今铜盂镇洋美)。据陈丰强《潮阳姓氏丛谈·林氏》)
今日在看目标:800+
来都来了,就点亮在看呗
来都来了,就点亮在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