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让河湟好物拥抱大市场

文摘   2024-11-23 10:03   青海  

“这个青稞米怎么吃?”“这个醋闻着好香,是用什么发酵的?”日前,在南京秦淮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河湟好物·食礼秦淮”——湟源·湟中农文旅产品展销会上,来自青藏高原的青稞、陈醋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受南京市民的青睐。

从青藏高原到秦淮河畔,从西部到东部,搭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出了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推动湟源县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迈进,以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建园区、立项目、强产业、做品牌……如今,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内一个个企业蓬勃发展,一个个产业不断壮大,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推动了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青稞、陈醋、牛羊肉等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后,以更加精美的姿态走向市场,不仅为广大省外消费者提供了高原“美味”,更扩大了湟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希望。

跨越山海,携手共进,东西部协作“链”起了湟源产业发展新图景。

“大华镇建起了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

园区内道路平坦、环境优美、现代化的厂房设计整齐划一……在湟源县大华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里,随处可见产业蓬勃发展的动人景致。

记者走进园内的青海沣盈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的产品包装精美,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一箱箱成品被迅速打包发往青海和甘肃等地的超市中,满足着市场的旺盛需求。

在青海乔穆杰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在现代化牛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上,各种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整齐着装的技术工人手法熟练,正把屠宰后的牛羊按照不同部位进行精细化分割、打包装箱……

“听说大华镇要建产业孵化园,我马上和大华工业园区管委会联系,在2023年11月,我们企业搬到了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中。”青海沣盈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桂娟介绍说,“新厂区面积大,可投入设备数量多,缓解了过去企业产值不高的困境。在东西部协作的帮扶下,我们还增加了酸菜生产线,产品更多元了。”

近年来,湟源县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省、市锚定湟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县的定位要求,按照总体设计、分布实施原则谋划实施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87公顷,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主要建设6栋标准化厂房、1栋综合试验展示楼,总投资额7526万元,其中中央及省市级财政衔接资金5706万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820万元。

“孵化园通过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了青海乔穆杰玛实业有限公司、青海高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博业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海沣盈醋业有限公司、青海阿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牛羊肉分割、高原杂粮系列产品、陈醋等系列产品加工。”湟源县大华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相炯介绍说,“目前5家企业已投入运行,另外1家正在入驻洽谈中。孵化园企业全面投入运营后预计可产生收益216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000万元,年产值预计达2.3亿元。”

“将青海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精选、苞米、磨米、磨粉……在青海高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流水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在熟练地进行各项加工工序,并将成品装袋密封,这些种类丰富的青稞产品,即将按照订单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青稞产自青藏高原,营养价值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食品、化妆品、饲料等行业,青稞精深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青海高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桂萍表示,正是瞄准了青稞精深加工产品的价值与市场潜力,并依托多年代加工的经验,她决定入驻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将青海的青稞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去年11月入驻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中,投入4条新生产线,采用‘合作社+公司+电商宣传+政府助推’的经营模式,从今年4月份试产到10月底,共加工销售农产品1200吨,产值达900万元。”马桂萍介绍道。

“东西部协作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我们不仅获得了项目资金支持和物流费用补贴,还拓宽了销售渠道。不少南京市民已经成了青海青稞产品的粉丝,一买就是十几包呢!”说起东西部协作,马桂萍赞不绝口。

“在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项目中,我们践行了‘飞地’经济理念,让湟源县的干部深刻理解了‘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的乡村产业发展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三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减轻了村级招商的难度,还实现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有效补缺。”南京市挂职干部、湟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龙说道。

“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就是采取的由政府规划和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国有企业持有资产并作为运营主体,根据本地的产业优势及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创业者入驻的模式。这样既解决了村集体管护和运营难题,又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和稳定收益。”李相炯说道。

从更新理念到技术攻关再到拓宽销路,从资金支持到物流补贴再到优化服务……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园区内的企业正在蓬勃生长,通过“东部理念+西部资源”模式,跑出了东西部产业协作“加速度”。

“家门口就业让我们‘赚钱顾家两不误’”

稳就业、助增收、促发展,园区内的企业发展壮大,也实现了群众“顾家增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我家在大华镇拉卓奈村,我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在这上班比出门打工好,上班有工资,下班还能照顾家,我挺开心的!”青海沣盈醋业有限公司的工人李雪琳边打包瓶装醋边说道。

“我们共有21名员工,都是大华镇周边的村民。”祁桂娟说,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扩大生产后还会产生用工需求。

“我们企业现在有40名员工,其中25名来自周边村镇。投入运营以来,每年将带动大华镇9个村集体按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分红,年度分红总额达27万元。”青海乔穆杰玛实业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总监郭恒说,“为了提升员工的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我们每半个月还会组织一次技术培训。”

“园区推行资产收益带动、务工就业带动、技术培训带动、产业融合带动四种联农带农模式,并利用种养殖+收购+企业+市场’的‘一条龙’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人均月增收达3000元。”李相炯说道。

一条条生产线流畅运行、一条条特色产业链不断延长、一个个品牌走出高原……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绘就了一幅“山海情深跨千里,携手并肩共振兴”的温情画面。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湟源县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内,一家家企业正在不断扎根成长、发展壮大,不仅助推了产业发展,更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今,一个又一个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东部,从青海人喜爱的“家乡味道”,变成省外消费者青睐的“高原味道”,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更扩大了绿色有机品牌的知名度,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味”。

东至西、山与海,“宁宁”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从理念更新到资金投入,从技术指导到渠道拓宽,每一项举措都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里,我见到了企业生产的繁忙场景,也见到了企业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谈中,我能体会到他们对打造、擦亮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金字招牌的坚定信念,更感受到了宁宁协作背后那份跨越山海、情深长的真挚情感。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贺芳玲

|责编:李卫民

|审核:金福衡

|监制:郦小龙

推荐阅读

湟源融媒
湟源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及时发布各类资讯及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