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星标⭐让我们一路同行,天天见!
“既不延长也不缩短寿命,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
这是安宁疗护医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01
生死两相安
8月初,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组,前往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目睹了生死边界上的温暖与慈悲。
“明天的手术已经排满了,只能约后天了。”
“那就给患者皮下注射吗啡,先止疼,再坚持一天。”
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的秦苑主任正在与护士商讨如何给患者用止疼药。
癌症末期,浑身只剩下疼。尤其是老人,当疼痛、出血、失禁、化脓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尊严和体面都已经顾不得,那是伤身,更是诛心。
面对已无药可医、无方可用的病人,安宁疗护会把重心放在症状控制上,有痛止痛,出血止血,让病痛从眼前“消失”。
“我这个样子,要麻烦你们照顾,真是太对不起了。”病床上的老太太自责,秦主任走近,抚摸她的臂膀,耐心地问起来,“发生什么事了,您怎么会这样想呢?”病人的女儿站在远处,悄悄抹泪。
老人的心情总是沉郁,医生与社工和她的亲人轮番谈了好几次,努力想办法。
在其他治疗中,医生是挡在患者和死亡中间的最后一道墙,但在安宁病房,医生更像一座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治疗手段,“托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一家人,牵引他们渡过这一难关。
中国人讲究“善终”,认为这是人生很大的福报。
这个规模不大的安宁病房,五年里,已经让三百多位患者安详离世,得以善终。
用秦主任的话说:我们如何跟家属携手最大限度支持这个患者走好,我觉得是生死两相安的意思,走的那个人走得好,活着的这些人才能活得好。
02
道爱、道谢、道歉、道别
台湾安宁疗护推动人、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授赵可式认为,生命末期的患者,心理层面的需求比药物治疗的需求更大,并提出了包含“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的“四道人生”理论。
在传统中式家庭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关爱的背景下,安宁疗护鼓励家属尽早“四道人生”,哪怕是在临终阶段,在患者的听觉和触觉尚未彻底丧失前,积极诉说爱意、歉意或告别,通过语言、肢体接触等更具象地传达内心的情感。
在河北省沧州市的一家公立医院里,一位胆囊癌晚期患者正在和妻子跳最后一支舞。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患者沈林(化名)和妻子张丽(化名)在医院里跳舞(于楚众 摄)
他叫沈林(化名),先后做过胆囊切除及胆肠吻合手术,在安宁疗护科,医生为他提供了镇痛、镇静和其他症状控制服务,还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这场舞会就是护士长提议的。
一首老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响起,沈林和妻子互相拥抱互相搀扶,他们跳了2分钟,在场的患者和家属都哭了。
回到病房,沈林慢慢脱掉白衬衫,艰难地躺回病床上,见妻子抹眼泪,他说:“放心,我会陪你跳到八十岁、九十岁。”
03
您所在的城市是试点地区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日前在北京、浙江、湖南三省,以及天津市南开区等61个市(区)展开,至此,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185个市(区)。
从住院的模式拓展到居家、门诊、医养结合,还有远程服务,全国现在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机构已经有4200多家了。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善终”,所谓“善终”,就是能预知自己的死期,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烦恼,安详自在地离世。
安宁疗护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以善终。
本文来源:央视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新闻等
《小边说养老》帮您轻松理财
欢迎关注!
大妈说 因为公众号更改了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北京大妈的文章,记得给我们加个“星标”,这样每次大妈发文第一时间就在您的列表里。
星标的方法也很简单:
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
![]()
猜
你
想
67岁生下女儿,如今卧床难自理,她后悔了吗?
看
实用!羽绒服袖口一蹭就脏?一招帮你解决!
猜
你
想
67岁生下女儿,如今卧床难自理,她后悔了吗? 看
实用!羽绒服袖口一蹭就脏?一招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