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国川(经济学者、资深媒体人)
本文节选自《国家的启蒙: 日本帝国崛起之源》第一编
本文转自公号理想国读书
“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们最后的藏身之地。”日本历史上的“爱国贼”们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
不过,“爱国贼”并不是日本所独有的现象,在19世纪东亚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
01
“爱国贼”们抵抗对外开放
1860年,当日本人首次乘坐咸临号抵达美国后,大开眼界,新鲜事物目不暇接。
舰长专门买了一把黑色洋伞作为纪念,船员们好奇地围观,因为在日本使用的都是木伞,从来没有这样的东西。舰长说:
我把这把伞带回国内,撑着伞在街头风光一番,你们说好不好?
立即有人提醒道:
我看还是在官邸里自己玩赏吧。您如果在街上招摇,一定会被浪人袭击!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就在咸临号回国前半个月,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主张和外国通商的幕府宰相井伊直弼在江户城樱田门外被浪人暗杀。
“樱田门事变”宣告日本“爱国贼”们抵抗对外开放的行动达到高潮。
数千年来,东方国家自成一体。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人闯入进来,各种冲突在所难免。
虽然日本政府并没有像满清政府那样拒绝开放国门,而是和平地放弃锁国政策。但是门户初开之时,一些日本人认为外国人充满晦气污秽,不愿意让他们踏上本国的土地。
在自认为社会精英的武士阶层中,这种思想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腰插双刀的年轻下层武士,许多都是“爱国愤青”,视外国人如寇仇。
特别是在通商口岸,很快就掀起了“愤青们”大肆刺杀外国人的风潮。
02
高层积极煽动和纵容
1858年8月,俄国见习官和水兵在横滨登陆购买粮食,遭到武士的袭击,2死1伤。这是日本国门开放之后发生的第一起刺杀外国人的事件。
3个月后,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的中国人因穿西服而被误为西洋人遭到杀害。1860年1月,在英国总领事馆当翻译的日本人遭到刺杀。2月,荷兰两名船长也被杀害。
幕府虽然尽全力搜捕犯人,但奇怪的是,杀人凶手一个也没有抓获。这进一步助长了暗杀之风。
“樱田门事变”之后,排外风气更加高涨。在外国人看来,这个东方国家充满了暴力和恐怖。
1861年初,一位美国翻译被杀;6月,英国公使馆遭武士袭击。1862年6月,英国水兵被杀伤;9月又发生了“生麦事件”,一位骑马的英国人无意间冲撞了一个藩主的队伍,被藩主的武士当场砍死。
“生麦事件”酿成极大的危机,一度将日本推向战争的边缘。最后幕府不得不赔偿巨款,才消弥了一场灾难。
日本“爱国贼”的暗杀行为不都是自发的,也受到了来自高层的煽动和纵容。当时的孝明天皇非常反对与外国通商,他听说幕府赔偿“生麦事件”后十分震怒,下诏说:
纵使皇国一端化为焦土,亦绝不愿开港交易。
这种典型的“愤青”言论,更加激励了日本“爱国贼”的排外行为。
随着仇恨外国人的风气的蔓延,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日本人也成为仇恨对象。腰插武士刀的浪人们充斥街头,四处寻找“卖国贼”。
在他们看来,凡是与外国沾边的人都有卖国嫌疑。
与外国人做贸易的商人关起了门,讲西方学问的洋学者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因为在自诩为爱国者的浪人们的眼中,那些读外国书、喜欢谈论欧美文化制度的人,当然都是欺瞒世人、崇洋媚外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03
思想家不敢谈论时事
在排外之时,仇视手无寸铁的学者,似乎并非日本所独有的现象。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了那些高举爱国旗帜者们的愚蠢和非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卑怯。
他们不敢向那些掌权者叫板,正如鲁迅所说: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一位受聘于幕府的翻译官,无意中提到外国事物,被青年武士提到追杀,跳进冰冷的护城河中才幸免于难。另一位翻译官的家被浪人破门而出,他从后门匆忙逃出,才捡回一条老命。
在江户开私塾传授西学的福泽谕吉备感恐惧。因为他知道:面对这些凶残乖戾的“爱国贼”,无论如何退避都无法让他们满足。
只有丢掉洋书,向他们低头道歉,与他们一起高唱攘夷论高调,甚至比他们更激进地提刀追杀洋学者才能让他们满意。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无法终止自己的思想,只能谨言慎行。在身份立场不明的人面前,他绝不谈论时事。
他家中的棉被橱内的地板特意设计成可掀式,以防遭人暗杀时可以从地板下逃走。在长达十二三年的时间里,福泽晚上从不外出,而是安心从事翻译工作过。
不得不外出旅行,就编一个假名,行李上也不敢写“福泽”两字,以避人耳目。他后来回忆自嘲道:“那样子就好像逃亡者避人耳目,或宛如小偷四处逃窜一般。”
04
“爱国贼”不是日本的独有现象
日本“爱国贼”的要求是,废除日本已经签署的通商条约,将外国人永远驱逐出日本。
这显然既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运动,也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救亡运动,只是盲目排外的社会破坏活动而已。
这些过激行为虽然阻碍了日本的开国改革,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动荡,却改变不了历史潮流。
“爱国愤青”们滥杀无辜的行为,逐渐遭到了世人的唾弃。国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接受现代文明,融入现代文明,才是日本的出路。
在这种社会共识的推动下,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爱国贼”们也消失了。
诚如18世纪的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所说:
“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们最后的藏身之地。”
日本历史上的“爱国贼”们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不过,“爱国贼”并不是日本所独有的现象,在19世纪东亚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
可悲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一些国家仍然不时闪现“爱国贼”的魅影,让人们徒生今夕何夕的感慨!
本文节选自《国家的启蒙: 日本帝国崛起之源》第一编
直到最近,我发现了一套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连环画世界名著》!我当时就恨不得给所有亲戚的小孩买一套。
![]()
我一口气读完好几本,讲的非常透彻、清晰,很多篇章历历在目,想忘都忘不掉。 看看这豆瓣评分 9.7: ![]()
再看看这些十年前的豆瓣评论: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么好的编辑、文字、画风,以后怕是再不会有了……”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
![]()
公认的好读好记忆,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翻阅,翻到“烂了”也看不腻 ![]()
![]()
再仔细一看,这套神奇的书,第一次出版竟然是 1988 年,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
八十年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耗资百万,集结了 100 多位文学研究精英和知名连环画画家,历时五年,编辑创作了这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 除了被一些图书馆珍藏,现在普通人很难见到。 ![]()
![]()
曹禺先生更是专门为这套书撰写了《序》,推荐给广大的中国读者们。 ![]()
△实拍 曹禺为此书作《序》部分 当然,好看还远不止于此。这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涵盖内容特别丰富,无所不包。每一本都是精心编排!每一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共有 15 册,分为欧美卷和亚非卷: “欧美卷”共 10 册,包含 60 位作家的 77 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 “亚非卷”共 5 册,包括埃及、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文学名著。 ![]()
我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小时要是有这么一套书就好了!真心推荐给所有大人和孩子。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套书。现在再也没有这么多连环画画家,也不会有出版社花如此心血去做这样一套书。 ![]()
机会难得,数量有限。 都是由出版社直发,保证正版!建议两卷一起入手,收藏价值更高。相信我,这套书用三句话就可以总结——孩子不能错过、大人值得收藏、送人很有意义!![]()
世界文学经典,巅峰连环画作
真相如火,传播真相者如普罗米修斯。陈徒手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档案中挖掘真相,目的是“记录40年代末之后知识分子的几声长长叹息”,把历史的灰暗面平铺给人看。
陈徒手说,“知识分子有个天职,就是说话,不论用嘴还是用笔。若一声不吭,是失职;若作假,是渎职。”
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思想改造”、“洗澡”这些消失于教科书,只会偶尔散落在网络世界隐秘角落的陌生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分子又如何看待“今日之我”与“昨日之过”?
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仍有意义……
为此,我们诚荐陈徒手先生作品《故国人民有所思》和《人有病,天知否》。
这是两部深入解读“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著作,运用了海量有据可查的档案资料,实在不可多得。
陈徒手先生根据几十年积累的资料所写出来的著作,其实还有好几本,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能出版的就这两本,而且《人有病,天知否》还颇多波折,属于“漏网之鱼”,最终能与读者见面,实属不易。
陈徒手先生的这两部作品,数量有限,之前一度售罄,有兴趣的朋友,现在可以收藏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立即抢购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