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死掉多少天才,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术   2025-01-30 17:56   山东  

陆家羲是谁?这恐怕是大多数读者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


陆家羲,中国现代数学家,生前的主要身份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1961年他完成了《柯克曼四元组系列》论文,1980年完成总题目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论文,一个人就解决了两大一百年来未被解决的世界性数学难题。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陆家羲在组合数学界的巨大贡献,完全可以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比肩。可是,他和数学的故事,他跌宕而传奇的人生,却并不为众人所知。


目前可查的唯一一张陆家羲先生照

推荐一个优质历史号给大家!


他静静地走了,死前没有留下任何话,他是被活活冻死、累死的......临终前,这个中学教师留下一道难题,让整个中国都沉默了。

他,就是陆家羲。

1935年6月10日,他出生在上海一个贫苦家庭,从小成绩优异,尤其对数学情有独钟。

1951年,16岁的陆家羲告别家人,只身来到沈阳,考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办的统计训练班。半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工作。

在厂子里,陆家羲一干就是5年多,他利用业余时间,顽强地自学了高中的全部课程。195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数学方法趣引》,立刻被那些妙趣横生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深深吸引了,一连好几天都如痴如醉。

当年的陆家羲只有22岁,他只是单纯地对这些难题感兴趣,却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竟然会改变他的一生,为他带来遗憾、光荣和死亡。书中的“科克曼女生问题”早在1850年就被提出,100多年来悬而未决。陆家羲的心中萌生一个念头:我要攻克这个世界难题!

只有初中文凭、高中课程全靠自学的中国青年,有如此的志向令人佩服,但搞研究不能只凭热情和决心,知识的匮乏使陆家羲想要继续读书。

1957年秋天,他放弃工作,考入了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靠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艰苦的大学生活。

他曾对人讲过,自己真正热爱的是物理,愿意在此领域里作出更加直接的贡献。但是,搞物理研究需要实验,需要很多物质条件,这些陆家羲不具备,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好先在数学上发力。

一支笔,几张纸,一个夜深人静时在宿舍楼道口借灯光的孤独身影。这就是挑战世界难题的全部条件。整整四年,陆家羲没有一天停止过思考,毕业时,他已经基本破解了“科克曼女生问题”。

这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天才大脑!但谁能料到,他即将会遭遇那么多的不幸……

1961年,他把论文:《寇克曼系列和斯坦纳系列制作方法》寄给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一年过去了,对方回信“可以投稿”没有肯定,没有建议,就这样将他的成果搁置一边。他苦笑,只继续埋头完善论文。

1963年,他再次把修改过的论文,又投寄给《中国数学通报》。又是一年的等待,而回信只有草率的一句:建议改投其他刊物。1965年冬,他把“寇克曼系列”推广到四元组,投给《数学学报》。又等了一年,退稿信写着:没价值!三次投稿,三次被退,他耗费多年心血的研究成果,一次次被忽视、一次次被搁浅。他没等来世界数学的宝座,却等来了一场10年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期间,1966年-1976年,在极左思潮日益弥漫的时候,陆家羲被当成“疯子”,扣上了一顶走“白专道路”的帽子,送到干校进行劳动改造。这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很大伤害,也使他中断了一切思考。



十年动&乱,中国科学几乎停滞了,但世界并不会因此停下脚步。1971年,意大利两名数学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寇克曼系列”解决了!这枚世界数学金牌从此永远属于了意大利!意大利人将永远引以为傲!而此时的他,却浑然不知,还在傻傻等着有一天国家能把它公开。

直到1979年,当他看到了从北京借来的《组合论》杂志,他 “啊!”的一声大叫,随即泪流满面,《组合论》杂志白纸黑字的写着:寇克曼问题在国外已于1971年被破解了。破解者是意大利的数学家!

他崩溃发狂,嚎啕大哭,这样的结果,他怎能接受?!

要知道,从1961年起,他就已经得到了“寇克曼系列”的成果!

意大利数学家的证明比他的证明晚10年!但却比他的论文先问世8年!

18年里,他一次次投稿,却一次次被拒,他的青春年华在等待中失去。祖国学术最好的前进岁月在时间上流失。中国问鼎世界数学巅峰的绝佳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18年的心血苦熬,他与“寇克曼系列”永别了!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很快抬起头,望向数学王国的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那是与陈景润“歌德巴赫猜想”,齐名的另一大世界级数学难题!他恳请校方给他多一点时间研究,但却被拒绝了!

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熬夜,使他患上神经性牙痛病,他心一横,索性拔牙。不到一年时间,满口的牙竟然都被他给拔光了……双腮塌陷,瘦的几乎脱相,妻子看他这样忍不住偷偷落泪。

终于,1980年,他完成了“斯坦纳系列”论文。他再次登上了世界数学的巅峰!他激动的目光炯炯,可神情依然肃穆。之前的经验告诉他:能发表,也许比解出这道难题更难!

稿件寄到北京,又是石沉大海!他始终活在权威部门视线的死角里,泱泱中华竟看不到这个数学王者!



论文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到,他有一双发现天才的慧眼。朱教授找到陆家羲,建议他把论文直接寄给世界权威期刊《组合论》。

1982年5月,陆家羲收到了正式出版通知与版权签约书。1983年3月,陆家羲的前3篇论文正式发表;4月,后3篇论文一并发表。至此,独自闪耀了130多年的“斯坦纳系列”明珠,被中国的陆家羲最先摘取了!

马上,他把相关6篇论文相继寄往美国,仅仅一个月,他就收到了全部回信。一个月啊!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学术论文经过中国、美国、加拿大,又从美国返回中国,五段跨国旅程,仅仅用了一个月。相比之前每封信都要等一年的时间,这简直就像是奇迹!

多伦多大学门德尔松教授在信中写:“这是世界上20 多年来,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捧着这篇信纸,他闭上眼睛紧抿着嘴唇,泪水无声的簌簌而下。

1982年5月,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版权签约书,不收取任何报酬。消息传出,各种声音纷至沓来,有人劝他:何不等等?还有机会取得报酬。有人酸溜溜的讽刺:让外国人发表,就是不爱国。但这些声音他统统不在意:决不能让“寇克曼系列”的悲剧重演。



之后的1983年1月,《组合论》杂志给与他的论文极高评价;3月,他的三篇论文出版,撼动了世界组合学领域;4月,《组合论》杂志发表系列论文,他的名字彻底响彻了西方数学界......但讽刺的是,国内竟还对他一无所知!

中国有关单位向加拿大门德尔松教授,和滑铁卢大学郝迪教授发出邀请,请他们到中国讲学,他们却感到十分吃惊。

门德尔松惊讶地问道:“请我去讲组合数学?可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

外国人的话好像特别有分量,主办方马上邀请他参加学术会议。他奋斗半生未能摸进中国科研大门,如今竟被门德尔松这一句话,实现了。

终于,他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看见了。可中国的彗星,为什么偏要等外国人推荐后才被重视呢?!


但即使他已名扬世界,包头九中和教育局领导却不知道。就连参加学术会议的400元路费都是他妻子筹借的。

7月25日,中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开幕。加拿大门德尔松先生向他提出邀请,请他到多伦多大学工作。他婉言谢绝了,说:“我国组合学还不发达,我要留在祖国。”门德尔松笑了,钦佩的望着他,还把多伦多大学的校徽赠给了他。

会议中,他以特邀代表的身份走上讲台,用中文向全世界数学界宣布:我已经证明了“斯坦纳系列”! 顿时,全场沸腾了!



会后,无数惜才的手伸向他:中国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推荐他到合肥讲学;

华南师院、华中师大、兰州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工大、黑龙江大学邀请他到本校任教;

内蒙古大学陈子歧副教授连拉带劝:“还是留在内蒙大学的好!”

这颗金子,终于被人发现了,但并非所有人都发现了......

9 月,包头市九中校长,收到了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一封信。斯特兰格威校长和门德尔松教授,诚恳的邀请他去加拿大讲学,这两个外国学者,爱惜人才就像爱惜钻石,不论国界。但九中校长却对此不屑一顾“又不会提高升学率!去什么去?”



1983年,是他几乎被累垮的一年。数学研究、论文发表,教课任务……

他忙着整理讲学稿,忙着思考“斯坦纳系列”完稿论文。连鞋子露出了脚趾头,他都不舍得再去买一双。他明白,时间和金钱他都浪费不起!


武汉会议结束后,他强撑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把衣兜里舍不得吃的桔子,拿出来分给女儿们,便一头栽倒在床,累的再也起不来。妻子帮他盖好被子,他虚弱的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就闭上了眼睛。而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微笑竟是他最后的告别!

1983年10月31日凌晨一点,他永远的离开了。那一年,他才刚刚48岁。他走的太早、太寒碜,躺在土坑上,依然穿着那双露着脚趾头的鞋。一句遗言都没有留,只留下了15箱书和400多元外债,再就是抽屉里尚未完成的,“斯坦纳系列”最后一篇论文。

在他去世当天,妻子收到中国科学院寄来的45元钱。其中28元是从大连到合肥的路费;9元是他买的一部数学新作报销款;剩下的8元,是他为人代审稿件的酬劳。他一生中唯一从出版部门换来的报酬,就是这8元!

他死了,死的一贫如洗,死的不声不响。包头市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来了;中国数学学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来了;好友和学生们恸哭着走向他……

斯特兰格威校长发来唁电:“门德尔松教授和我对此非常沉痛,这对世界数学无疑将是极大的损失……”12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内蒙古日报》,同时刊登了他的讣闻。《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拚博20 多年,耗尽毕生心血,中学教师陆家羲攻克世界难题斯坦纳系列。”

1984年9月,中国组合数学学会组织了“陆家羲学术工作评审委员会”,对他一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4年底,曾“拒绝”过陆家羲的《数学学报》,终于全文刊发了他于23年前投出的,那篇关于“科克曼女生问题”的论文。

1987年,陆家羲的《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研究成果,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他走的不甘、走的憋屈,他解开了世界性数学难题,但却留下了一道更难的现实问题给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寇克曼系列”的悲剧?为什么会有英才早逝的遗憾?

而今,那个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他的名字仍旧被很多人所遗忘!世人皆知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这样的默默英才,我们怎能忘记?

陆家羲的研究,究竟有什么价值、地位如何,在数学界自有判断,我们不做过多的评价。但是,价值绝不和经济效益划等号。哪怕陆家羲没有作出直接贡献、没有产生具体价值,单单只是挑战了人类智慧的极限,难道还不值得敬佩、不值得保护吗?

在陆家羲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民族自信的缺乏,我们不仅需要提升对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自信,更需要对现在和未来的科学自信。会念经的不是外来和尚,也许就在山后的破庙里。

最大的珍珠不在深海,也许就在河边的滩涂中。我们中国历来不缺乏人才和天才,缺乏的是发现人才和天才的眼睛,以及培养、扶持、保护他们的机制。

假设,没有国际期刊的公开发表,没有国外学者的主动提及,或许陆家羲这个土生土长的天才将会一直贫病交加,终其一生都被埋没。如何避免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错把朱砂当红土”的悲剧再次发生,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他的逝去鞭策激励着后辈的努力。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不散。

千年中华,雄姿沃土;逝者一问,纵今穿古。

防失联请务必关注



张五常教授说,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中国20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

今天要向大家重点推介的,就是傅高义先生遗作《邓小平时代》。这是傅高义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巨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在写作上既不苛求历史人物,也不为尊者讳。

这本书不只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一个时代立传。资料非常出格,但写得很客观,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相。这是一部比历史课本生动百倍的当代史,向我们展示出了教科书里所未提及的那些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历史细节。




张维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邓小平时代》。

沈志华:傅高义能写出来《邓小平时代》,中国人写不出像他那样的。

秦晖:通过傅高义先生高超的叙事能力,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邓小平以及当代中国的非常精彩的故事。能把故事讲到这个程度,的确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

《邓小平时代》的译者是著名学者冯克利先生,其译笔精准且朴实无华。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3,除了傅高义先生详实的写作,冯克利先生流畅又中国化的翻译功不可没。

这本书,不少朋友已经读过,但由于各种原因未曾读过的朋友,想必也大有人在,所以值得再次推介。


本书口碑极佳,多次断货下架,今天再次上架。我早在2013年本书中文版首发时,就买过一本,当时的售价是88元。刚在先知书店查询了,10年过去,售价仍然是88元。

谁也不能预测《邓小平时代》在将来什么时候有可能下架,至少可以说再版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小。毕竟邓小平时代……已是另一个时代。强烈建议还没有这本书的朋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立即一键收藏(仅剩6本):

直到最近,我发现了一套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连环画世界名著》!我当时就恨不得给所有亲戚的小孩买一套。

我一口气读完好几本,讲的非常透彻、清晰,很多篇章历历在目,想忘都忘不掉。

看看这豆瓣评分 9.7:

再看看这些十年前的豆瓣评论: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么好的编辑、文字、画风,以后怕是再不会有了……”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公认的好读好记忆,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翻阅,到“烂了”也看不腻

再仔细一看,这套神奇的书,第一次出版竟然是 1988 年,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

八十年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耗资百万,集结了 100 多位文学研究精英和知名连环画画家,历时五年,编辑创作了这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

除了被一些图书馆珍藏,现在普通人很难见到。

曹禺先生更是专门为这套书撰写了《序》,推荐给广大的中国读者们。

△实拍 曹禺为此书作《序》部分

当然,好看还远不止于此。这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涵盖内容特别丰富,无所不包。每一本都是精心编排!每一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共有 15 册,分为欧美卷和亚非卷:

“欧美卷”共 10 册,包含 60 位作家的 77 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

“亚非卷”共 5 册,包括埃及、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文学名著。

我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小时要是有这么一套书就好了!真心推荐给所有大人和孩子。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套书。现在再也没有这么多连环画画家,也不会有出版社花如此心血去做这样一套书。

机会难得,数量有限。

都是由出版社直发,保证正版!建议两卷一起入手,收藏价值更高。相信我,这套书用三句话就可以总结——孩子不能错过、大人值得收藏、送人很有意义!

世界文学经典,巅峰连环画作


立即抢购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在线客服咨询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