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应邀参加海博会的地级市,为何是江门?

民生   2024-11-04 21:43   广东  

为超2万个终端提供“上天入海”通信的亚太6D通信卫星、行业级智能水下机器人平台、配备了3D运动补偿风机安装系统的半潜式风电安装专用船……在近日开幕的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和深圳国际海洋周活动上,代表中国的世界一流海洋新技术、新设备让人大开眼界。


10月31日,江门市以政府组团形式首次应邀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在这场全球海洋经济的盛会

“江门制造”的身影

首次进入参展嘉宾的视野:

江门作为广东唯一

应邀参加海博会的地级市

这次以政府组团的形式首次亮相

并组织全市20多家

涉海优质企业到现场“秀肌肉”


江门组织全市20多家涉海优质企业,首次组团参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自2023年以来,深圳、江门两市高层多次会商,明确以银湖湾滨海新区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基础,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特别是今年6月深中通道开通以来,两地进一步谋划加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构建“深圳总部设计+江门基地制造”“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的合作发展模式,探索“飞地”“飞海”等合作机制,促进海洋领域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平台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战略联动发展。




“这次组团参展,我们希望依托海博会这个国际性平台,推介全市海洋资源,展示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借助海博会平台深化与深圳的海洋合作,共同推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为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力量。”江门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向海洋中心城市看齐


海博会上,不少参展嘉宾在现场逛了一圈后,都注意到一个细节:江门是广东唯一应邀参展的地级市。


为何是江门?丰富的海洋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区位条件……除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背后的原因还与一个月前的一场会议有关——今年9月,深圳·江门海洋产业合作发展座谈会在江门召开,两市共商深江海洋战略合作,支持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很快,两地共商深江海洋战略合作便有了实质性进展:在两地的积极推动下,江门成功在海博会上首次亮相,也得以在这个海洋经济的全球盛会上广交天下客,获得更多汲取各地先进发展经验的机会。


海博会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也是海洋经济交流合作的“大舞台”。这一次,江门重点将目光投向了我国最早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上海和深圳——开幕当天,江门市委主要领导就特意率队参观了相关展区、走访了重点涉海企业和科研院所展馆,其中便包括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招商局集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


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上海的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是全国唯一一个集船舶海工研发、制造、验证试验和港机建造的城市;深圳海洋产业由创新引领,近年来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涉海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参展嘉宾对江门的海工装备颇感兴趣。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临港新片区、长兴岛海洋产业为主体,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展出了最新海洋科技成果——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东海多圈层观测塔、中船三井世界首制甲醇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致力于国内深海工程的中车艾森迪作业级水下机器人……一大批来自大型海洋装备龙头企业的“国之重器”,生动呈现了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无限生机,也让江门看到了广阔的合作前景。


除了实地感受上海海洋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这次海博会江门还与深圳展开深度互动:中国南山集团总经理王世云、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郭永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会长杨洪、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院长雷宇等人均来到江门展馆参观。在交流中,江门市委主要领导化身“招商专员”,现场宣传推介江门海洋资源优势和大广海湾经济区,展示深江海洋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机遇,诚挚邀请他们到江门实地考察。


在国内产业咨询知名智库——深圳中商产业研究院院长袁健看来,在发展海洋产业方面,上海的产业结构与深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两地各自的资源禀赋决定的。“上海和深圳的目标都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要站在更宽广的视野,除了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外,还要立足大湾区与长三角产业协同的高度,结合自身造船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提前谋划、主动争取。例如,上海不少央企可能有布局华南地区的业务需求,江门可以主动接触相关企业,争取合适的重大项目落户。”


“首秀”就站上“C位”


海博会“首秀”,江门就站上了“C位”——以“科技之树”为主造型亮相展馆中心区域,紧邻深圳招商局集团展区及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展区。


江门展区紧邻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展区。


“刺身级”生蚝、台山青蟹、台山鳗鱼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吸引众多参展嘉宾围观;南洋船舶、中交四航局、海星游艇等企业在现场摆设了精致的产品模型,充分展示了江门海工装备的实力……展区精心规划了四大板块,江门海洋经济的发展活力一览无余,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其中,深江海洋经济合作基础板块全面展现了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亮点及潜力,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板块直观呈现了江门谋划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的现实场景。此外,实物展区板块展示了江门众多海产品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文旅板块则让参展嘉宾沉浸式体验江门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与侨乡风情。


江门拥有完整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条,是全省船舶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市之一。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寸土寸金”的展区里,江门发展海洋经济的实力及潜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 珠江口八门入海,江门占了崖门、虎跳门,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深江铁路捷报频传,向海图强的基础和条件不断累积;


  • 作为全省海洋大市、重要造船基地,江门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海域,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


  • 作为省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主要集聚区之一,江门现有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95家,今年前三季度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4.8%,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江门“首秀”就敢于站上“C位”的底气。特别是在海工装备产业领域,江门涌现了众多颇具行业竞争力的企业——


南洋船舶是广东省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公司建造的4.05万载重吨散货船,在小灵便散货船细分领域位居全球造船厂首位,并于2023年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中交四航局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交集团下属子公司,研制了国内第一艘DCM深层水泥搅拌船、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4.5万载重吨半潜驳船等优秀产品;


民华船艇是专业从事游艇设计、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船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商用游船、特种船及各类游艇,与清华大学联合建造的气动式海浪能发电装置“华清号”,是世界首台适应台风海况的无人海浪能发电船……


可以说,以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为支点,江门撬起了现代海洋经济产业链。接下来,江门还计划在新会银洲湖区域、台山广海湾区域谋划万亩海工装备产业园,力争打造全省最大的海工装备产业园,为高技术船舶、高端游艇、海工装备、海洋牧场装备等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深中通道。周华东 摄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深圳与江门交通往来更加便捷,两地产业资源互补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显而易见,这是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的现实基础。江门成为广东唯一应邀参加海博会的地级市,自然也不难理解了。


深江携手挺向“深蓝”


首次亮相海博会这个全球舞台,江门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借助海博会平台深化与深圳的海洋合作,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


江门专场推介会人气火爆。


如何助力?江门专门举行了一场推介会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海博会开幕当天举办的江门专场推介会上,江门聚焦海洋产业发展的岸线资源、连片超万亩的产业用地、海洋牧场资源,面向全球招商,吸引各方力量共同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


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产业集聚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正是海洋产业集聚融合的题中之义。特别是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细分领域,江门可为深圳提供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纵深。


在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看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满足绿色增长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恰恰是深圳的优势所在:从产值来看,当前江门海洋经济的规模与深圳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从产业结构看,两地在海洋经济领域恰好具备了高度的互补性——深圳在海洋电子信息、邮轮游艇、海洋金融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方面优势明显,而江门在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临港制造业领域发展良好。


“发展海洋产业,深圳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本、人力等资源,但土地空间资源相对紧缺;江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滨海资源、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扎实,但缺乏科技、资本等关键要素。”袁健认为,深江两地合作可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将深圳的创新机制和平台技术引入江门,积极承接引导深圳市海工装备科技创新资源在江门落地并产业化,优化产业链条及各环节,形成链状产业集群,破解本地产业集聚发展不足的短板。


“在具体合作路径上,两地将结合双方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电子信息及海洋服务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合作共赢。”江门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两地将构建海工装备新体系,抓住海上油气勘探及开采设备国产化替代,船舶智能化、绿色化、大型化发展机遇,发挥江门在船舶、大型海工装备制造,深圳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等产业优势,开展合作。


江门展区的海产品吸引了不少参展嘉宾围观。


接下来,江门将发挥深圳在水种研发培育、深水抗风浪网箱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江门丰富的海产养殖经验、宽广的海上养殖海域、深厚的食品加工基础,共同探索现代化海洋渔业建设;强化海水制氢(氨、甲醇)与海上风光发电耦合,发挥深圳研发优势,江门装备制造优势,共同推动海水制氢(氨、甲醇)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江门还将引导电子信息产业向海发展,开展海洋传感器、水下通信设备、海洋大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联合适度超前部署近海及海上特定区域通信技术设施,主攻海洋观测;开发海岛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游艇基地、帆船俱乐部;聚焦融资、保险、租赁等金融服务领域,深化蓝色金融开放创新,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从这个角度出发,江门海博会“首秀”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亮相:这既是一次对标先进的难得机会,更是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的绝佳契机。向海而兴,侨乡正踏浪而出,向着海水更蓝处出发。


数读江门海工装备

江门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海域,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


江门是全省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主要集聚区、全省船舶企业数量最多的4个地市之一,现有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95家


近三年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速为57%,2023年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完工量约87万载重吨,产值约46亿元


新会区是中国拆船协会授予的全国第一个拆船基地,最高峰时拥有200万吨的船舶拆解能力,约占全国年拆解量的50%


今年前三季度,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4.8%,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




来源:南方+

关注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亮小花花!
分享给大家!
↓↓↓

最美大泽
建设富裕美丽大泽,打造中心城市后花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