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1月9日,“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第八季)举行首场活动,来自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在宁高校70余名大学生代表来到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缅怀遇难同胞,铭记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共同呼唤世界和平。
本场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承办、南京邮电大学协办、龙虎网执行。
87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20多位国际友人商议并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组建难民收容所,庇护了25万多难民。
本场活动的举办地——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也是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的难民收容所之一,有超过600名难民当年就是在这里得到救助。在亲眼目睹侵华日军暴行后,约翰·拉贝在这里写下的《拉贝日记》,成为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向大家介绍了当年黑暗岁月中南京城内的惨状以及拉贝等国际友人保护中国平民的事迹,大学生代表现场诵读《拉贝日记》节选内容,再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87年前的往事深深打动了在场大学生。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讲解
寻访团成员代表诵读《拉贝日记》节选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人已成为南京大屠杀家族记忆代际传承的有生力量,他们从幸存者手中接过了传递历史真相的接力棒。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讲述了外婆当年一家九口中有七口人惨遭侵华日军屠杀身亡的不幸遭遇,也讲述了她外婆在安全区得到救助的经过。夏媛表示,作为幸存者的后代、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把先辈们的历史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记住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分享记忆传承
寻访团成员参观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
“原金陵大学校园范围内,也是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在湖南路街道南秀村5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无声地记录着侵华日军的暴行。在纪念碑前,大家手捧白菊,神情肃穆,共同缅怀遇难同胞。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夏蓓围绕这段史实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寻访团成员代表诵读碑文
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夏蓓讲述相关历史
活动现场
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宁高校纷纷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相关活动。自2016年起,南京邮电大学和兄弟高校首次发起高校联合公祭活动,此后每年都有更多高校加入。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主任饶清强分享了学校开展全国高校线上联合公祭活动的情况。他表示,通过这一方式号召莘莘学子心怀祖国和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很有意义。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主任饶清强现场分享
东南大学法学院“温锐”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常伟杰表示,通过今天的寻访和阅读,更进一步了解到那段沉重的历史,将把这份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内容来源:龙虎网记者 毛译梅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