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教授感叹诺奖真简单:竟然不需要填表和到处兜售自己

学术   2024-11-12 18:04   上海  

10月14日,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MIT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三人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

阿西莫格鲁与约翰逊曾合著《权力与进步:我们在技术与繁荣上的千年斗争》(Power and Progress: Our 1000-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阿西莫格鲁与詹姆斯·A·罗宾逊曾合著《国家为何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下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的一篇文章,特此分享:

1986年至1987年,我在美国一所大学任研究员,在一次华人聚会上,忽然有几个人跑到我面前,热烈地向我祝贺。我吃了一惊,他们也马上停下来,“你是……”原来他们弄错了。交谈中才知道,当时有一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大概叫李远哲,长得很像我,“长相,年龄,气质,风度……啊,他比你个头还是稍矮一点。不过,太像了。”

他们都是中国台湾人,在美国工作或留学,刚从广播中听到李远哲获诺贝尔奖的消息,而且李远哲也正在这个城市,他自己也是听别人告诉他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消息,后来又在广播中得到证实了的。

1986年,李远哲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原来,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得主事先一点也不知道。既不要自己像乞丐似地把自己科研成果一一上报,也不要填表,更不要自己吹自己的成果有什么独创和高明,更不存在拉关系、开后门等等,而是由有关专家提出推荐,且不通知科学家本人,再由权威专家评判,评判后,发布消息,所以得主往往事先一点不知道。消息发布后,大家向得主祝贺,得主当然也很高兴,更十分光荣。

但如果要科学家自己上报、求奖,求人为自己发放诺贝尔奖,而且必须自吹自己的成果如何高明,同时还得贬低别人(同行)的成果,又是填表,又是上报,又是审核,等等,那么,这位科学家还高贵吗?人格还高尚吗?他还有时间和心情去从事研究吗?

诺贝尔的妻子是被一位数学家夺走的,诺贝尔为此十分伤心,所以,诺贝尔奖中不设数学奖。后来,国际某组织设立了世界数学奖(我忘记了具体名称),相当于诺贝尔奖。

上次得主是一位俄罗斯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埋头数学研究,功力极深,但从不发表论文。如果在中国,他肯定不会被聘为大学教授,但俄罗斯一位大学校长还是聘请他为教授。这位数学家只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挂在自己的电脑网上,绝对没有向任何刊物投稿,他认为投稿有辱他的人格,他在自己研究成果前写下一句话:“就是这样的。”结果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国际最高数学奖。全世界轰动,他也无动于衷,继续过自己平淡而紧张的研究生活。通知他去领奖,他一笑置之,拒绝去领奖。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有教授工资,能维持生存和研究也就够了。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高尚人格和骨气,但不可能完全如此。但知识分子必须有独立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骨气。

社会也应该尊重和维护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高尚人品,至少不能培养知识分子的“低下人格”,而现在很多规定就是培养人的低下人格。比如评奖,先发通知,叫人去看通知,然后按通知规定,把自己的著作或画集上交,再填写表格,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得几等奖,并讲出自己作品的优点,比别人作品强在哪里。

一个知识分子,自己拿自己的作品去求奖,自己讲自己作品如何好,而且还必须贬低同行其他人的作品,这人品就不会太高,还能有什么格调呢?但不求奖也不行,因为每年都有大量著作、画集出版,评职称、评工作、入协会,都要得奖作品才算数。

这还不算,评奖时还要活动,打听好谁当评委,好一一登门拜访打招呼,是否送礼就不得而知了。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某市办一个书法展,原定好请一位名人出来讲讲话并剪彩,名人也答应“肯定来”,但到展览前一天,名人告诉他:“不行了,有紧急事。我的作品要参加评××××奖,这几天正要评,我得去活动活动。”“去活动就有希望,不去准没戏!”他去活动了一个多星期,果然奖评到了。

争着当评委,谁有权谁当评委主任、副主任,再由他挑选几个和自己合得来的评委。评奖讨论时,首先把自己的作品评上高奖,再评几个关系户,或自己朋友的学生……

真斯文扫地矣!

我建议,以后评奖也像评诺贝尔奖一样,由有关部门找一批权威专家参与,由权威专家推荐,再评比。如果权威专家自己的作品也被另外权威推荐,那么评到他的作品时,作者必须回避。评好之后,再公布。这样可以少折腾作者,不要让他们为评奖到处兜售自己,到处拉关系,长此以往,知识分子人格降低而不自知,还以为是应该的。

其实,每年出书出画册很多,但真正好的著作是十分少的,大家一提就知道的。现在,好书评不上奖,十分恶劣低下的书反而能评上奖,问题就出在人格高尚的人不愿降低自己的人格去求人求奖,而人格低下的人本来写不出好书、画不出好画,便到处求人拉关系,或者自己有权,奖便评到自己头上,不是评奖,而是评关系、评权势。

来源必记本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

2年前:手握中文3篇,晋升加分垫底
2年后:手握3个国自然,
评职逆袭科室第一

这么多项目,中一个就能晋升

抓紧咨询,7天拿创新本子,明年升副高👇

艾米的科研宝库
定期推送分享优质科研资源,提升您的科研效率!资源涉及理工农医各个学科,总能守候到您需要的资源!
 最新文章